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隗立娜 《法制与社会》2013,(29):159-159,161
刑事和解是现行刑事诉讼法新增加的一个特别程序,旨在规范刑事和解依法有效进行,促进社会关系修复。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对刑事和解程序依法进行监督是其职能要求。检察机关应该怎样对这个新程序开展诉讼监督,监督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是司法实务中应引起关注的新问题之一。本文将探讨刑事和解检察监督的概念,并结合司法实务提出加强刑事和解检察监督的立法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钟燕 《法制与社会》2012,(17):19-20
新刑事诉讼法出台,对检察机关诉讼监督的内容、手段、程序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完善,进一步强化了检察机关诉讼监督的职能.本文以新刑诉法对诉讼监督新规定为背景,探讨了检察机关当前应如何切实有效贯彻新规定的问题,以期对诉讼监督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肖秋娟 《法制与社会》2012,(22):122-123
新刑事诉讼法进一步确立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者的地位,更加完善了检察机关的各项诉讼监督职能,同时对检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期待,给检察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围绕新刑事诉讼法对检察职能的新规定,就检察机关如何贯彻落实新刑事诉讼法这一问题,提出检察机关应从观念先行、创新机制、模式转变、内外监督、检务保障等方面作出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4.
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公诉刑事案件的立案、审判等诉讼过程进行监督,但现行法律对刑事自诉案件的立案、审判过程等是否可以进行监督以及如何进行监督,却没有相应的具体规定。本文通过分析刑事自诉缺少监督的现状、原因、危害等方面,提出检察机关应加强对刑事自诉立案监督、强制措施监督、审判活动监督三个部分的监督。  相似文献   

5.
新刑事诉讼法对刑事强制措施作出了明确规定,对检察机关特别是自侦部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基层检察院应该明确刑事强制措施的适用目的、凸显刑事强制措施的价值功能、把握适用原则,才能做到优化适用.  相似文献   

6.
国际刑事司法准则和我国刑事诉讼法律对,刑事诉讼各阶段中刑事司法部门的职责和被追诉人的人权保障都有严格的规定,对于违反规定行为,辩方可以启动程序辩护。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对程序辩护尤其是非法证据排除规定了较为具体的程序,同时规定检察机关对违反程序、侵犯被追诉人权利行为的监督和救济义务。在维护法律统一实施和公平正义方面,程序辩护和检察机关的诉讼监督具有诸多关联性。一、程序辩护与诉讼监督在诉讼活动中具有全程  相似文献   

7.
诉讼监督是我国诉讼实践中较受关注的问题,其中尤以刑事诉讼监督为重。我国宪法第129条和刑事诉讼法第8条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刑事诉讼监督职能是检察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察机关的核心职能。笔者在此仅就检察机关刑事诉讼监督的运行现状及完善构想,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相似文献   

8.
立案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的独立诉讼阶段,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当然包括立案活动的监督。司法实践中,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行政处罚、经济处罚、治安处罚代替刑事追究的问题较为严重。该立案而不立案,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表现,损害了法律的尊严和权威,造成了对犯罪的打击不力。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刑事立案行使监督权,  相似文献   

9.
审判监督权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能之一,我国的宪法和刑事诉讼法都明确规定了检察机关的审判监督权。2008年10月2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作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刑事审判法律监督工作维护司法公正情况的报告.对于检察机关今后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刑事审判法律监督工作做出了具体的要求和部署。  相似文献   

10.
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其中,改善和强化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是刑事诉讼法修改的重要内容,反映了我国刑事诉讼法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对检察机关诉讼监督职能的进一步重视。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增添了诉讼监督的内容,扩展了诉讼监督的范围。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强化了检察机关的诉讼监督职能,扩展了检察机关诉讼监督的范围,增添了诉讼监督的内容。例如,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条第二款规定:"在复核死刑案件过程中,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应当将死刑复核结果通报最高  相似文献   

11.
加强和完善刑事立案监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立案监督是指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以及刑事立案活动是否合法所进行的法律监督。刑事立案监督是检察机关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宪法赋予检察机关诉讼监督权,但相关法律对民事行政案件的执行监督缺乏明确规定,民事行政案件的执行监督在实践中缺乏程序依据,使执行监督在民事行政裁判监督中难以有效行使。如何对民事行政案件执行进行有效监督,已成为检察机关行  相似文献   

