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研究所成立30周年了。我1964年中旬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前身)近代史研究所工作,1994年初才调到美国研究所,所以我算不上美国所的老人。但我在正式到美国所工作前与美国所已经有了关于美国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2.
首先,请允许我对美国研究所成立30周年表示祝贺。在中国的美国研究中,美国所是一面旗帜,代表了中国的美国研究的力量与方向。30年来,美国所为国家培养出许多优秀人才,《美国研究》在提高国内美国研究的学术质量方面更是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30岁了,2011年6月8、9两日在北京举行学术会议,纪念建所30周年暨中华美国学会2011年年会。这是我国美国研究学术界的一次盛会。受黄平所长的盛情邀请,我得以有机会现场感受喜庆气氛,祝贺美国研究所30年取得丰硕学术成果,及其对中国的美国研究和中美关系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王缉思 《美国研究》2012,(3):122-125
我今天主要向大家介绍我离开美国所之后这几年在想什么,干什么。我到北大以后,教学任务比较多,也需要考虑在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上讲什么,这都涉及知识体系的建立问题。记得1983年我来美国所第一次见到李慎之先生,他谈到要建立中国的"美国学"知识体系及美国学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等问题。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每五年会发表一份世界发展趋势报告,这给了我很大启发,  相似文献   

5.
《美国研究》2012,(3):122
编者按:2012年8月15~16日,由中华美国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中美关系史研究会、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主办,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美国研究所承办的"美国对外战略与中美关系(1972~2012)"学术研讨会暨中华美国学会、中美关系史研究会年会在长春举行。与会者围绕美国对华经济政策、美国巧实力战略、奥巴马能源政策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6.
30年前,正是中国改革开放潮流蓬勃兴起的年代,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开始筹建的年代。1980年我已是55岁的初老之年,因对美国并不熟悉,对去美国研究所工作有所犹豫。但在改革开放国策的鼓励下,最后还是下定决心,作为筹组美国所的一员投入到建所工作中。  相似文献   

7.
非常感谢中困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和国际合作局邀请我参加这次国际研讨会. 作为一个长期从事中美关系的人,对比30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可以说是感慨万千.这30年时间,中美关系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8.
初创回忆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成立于1981年5月,今年美国所将迎来30周年所庆。在这个纪念的日子里,作为最早参加美国所工作的一个老同志,我在脑海中搜寻到了关于建所初期的一些点滴回忆,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德国研究》2014,(3):145-145
正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11月25日,是当时国内成立的第一个专门研究联邦德国问题的跨学科研究所。1999年,欧盟研究所也在研究所内正式成立。研究所出版的专业季刊《德国研究》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此外,研究所还出版参考资料半月刊《德国快讯》。  相似文献   

10.
《德国研究》2009,24(2):F0002-F0002
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11月25日,是当时中国成立的第一个专门研究联邦德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问题的研究所。1999年,欧盟研究所依托德国问题研究所正式成立。研究所出版的专业季刊《德国研究》是2008—2009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相似文献   

11.
《德国研究》2010,(2):F0003-F0003
<正>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1 1月25日,是当时中国成立的第一个专门研究联邦德国问题的跨学科研究所。1999年欧盟研究所依托德国问题研究所正式成立。研究所出版的专业季刊《德国研究》自2008年起成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此外,研究所还出版参考资料半月刊《德国快讯》。  相似文献   

12.
正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11月25日,是当时中国成立的第一个专门研究联邦德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问题的研究所。1999年,欧盟研究所也在研究所内正式成立。研究所是国内对德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其出版的专业季刊《德国研究》入选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7~2018年)来源期刊目录》和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此  相似文献   

13.
《新民周刊》2012,(5):97-97
1979年1月,邓小平访问了美国。作为第一个访问美国的中国国家领导人,他开启了一个新的外交时代。中美两国有过交锋、对立与怀疑的历史,直到双方下定和解的决心,这一切都在邓小平访美时凝视美国总统卡特的表情中显露无遗。邓小平访美奠定了30多年来中美关系的基调。  相似文献   

14.
《德国研究》2008,23(2):F0003-F0003
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11月25日,是当时中国成立的第一个专门研究联邦德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问题的研究所。1999年,欧盟研究所也依托研究所正式成立。研究所出版的专业季刊《德国研究》是2008—2009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此外,研究所还出版参考资料半月刊《德国快讯》。  相似文献   

15.
<正>文安立(Odd Ame Westad)教授这些年的主要著作受到学术界普遍关注,而且其影响已经超出了学术界,~②美国总统奥巴马曾邀请他从伦敦专程到白宫,参加讨论对中国现代对外关系史的看法。他当时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史系任教,现已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任教。究其原因,除立论新颖和历史文献格外丰富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这些著作都体现出作者在论述方法上大大超出了传统外交史研究的窠臼,融  相似文献   

16.
《德国研究》2011,(3):F0004-F0004
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11月25日.是当时中国成立的第一个专门从事联邦德国研究的跨学科研究所。1999年,欧盟研究所也在研究所内正式成立。研究所出版的专业季刊《德国研究》自2008年起成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此外,研究所还出版参考资料半月刊《德国快讯》。 德国问题研究所自1998年起招收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德国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编者按〕2013年12月13~14日,浙江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暨世界历史研究所在杭州举办"奥巴马第二届政府的亚太政策研讨会"。来自美国卡托研究所、印度和平与冲突研究所、马来西亚孝恩文化基金会、马来西亚国防大学、台湾淡江大学、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上海美国问题研究所、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的3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美国的亚太政策和  相似文献   

18.
徐枫 《新民周刊》2022,(29):79-79
即便是《旺角卡门》,他真正关心的,也不是黑社会,而是人的性格导致的情节发展和命运安排。这本访谈录收集了30年来王家卫接受的22次采访,涉及与王家卫有关的一切,更记录了他对自己电影的独特理解,以及张国荣等影星对这位导演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美国<时代>周刊著名评论家扎卡里亚写了一篇评论,叫做<他者的崛起>,文中提出,美国应该"加人世界".美国本身就是世界的一员,之所以提出要让其加人世界,扎卡里亚说,世界正在经历着近代历史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推动这种转变的力量是"他者的崛起".也就是说,世界其他国家、其他地区崛起后,世界重心已经不在美国,而是移向别处.但美国却仍然高居于世界之上,还在居高自赏,沉溺于"条条大路都通向自己门栏的世界".美国对世界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很不适应,还没有接受这种变化,而是把这种变化看作是对自己的威胁,把新的发展力量当作异端.扎卡里亚明确建言:为了美国的利益,为了保持美国的领导地位,美国应该 加入这个变化的世界,成为这个世界的一员.扎卡里亚的这篇评论可以说是一语中的,看到了问题的本质,指出了美国应该做的正事.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11月16日,"美国文化外交:历史、理论与现实"研讨会在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大学以及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的15位专家学者,围绕美国文化外交的概念辨析、历史演变、传播效应及启示三个专题展开了深入研讨。研讨会伊始,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胡华常务所长介绍了美国所近年来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