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六六 《学习导报》2010,(12):25-26
看了几对朋友的孩子,听朋友讲对孩子的教育,再观察孩子的言行,不禁有些担心祖国的花朵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好友喜迁新居,一家人欢天喜地,但美中不足的是正念小学的孩子在离新家较远的另一个学区上学,很不方便。这位朋友就转学的事同孩子商量过,苦口婆心地做孩子的思想工作,但孩子就是不同意。原因是,孩子在原学校的各方面表现都不错,还在班里担任班长职务,转到新学校,他怕班长当不成,故而不愿转学。最后,家长只好依了孩子。听了朋友的叙述,我不禁愕然,一个小学生,“官”念竞这么强,为了能保住自己的‘官”,学校离家再远点也忍受,这种心态令人担忧。愕然之余,不禁使我联想到某些为官者的所作所为:能上不能下,能官不能…  相似文献   

3.
他人无错     
鲍河扬 《廉政瞭望》2011,(24):37-37
我的一位朋友要我写一幅鼓励他孩子上进的字,我的书法很平常,只是朋友喜欢我的语言。这难为了我,不能用现成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更不能“难得糊涂”,于是我想了许久,终于有了,写下“他人无错”。朋友看后茫然,我便与他细说这几个字。  相似文献   

4.
詹国枢 《奋斗》2012,(1):61-61
年终岁末,朋友聚会,见一年轻同行脸色阴沉。情绪不佳,问以何故?答曰,为孩子操心哪!操什么心呢?朋友打开话匣子.说起了自己的困惑与苦恼。你们都晓得,我有一儿子,独生子,挺聪明,爷爷奶奶爱得要命,天天到学校接送。小家伙成绩很好。性格开朗,还是“中队长”,一家人甭提多高兴了。然而,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今年上了六年级。眼看就要小升初了。  相似文献   

5.
刘建平 《求贤》2008,(9):46-46
孩子在韩国留学,去饭店用餐,韩国老板兴致勃勃地问:这么好吃的泡菜,烤肉你们那没有吧?一个朋友去北欧渡假,在一些小镇旅游时常有外国人好奇地问他:中国是不是还有很多人解决不了温饱问题?朋友开始总是很奇怪地反问:怎么可能呢?以后国外的朋友告诉他:从中国进来的电影,电视剧多有山村题材,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0,(5):111-112
读者来信:我是一个党务工作者,经常阅读《党课》,受益匪浅。今特意致信“三T公司”,请帮我拿个主意。我的孩子正面临高考,学习成绩中等偏上,估计上大学本科没有问题。现在有亲戚、朋友劝我,让孩子出国留学,到国外去读大学。  相似文献   

7.
衰人骥骥     
宋石男 《廉政瞭望》2013,(18):42-42
杨小骥坐3路公交穿过整个城市来到我家,只为了给我送一套乒乓球海绵和胶皮。我留他吃饭,他不肯,说耍回家。一年前的杨小骥可不是这个样,那时无论哪个朋友叫他吃饭,他都有求必应。那时他还没有孩子,每天去球馆教球,一月可挣2000来块。现在有了孩子,这收入显然不够。  相似文献   

8.
骑“大灰狼”的孩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数年前,我的一位朋友去看他的朋友。他的朋友夫妇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这位朋友敲门,许久未开。这位朋友正在纳闷,门开了。原来他们夫妻正爬在地上做“大灰狼”,让儿子骑呢! 这对夫妇后来曾经辗转调动过几次工作,孩子也先后在不同的学校就学。但是,在哪一所学校都处不好。老师和同学都难以忍受他那种惟我独尊、盛气凌人的架势,也不可能接受他的指挥。孩子到处碰壁,也很苦恼,觉得别人都对他不好。 最后,听说这孩子终于得了精神病。  相似文献   

9.
有位朋友,事业有成,家庭圆满,房子、车子、孩子,样样让人羡慕,可他总想要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所以拼命工作,节假日也不肯停下来休息片刻。直到有一天病倒了,他才猛然发现.自己以前的生活真的已经很好了,只可惜.自己一直奔走在前往“更好”的路上.忽略了眼前的风景。  相似文献   

