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什么是公德与私德?关于公德,我们可以很简单地把它理解为在公共领域中的道德;私德,就是在私人生活领域中的道德。这个定义不是完美的,但是它可以让我们了解公私德两个概念的基本使用范围。值得注意的是,公德和私德作为道德行为,我们往往注意的是作为道德主体的精神状态,即他是否有良好的道德操守与信念。但是道德行为同时要求相应的社会条件,这些社会条件可以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来概括。公德与私德不仅仅是伦理观念问题,还包含着公共舆论、包括着社会的公私域状态,以及相应的制度。这样一些作为社会存在的条件是刚性的,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忽略这样一些条件,把道德仅仅看作个人应该坚持的道德操守,或者道德责任义务时,就有可能滑向道德说教:因为它没有考虑到道德社会结构。因此,一种道德行为实际上和它的社会条件是联系在一起的,道德建设要把道德环境建设和自身的伦理信仰建设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我们应该站在这个高度来思考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扶不起”反映的群体无意识到频繁出现的“最美”现象中人性光辉的绽放,从染色馒头、郭美美事件引发的社会信任危机到欧兴国老人“活着要为牺牲的战友守墓”的执著坚守,从两岁女童小悦悦两次碾压多名路人从她身边走过却未施援手到拾荒“老太”毫不犹豫地伸手施救,从屡屡发生的道德事件到大张旗鼓地评选表彰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十大感动中国人物”,2011年,道德注定成为人们关注和热议的焦点话题。面对冰火两重天,人们扪心自问,是社会太坏,还是我们自己不够善良?是权力太蛮横,还是我们自己太漠然?是企业太强硬,还是我们自己不够坚强?不管怎样说,从社会道德建设的角度看,民众关注和讨论道德问题都是一件好事,因为这充分说明大家对于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期待和信心。那么,当前社会的道德状况到底如何?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和理解道德现状?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又如何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为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贡献力量呢?本刊特别策划推出此专题。  相似文献   

3.
王珺 《传承》2013,(1):80-83
未来30年会是怎么样?我想这个问题要想说清楚未来30年恐怕先从我们建国以来两个30年怎么走过来的说起,我跟大家简单勾画一下。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未来30年我们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老百姓的收入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第三,假如按照这样一个目标走下去的话,我们如何走好,这涉及到国家的政策,也涉及到个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精神文明导刊》2011,(10):8-13
地沟油、黑心棉、塑化剂、瘦肉精、毒豆芽、黑心棉和近期发生的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和江苏好心司机救老太反遭诬陷等事件,频频为道德亮起红灯,道德建设、道德与法律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议。那么,我们到底如何看待当今社会的道德状况,能否简单地从一些个案或者一些案例的发生就断言“道德滑坡”、“道德倒退30年”云云了呢?编者在“德耀中华”——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的现场才真正感悟到了主流道德的力量。无论如何,我们都得承认当今社会诚信缺失等一些不文明现象确实存在,而且在一些地方和领域还相当严重,提升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让我们借助评选表彰、学习宣传、关爱帮扶全国道德模范的契机,探讨道德建设理论,高扬道德旗帜,努力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社会风气,不断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5.
游伟 《民主与法制》2013,(33):66-66
近些年来,公共道德问题令人堪忧,不断引发社会关注。人们不问断地提出“道德滑坡”的种种警示,并将“道德重建”作为社会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当一些公民出现危难状态,而在场人员又不予施救的事件被媒体频频报道后,更是频遭谴责。而每当这时,就总会有要求法律介入或者予以司法严惩的呼声。  相似文献   

6.
《新周刊》:“中华民族道德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吗? 谈方:老百姓这样讲,不过分,至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问题到了最严重的时刻。人们对血淋淋的“小悦悦”视而不见,我脑中突然冒出,这不就是《动物世界))里讲的,动物被吃之后,同类若无其事地走过一样吗?我们研究战争史,历史上对待战俘,我看也很少会有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道德是与人道联系在一起的,讲道德就要讲人道。我们所说的人道不是广义上的人道主义,而是人道主义道德。人道是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规范,是社会道德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1997年5月,江泽民在为反映全国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事迹的《自强之歌》一书所写的序言中提出:“作为人,要讲人道;作为社会的一员,要有集体意识和团结意识;作为公民,要热爱自己  相似文献   

8.
法律的目标应该是“扬善抑恶” 《新周刊》:你如何看待中国社会出现的道德危机? 郑永年:什么叫社会呢?一个人不叫社会,三个人以上叫群体,群体要想生长在一起,就需要道德。没有道德的群体不叫社会,没有道德个人是生存不下去的。《新周刊》:道德国度却面临着道德危机,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道德变迁的轨迹可以从3个方面进行归纳:首先是价值观方面的变化,从过去强调责任和自我牺牲的集体主义伦理,向一种强调权利和自我发展的个体主义伦理转变;其次是道德判断的标准发生了多样化的变革;第三是公德变得越来越重要。40年来道德变迁轨迹的标尺包含4个刻度,由低向高排序分别是:底线道德,个体主体性和尊严,同理心和社会信任以及社会公德。用这个标尺去衡量,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经历的是一场深刻复杂的道德转型,而不是道德危机。这一轨迹和标尺也为构建良善社会提供了方向和机遇。  相似文献   

