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涉黑涉恶罪犯的监管与矫正是反有组织犯罪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反有组织犯罪法》在此方面有诸多制度创新,如强调个别化处遇原则和依法从严管理原则;确立异地执行刑罚制度;严格规范“减假暂”适用,设立减刑、假释建议的复核制度和减刑、假释案件的实质化审理制度,以及财产性判项与减刑假释的关联机制;完善罪犯刑满后的保护与管束机制。这些创新性规定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刑罚执行制度,对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有效地打击和遏制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是我国长期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和法制原因:党内和社会腐败现象给黑社会犯罪寻求政治保护提供了可乘之机;特定社会环境下社会管理职能弱化和某些失误,给黑社会犯罪提供了发展条件;立法、执法方面的某些偏颇是黑社会犯罪滋生、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一、犯罪客体诸说 对犯罪客体的界说,刑法理论界主要有如下观点: 1、“权利说”。认为,犯罪客体是犯罪所侵害的权利,犯罪是违反别人权利的行为。这一观点由刑事古典学派的重要代表人德国的费尔巴哈首倡。 2、“法律规范论”。认为,犯罪客体就是犯罪行为所侵犯的法律规范。这种法律规  相似文献   

4.
有组织犯罪是目前尚无一致定义的一种犯罪形态.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应将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集团犯罪以及有稳定联系的境内外互相勾结的犯罪,都视为有组织犯罪.同时,无论是对具体的有组织犯罪群体来说,还是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这类犯罪问题来说,都有一个发展演变过程,都有自身的特点和存在的原因.为此,必须根据其发展阶段、自身特点和存在原因,制定有效对策,加强打击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5.
有组织犯罪系统的演化分成“犯罪增长”和“犯罪发展”两个层次。有组织犯罪群体的“犯罪发展”维的演化规律是成S型曲线的稳定态发展趋势;而有组织犯罪群体的“犯罪发展”维的演化规律是由涨落不断打破原有的稳定态,向高一级稳定态进化,形成具有更高一级能量的群体,同时群体数量趋向更高一级的饱和度发展。现行法律对有组织犯罪所实施打击的政策是主观上把有组织犯罪系统的演化等同于有组织犯罪的“犯罪增长”,这种忽略了“犯罪发展”一维的思想观念造成了对有组织犯罪在立法和司法打击上的不利。  相似文献   

6.
有组织犯罪是国际社会面对的严重问题,也是我国维护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必须正视的特殊犯罪现象。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有组织犯罪有它产生的特定原国。中国加入WTO是社会转型的一个新的阶段,因此,寻求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有组织犯罪的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对于有效打击有组织犯罪,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婚内强奸”行为这一严重的家庭暴力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有很大的争议。笔者通过厘清性行为承诺与婚姻承诺、性权利与同居权、法益侵害与秩序维护的关系,肯定了“婚内强奸”应构成犯罪。对“婚内强奸”行为犯罪化,才能确实保护妇女的权益,才能真正构建和谐的家庭生活,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8.
"入世"后未来犯罪研究的一大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的消极影响集中反映在对我国社会稳定与公众安全感的冲击 ,而这一冲击必将以我国社会犯罪形态演化趋向与态势的突变作为总体特征 ,使我国在一定时期内面对新的犯罪浪潮的袭扰 ,在维护社会稳定局势方面承受相当严峻的压力。而“入世”对未来社会最具威胁的社会犯罪当属有组织犯罪形态及其它犯罪类型的形态朝组织化、跨国化、恐怖化乃至高科技网络化的方向演化和发展 ,因而揭示犯罪形态演化突变规律 ,构建社会稳定运作机制 ,提出富于成效的犯罪防控对策 ,为“入世”后的社会稳定决策方案提供具有科学参考价值的控御方略 ,构成未来犯罪研究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9.
网络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 ,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犯罪问题已显得也来也突出 ,在司法实践中 ,由于立法和司法的严重滞后 ,这一网络犯罪现象正在成高速增长和蔓延的趋势 ,加大对网络犯罪的研究 ,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打击犯罪、维护网络安全与正常次序 ,保护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0.
有组织犯罪的特点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阐述了有组织犯罪的特点及治理对策 ,试图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分析现阶段我国有组织犯罪的主要特征 ,从宏观和微观的结合上提出打击和防控有组织犯罪的对策措施。笔者认为 ,有组织犯罪是国际社会面对的严重问题 ,也是我国维护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必须正视解决的特殊犯罪现象。基于此 ,文章具体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有组织犯罪的五大特点 ,并提出治理有组织犯罪的四方面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是一个组织的社会,人们的交往互动往往是在“组织”的框架里进行的,组织的协调使人们完成无法独立完成的事情。针对组织的产生和重要性,经济学和社会学中的不同学派有不同的阐释。制度学派的合法性机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释思路,但是过分注重“制度”或者“环境”对组织存在的制约作用,而没有从组织内部发掘促使组织长存的动力机制,解释组织内部的合法性。本文借助制度学派的解释视角分析组织外部合法性,同时从文化的视角,通过文化与组织承诺来分析组织内部合法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犯罪情况调查表明,未成年犯罪仍在我国犯罪成员中占较大比重,且有犯罪年龄提前和犯罪数量增长的趋势。因此,加强对我国未成年犯罪及其预防措施之探讨,仍是我国犯罪学界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想就此谈一点孤寡之见,以起抛砖引玉之作用。 一、关于未成年含义的界定 长期以来,我国犯罪学界惯用“青少年犯罪”之说,但严格地讲,“青少年”并不是一个准确的法律概念,社会上对“青少年”这一概念的具体年龄阶段理解上有很大差异。有人  相似文献   

