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编后     
本期美国软实力研究专题研讨栏目刊发了两篇文章。周琪的文章考察了奥巴马政府对和平队的政策。她认为,奥巴马总统上任后,加强了和平队的建设,这标志着美国政府开始重新重视和平队作为软实力资源在美国外交中的作  相似文献   

2.
3.
编后     
《美国研究》2012,(1):160
在本期"专论"中,赵全胜的文章讨论了亚太地区中美"双领导体制"的出现。他认为,基于21世纪初以来中美关系和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亚太地区出现了中国在经济、贸易、金融领域,美国在军事、安全、政治领域分别  相似文献   

4.
2011年6月8~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建所30周年庆典暨中华美国学会2011年年会系列学术活动在京举行。社科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王伟光,副院长李慎明、武寅、李扬,院秘书长黄浩涛,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  相似文献   

5.
编后     
《美国研究》2012,(2):160
本期专论刊发了两篇讨论美国实力变化的文章。孔祥永、梅仁毅的文章指出,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美国软实力衰落论",但美国软实力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在科技、教育、人口方面的竞争力,以及在思想、规范和制度安排方面的影响力,均未衰落;真正对美国软实力造成伤害的因素是美国民众的情绪和国内分歧。  相似文献   

6.
编后     
《美国研究》2007,21(4):160
在第3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即将举行之际,本期专论刊发了多篇有关美国贸易政策问题的文章。倪世雄、李淑俊的文章提出了公众-国会-政府的研究模式分析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作者认为美国公众与官僚机构的利益诉求一致之处催生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公众与国会之间的利益互动过程孕育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雏芽,国会与政府的博弈最终导致美国政府输出了贸易保护主义。屠新泉的文章分析了美国两党政治与贸易政策的关系。他认为,由于在贸易政策上民主党和共和党往往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因此政府或国会的党派属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美国贸易政策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编后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30岁了,2011年6月8、9两日在北京举行学术会议,纪念建所30周年暨中华美国学会2011年年会。这是我国美国研究学术界的一次盛会。受黄平所长的盛情邀请,我得以有机会现场感受喜庆气氛,祝贺美国研究所30年取得丰硕学术成果,及其对中国的美国研究和中美关系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美国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了美国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司法演进,并用经济学理论分析了公共利益的效率内涵。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把宪法第五修正案征收条款中的公共使用从字面的狭义解释逐渐拓展为广义解释,最后把公共目的等同于公共使用。然而,法院难以在公益私用征收和纯粹私用征收之间划定一条清晰的界线,这使人们对私用征收的泛滥以至公权对私权的过度侵犯充满忧虑。土地征收提高了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最终可能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来补偿土地被征收者的损失并改善他们的福利。  相似文献   

10.
李增田 《美国研究》2004,18(2):79-99
鲍大可是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和中美关系的积极推动者 ,他毕生致力于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因篇幅所限 ,本文主要考察了鲍大可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这一关键过程中所做的贡献。文章首先探讨了他在 6 0年代初关于中美关系的新思考———缓和与松动中美关系 ,随后探讨了他在两方面为推动中美关系的缓和与改善而进行的不懈努力 ,即推动国内对华舆论转变和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每一关键时刻向美国决策者提供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美国对中国实力增长不确定性的担忧逐渐加深,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在研究中美战略关系时越来越强调对华战略竞争因素,强调美国应扩大和改善同其亚洲盟友和合作伙伴的关系,特别是改善和那些对中国长期抱有忧虑的国家的关系。他们认为,美国在亚洲的安全合作具有多种目的,但目前的重点是建立防止或劝阻中国通过强制外交扩大在该地区影响的机制,同时利用这些合作加强其盟友和合作伙伴抵抗中国影响的能力和信心。文章运用现实主义分析方法,论述当代美国学者研究中美战略困境的不同视角。  相似文献   

12.
问:您曾经在1992~2005年间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您就任美国所负责人后从科研上抓了哪些事?答:我主要抓了三件事:第一是抓美国所必须研究的美国全面性、长期性的问题,也即资中筠老师离任前跟我交代工作时反复提及的,这就是研究美国的兴衰。当时大家也在争论:美国到底是相对削弱还是绝对衰落?当时一种普遍看法是:美国的地  相似文献   

13.
王缉思 《美国研究》2012,(3):122-125
我今天主要向大家介绍我离开美国所之后这几年在想什么,干什么。我到北大以后,教学任务比较多,也需要考虑在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上讲什么,这都涉及知识体系的建立问题。记得1983年我来美国所第一次见到李慎之先生,他谈到要建立中国的"美国学"知识体系及美国学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等问题。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每五年会发表一份世界发展趋势报告,这给了我很大启发,  相似文献   

14.
蔡鸿 《美国研究》2023,(2):124-142+8
美国本土的美国研究是20世纪20年代社会和思想变革的产物,其根本属性是政治性,研究领域具有跨学科特点,并呈现出明显的跨国性。因深受美国社会的矛盾冲突和各种思潮的影响,美国的美国研究始终充满了问题、争辩、机遇与挑战。美国的美国研究在学科发展、范式、研究路径、研究对象、目标、任务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本土性”。在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国研究学科体系,培养国家需要的美国研究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正>2014年1月6~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和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联合举办的"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此次研讨会是"中国社会科学论坛"的学术活动,也是中美高级智库间的一次对话。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于洪君、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黄平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阐述中美双边关系的重要性,以  相似文献   

17.
被访人:资中筠,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美国研究》主编,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访问人:赵梅,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美国研究》执行主编问:我在1996年曾对您进行过采访,那篇访谈发表在当年《国际经济评论》创刊  相似文献   

18.
著述巡礼     
《孔子在美国:1849年以来孔子在美国报纸上的形象变迁》张涛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第1版。全书除导论、参考文献和后记之外,共5大部分、24章,54.6万字。本书作者系四川外语学院美国研究教授。作者查阅了30余种代表美国不  相似文献   

19.
我是1981年美国所成立时来所工作的。来所前,先去毛家湾筹备处见了李慎之所长,经一番简单谈话,算是正式应聘了。美国所建所之初,各方面条件自然差一些。我没有到过全总干校,只记得开始,我们租用的是西苑饭店的旧楼,不久又搬到京西  相似文献   

20.
著述巡礼     
《美国问题研究报告(2012):美国全球及亚洲战略调整》黄平、倪峰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全书约37.4万字。本书是由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组织编写的美国蓝皮书2012卷。全书分总论,美国全球及亚洲战略调整,美国经济、政治与社会,中美关系四个部分,既有对美国当今实力、地位的较为宏观的分析,也有对美国近年来具体内政、外交政策的微观考察,是读者观察和认识美国及中美关系的一个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