10.
吴白 《创造》2002,(4):8-9
人作为个体,对于美与善,对于文明人的社会责任,能够具备自我坚守的意识和能力,应当算得上是道德建设的很高境界。很高的境界,实现起来当然不容易,但并非不能造就,而且,就建立以社会成员普遍具有自觉的社会责任能力的“公民社会”而言,还非造就不可。我以为,以今天重建社会道德信用的要求来看,这是一个我们不得不急着去做的题目。所以说必须“急做”,是因为,在不能把一个文明社会所欲建构的道德内容内化为相当社会成员自觉坚守的信条时,那种由于历史和文化原因对于道德问题显出很强麻木倾向的集体无意识,可能会使我们的道德建…  相似文献   

11.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首先遵守共同约定和规则,是多元时代社会稳定的道德基础,也是现代社会道德体系的最重要防线"内耗"的负能量如果用正能量和负能量这两个对立概念分析当代中国的道德状况,那么,我以为社会道德负能量在多数情况下不是常驻状态。社会道德负能量在多数情  相似文献   

12.
刘衍永 《湖湘论坛》2002,15(1):30-31,67
所谓个体道德,是指在一定社会生活中起一定社会作用的个体,为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而具备的且指导自身行为的道德准则的总和。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从其表现形式而言,可以从社会和个体的层面、角度相对地区分为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社会道德表现为道德的宏观层面,个体道德体现为道德的微观层面。个体道德建构也就是个人道德上的实现过程,它是通过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道德内化来完成的。通过这种内化,个体确证自我作为道德主体的存在,显示自我的道德个性。个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社会道德的学习和认同,将其转化为自身内在…  相似文献   

13.
论道德反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默  莫军成 《理论月刊》2008,(3):181-183
本文对道德反哺的概念进行阐述与分析.道德反哺包含两层意思,第一,作为道德教育理念与模式,它是指下一代人向上一代人施加道德影响或者进行道德教育的活动.第二,作为社会公益活动,它是指个人或者社会群体出自报恩的目的,回馈自然、他人和社会的活动.两种意义上的道德反哺各自具有不同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弘扬传统孝文化,有利于构建当代社会道德体系。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与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公共生活相对应,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其中,家庭美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枢纽,是社会道德建设的起点,是个体道德化的摇篮,在整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冢庭伦理道德与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是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5.
着力培养健全的道德意识当我们在意识层面看待道德问题时,其内在构成上表现出复杂的态势,即知、情、意、信的升华过程。这是个体道德的生成过程,也是社会道德教育的基本过程。在这个序列中,每一个认识阶段的完成都是一次认识上的飞跃,一次否定之否定。而每一个进步都包含了道德主体执著的认识追求和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参与和发挥。即创造性的道德思维的积极作用。通过思维,  相似文献   

16.
<正>按照"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习研讨有关安排,我就如何"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培养健康生活情趣"作主题发言,讲三个内容。一、高尚道德情操的基本含义情操的涵义,对不同的人、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我对情操的理解,就是一个人对某一个事物或者或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情感基础上的稳定的品德、气节和行为。情操与道德的关系非常紧密。道德情操是构成道德品质的重要因素,是高层次的人类  相似文献   

17.
《精神文明导刊》2011,(11):49-49
佛山两岁女童遭两车碾压,再度引发中国社会对道德危机的激烈讨论。18名路人拒绝施救的冷漠在激怒公众,很多人又为自己有可能就是那个冷漠的“第19位”而长叹。  相似文献   

18.
周锦尉 《传承》2012,(9):68-68
当前中国是世界上"人口迁移"规模最大的国家,"熟人社会"里的道德约束,在人口流动性加大中会衰退和弱化——如何在"陌生人社会"增进道德建设,如何把"第三空间"这个相对的弱项变成强项,陆家嘴街道等的创新探索颇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个儒学的话题,就是儒学跟我们人生有什么关系。儒学不是什么意识形态,也不是愚人的工具,儒学是我们人生的智慧。那么,我通过什么样的角度和方式讲儒学呢?两个字——“生生”的角度。我个人认为,“生生”才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或者说是儒学的核心。先把“生生”这两个字的含义说一下。一个是从字形上看,它像小草从土里面长出来。所以说“生生”最基本的含义是破土而出,是从无到有。第二个含义,因为“生生”是两个字,它可以做为动宾,前面一个字作为动词,后面一个字作为名词,“生生”可以作为创造生命、滋养生命、保护生命这样去理解。第三,它是一个复词,生生不已,就是不绝、不断的意思。  相似文献   

20.
一个单位的道德建设,是由领导干部来引领和指导的。一个社会的道德建设,则是由这个社会的领导干部集体来引领和指导的。要抓社会的道德建设,就必须先抓领导干部集体的道德建设。领导干部喜好美好道德,群众就会不令而行;领导干部不喜好美好的德行,再唱高调也不会产生实际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