10.
《廉政瞭望》2012,(18):51-51
暑假之后,我的孩子要升小学四年级了。周围的朋友早已不断地向我们灌输小升初的经验教训。我不得不为孩子上什么样的中学开始纠结了。我一辈子生活在农村的父亲从没有过这样的纠结。“没什么,好好考就行,大不了回家跟我种田打渔。”父亲当年送我参加高考时,恬淡平静地鼓励我,如平常一样。  相似文献   

11.
爱心助学记     
<正>6月10日,一个从未在微信和我联系过的朋友发来一条微信,说他通过朋友圈看到了我所在村5个住校孩子的情况,很受触动,想约几个朋友看看他们,表达一份心意。这个朋友来自沈阳隆辉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名叫么奇男。我把此前制作好的"住校学生情况统计表"传给了他,里面有孩子的学习情况、家庭状况。看完后,么奇男表示,会和朋友给每个孩子提供1000元助学金。对我而言,这是一份惊喜,让我内心霎时充满了温暖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我的孩子离升初中还有三年,但周围的朋友不断地向我们灌输小升初的经验教训。北京的小升初是个不亚于滑铁卢的大战役。我们不得不开始为孩子上什么样的中学纠结了。一辈子生活在农村的父亲从没有过这样的纠结。“没什么,好好考就行,大不了回家跟我种田打鱼。“父亲当年送我参加高考时,恬淡平静地鼓励我。  相似文献   

13.
王开岭 《廉政瞭望》2012,(13):76-76
有位朋友,儿子6岁时搬了次家.10岁时又搬了次家,原因很简单,购置了更大的房子。我问,你儿子还记不记得从前的家?带他同去过吗?他主动要求过吗?没有,朋友摇头,他就像住宾馆一样,哪儿都行,既不恋旧,也不喜新……我明白了,在“家”的转移上,孩子无动于衷,感情上没有缠绵,无须仪式和交接。  相似文献   

14.
几天前,到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孩子只十岁出头,已是品学兼优。斗室之中,大人们叙谈,孩子在一旁静静地读书。我偶然一瞥,孩子捧读的竟是散文。好奇心驱使,便有了以下的对话:"这书好看吗?""不——好——看。"孩子拉长声音强调。  相似文献   

15.
冯彬 《廉政瞭望》2018,(6):13-13
朋友正在准备高考的孩子中午不能同家吃饭了。这要是搁以前,中午早走几分钟。下午晚到几分钟,就能保证孩子高质量的伙食。可现存,“别想了!”朋友摇头摆手因为单位来了新领导。新来的一把手做事雷厉风行,单位流传他做城管局长时的轶事。曾有一名下属上班迟到并且没穿制服,被局长撞了个正着。  相似文献   

16.
我的孩子离升初中还有三年,但周围的朋友不断地向我们灌输小升初的经验教训。北京的小升初是个不亚于滑铁卢的大战役。我们不得不开始为孩子上什么样的中学纠结了。一辈子生活在农村的父亲  相似文献   

17.
每天拍几张照片心理学家建议,每天用相机拍下一些身边的人和事,如窗外的树木、路边的小花、邻居家的孩子和朋友的婚礼。将这些随时可能被遗忘的片段记录起来,当你不定期整理照片时,你会觉得所有的细节都是美好回忆,没什么可抱怨的,于是人会很容易变得快乐起来。  相似文献   

18.
<正>朋友总说,我自从有了孩子,就像变了一个人,确切地说,就是一下子长大了。有了孩子,我不得不长大,因为我已经不再是那个还在父母膝下撒娇的小丫头,已经是孩子他娘了,整个世界都会自然而然地围绕着孩子转动,孩子的成长日记也记载着我的成长。  相似文献   

19.
我越来越觉得如今的孩子——尤其大城市的孩子,正面临一个危险:失去"家"、"故乡"这些精神地点。有位朋友,儿子六岁时他们搬了次家,十岁时又搬了次家,原因很简  相似文献   

20.
正对老年人而言,享受天伦之乐可以说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俗话说:隔辈人最亲,更何况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只要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身体状况允许,接送孩子上下学、给孩子做饭穿衣、带孩子外出游玩几乎全包了,有的甚至到了溺爱的程度。不过,我要给老年朋友提个醒,在疼爱孙辈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