13.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定具有重要的影响。正确把握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并在侦查程序中严格贯彻执行,既有利于实现“人性化执法”,又能够严厉惩治犯罪,从而使社会保持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4.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党和国家对人民警察的基本要求。坚持从严治警,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严格行为规范,是新时期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的形成和发展 人民警察是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的一支重要力量,担负着保护人民、打击敌人、惩治犯罪、服务四化的重任。人民警察的  相似文献   

15.
公司法是规范公司组织行为和活动的重要法律,是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公司法的概念,给公司法下一个更为准确的定义,对商事法学理论和公司法学理论的健全和完善,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笔者认为,“公司法是调整公司的种类、组织存续和机制运行的法律规范总称。”  相似文献   

16.
公诉机关被称为“法律守护人”,其对于公诉案件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但公诉机关与案件并无直接的利害关系,因此,如何才能确保其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尽职尽责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公诉机关追诉犯罪的动力在于民主的制约、对犯罪所产生的恶的抵制、对法律的信仰以及严格的准入机制。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有组织犯罪问题已属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不存在有组织犯罪,而美国又是世界上此类犯罪数量最多,性质多样,最有代表性的国家之一。一、关于“有组织”的含义。七十年代以前的美国,对于“有组织”一词,都是用一个共同的模式加以规定:有组织的结构不是一个正式的统治集团,(如我们通常说的大社团),而是美国24个主要家族中的一些分歧,再加上一些其他社团。也即,当时的有组织犯罪主要具有家族性质。七十年代期间,其他性质的有组织犯罪集团势力壮大起来,这些集团包括毒品买卖组织,种族成员组成的小群体,政…  相似文献   

18.
意大利警察机构设置简洁高效,职责任务明确清晰;社会治安秩序井然有序,警务战略重在防范;警用装备充足精良,警察科技讲究实用;警察教育训练注重实战,警务管理严格规范;警方高度重视情报工作,建立了别具一格的情报管理方法。意大利政府还建立了警察"政要护卫特勤队",专门从事政要人员保护和引领反恐怖工作。意大利警方在维护社会治安,特别是在防范犯罪、打击有组织犯罪和恐怖活动等方面的做法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知识产权犯罪侦查协作机制研究是一个新的课题。现阶段,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主体呈多样化态势,手段呈职业化态势,加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侦查协作机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侦查需要有经侦部门与检察院、法院、纪检、监察、审计地机关部门的外部协作和经侦部门自身的内部协作,还需要有国际间的协作。建设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侦查协作机制,要重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侦查协作理念,明确协作责任机制,加强协作程序法治化,规范协作内容,科学构建协作体系。  相似文献   

20.
数千年来,无论是刑事实践,还是刑事理论,都将注意力集中于犯罪人一方,而忽视了犯罪被害人在“犯罪──被害”过程中所引起的作用,因此,古代“以刑去刑”近现代“预防犯罪”的刑事目标均难如愿以偿。在我国.直至八十年代中期才正式开始对犯罪被害人问题进行专门研究,但至今属于初始阶段,现笔者试就犯罪被害人的本质特性作一探讨。笔者认为,所谓犯罪被害人的“特性”,实际上主要是指被害人在“被害”这一运动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性是以“被害”为中心,并由“被害前、被害时、被害后”这三个阶段构成的,然而,我国理论界目前一般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