13.
取保候审作为一种强制措施.在现行法律中由公安机关自行决定,自行执行,但是,取保候审制度作为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后的一种变更的强制措施.与检察机关的决定息息相关。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的监督机关。对于取保候审制度缺少监督,这与宪法的精神是相违背的,也同刑事诉讼法的原则相违背的。因此.笔者建议强化检察机关在审查逮捕过程中对取保候审制度的有效监督.建立取保候审风险评估制度.完善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监督的产生缘于人类社会的分工协作,社会活动参与者对其他参与者享有监督权源于活动目的性的本质要求。由此来看,我国检察机关的监督具有两重性:一是专门性监督,即作为专门法律监督机关的监督,二是参与性监督,即作为诉讼活动参与者的监督。这种两重性具体表现在刑事审判监督上。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检察机关不仅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还是诉讼的一方,故其中的检察监督是专门性监督与参与性监督的叠加。忽视检察机关的参与性监督,主张将其诉讼职权与监督职权相分离,违背了监督的基本原理,也违背了监督的亲历性和及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5.
诉讼监督,特别是刑事诉讼监督,是检察机关依法行使法律监督权的主要体现,是保证刑事诉讼活动依法进行、保证刑事案件得到公正处理的重要途径。当前,刑事诉讼法的修订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已于2011年12月26日提交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其中,改善和强化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是刑诉法修改的重要内容,反映了我国刑事诉讼法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对检察机关诉讼监督职能的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16.
佘景妮 《法制与社会》2012,(22):138-139
新刑事诉讼法对包括监视居住在内的部分强制措施进行了较大的修改,本文在分析新刑事诉讼法对监视居住的修改内容和公安机关决定及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谈谈检察机关如何加强对公安机关监视居住措施的监督。  相似文献   

17.
叶子章 《法制与社会》2012,(27):53-57,60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1996年《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开事辩护代理、证据制度、强制措施等制度进行了大幅度修改和补充.本文仅从修改后刑事证据制度出发,对修改后刑事证据制度的进步与不足进行分析,探讨检察机关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并对检察机关依法履行反贪、公诉和法律监督等相关职责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强化了检察机关对执行过程的监督,主要集中在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刑罚执行变更部分,另外对监督的方式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规定。这些修改总结了自96年来我国刑诉诉讼执行过程的司法实践经验和最新理论成果,有利于维护了法律的统一和权威,促进我国刑事执行理论的发展和进步。与此同时,我国刑事执行的检察监督中还存在立法过于原则,有待细化以利于施行等问题。本文从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着手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解读,以期找到解决问题思路。  相似文献   

19.
新近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在强化辩护权力、完善证据制度,改进强制措施,规范技侦手段,健全庭审程序以及建立特别程序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规定.检察机关应认真学习,充分领会,要善于适用新刑诉法规定的新手段、新措施、新程序,努力提升查办案件、追究犯罪的能力和水平;善于适用维护公民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利的新规定,努力提升检察机关保障人权的能力和水平;善于适用加强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新规定,努力提升检察机关维护司法公正的能力和水平;善于适用特别程序规定,努力提升检察机关参与和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20.
由于我国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监督采取提出纠正意见或通知纠正的形式,监督不能引发程序性法律后果,导致刑事检察监督的弹性化现状,使其监督的实效性大受损害。这对于程序公正的实现、刑事诉讼人权的保障以及检察监督权威的树立都将产生消极影响。对我国刑事检察监督进行刚性化改造,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1)规范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行使方式,使检察机关采用规范的、具有强制力的法律文书形式行使监督权。(2)增设检察监督的程序性法律后果,包括:纠正期限、复查机制、程序无效、改变案件管辖等。(3)增强检察机关自身的监督能力,包括健全检察机关的知情机制、赋予检察机关阅卷权、恢复检察机关的机动侦查权等。(4)赋予检察机关对与违法诉讼活动相关的责任人员的处罚建议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