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把和谐理念贯穿到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平等观念、民主意识普遍增强,理解、尊重、信任已成为当代社会的心声,人们对爱、信任、和谐的内涵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本文从以诚相待、平等待人、保护个人隐私、宽恕他人、要爱得贴切、关心他人的个人利益、严爱相济、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方面,论述了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用爱交换爱,用信任交换信任,在和谐的氛围中解决问题;必须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2.
医患信任本是技术信任与道德信任的有机统一,但生物医学模式使得医患之间的"关系"成为无足轻重的边缘变量,而使得医患信任只靠技术信任维系。同时,医患矛盾并非只是医患群体之间的矛盾,而与其根植的社会文化与医疗体制密切相关。当健康成为国家治理的公共目标,体制力量已经成为形塑医患关系的重要力量,医患关系的治理也就超出"行业自治"的范畴,而成为对国家治理能力的本质考验。为此,需要实现从简单的"医患关系治理"的局部治理思维到"医患共同体建设"的协同治理思维的根本性转变。其中,医患共同体是医患群体、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多主体共同协调合作构建的蕴含着情感道德和一致目标的自洽的运行系统。只有充分协调其中涉及的行政、司法、财政、民政、市场机构和社会组织等不同行动主体的利益诉求并建立起价值共识,才能为缓解医患紧张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夏金华 《行政与法》2014,(10):17-21
信任是主体与主体、主体与客体间的互信关系、依赖关系、合作关系以及承诺与践行关系.以信任为基础的政治合法性能够产生社会和谐,政治合法性只有以信任为前提,才能增强人们之间的信任关系,形成信任与政治合法性的互动双赢格局.本文以信任为切入点,以信任的视域检视政治合法性,以期从中梳理信任与政治合法性的内在关联,从而前瞻其对中国未来政治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行刑事诉讼法对举报义务的设置并不妥当。从举报的社会功用层面看,举报虽有着维护法律制度运行,建构制度信任的重要功用,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破坏人际信任的代价。当举报成为法定义务时,告密行为也同时得到激励,行为人可将自身的道德责任转移给法律,并有可能促使"告密者难题"的出现。举报义务从根本上看,是"德自法出"的秩序模式的产物,它出于对法律制度的绝对维护而忽视了社会自生道德秩序的应有地位,忽视了人性的根本需要。只有把举报视为权利,才能更有利于人性的培育和个体道德意识的成长。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有着不同的信任基础,只有与国家治理模式相匹配的信任模式才能促进国家治理的有效实现。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着从特殊主义信任模式向普遍主义信任模式的转型,从单向依附型信任模式向协商合作型信任模式的转型。法治实践可以从提供稳定预期、保障公民自治权利、规范治理方式等方面促进信任模式的转型,但法治发挥作用的前提是重建自身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杨鑫 《法制与社会》2013,(11):144-145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系统的论述了法国大革命中中央集权吊诡的运作逻辑,平等没有与自由结合反而成就了新的专制。没有"民情"作为基础,民主社会建设的条件是残缺不全的。民主作为手段与目的的统一体,其生成要依靠相互的信任,共同的生活模式培养,"民情"的完善和观念与制度在现实中妥善设置,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才能为民主社会建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7.
“只有当社区和警察真正能为了社区利益一起工作,群众才能感觉信任警察。一旦群众相信警察,他们就愿意为警察提供信息和帮助,共同预防犯罪,抓捕更多罪犯。”  相似文献   

8.
正"我曾读过《爱的教育》,但当时的我理解不深,什么是真正的‘爱’并不懂。现在,我真切体会到了:‘爱’是人间最伟大的东西,我一定会珍藏着您的振奋‘爱’。现在,我要送您一个光荣的称号:‘太阳叔叔’。我不知道这样称呼您好不好,但我觉得只有这样称呼,才能表达我对您的感激之情。感谢您,给我带来了温暖,给我带来了希望……"这是一个六年级的孩子写给律师叔叔的感谢信。在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在立法和司法上都存在着不少缺陷,缺乏对该制度的保障措施。本文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认为只有构建完善的证据交换制度,确立被告答辩失权制度,明确赋予法官的释明权,完善"新证据"的有关规定,才能整合相关制度的协调作用,共同保障证据失权制度的和谐运行。  相似文献   

10.
腐败是城市之祸,廉洁是城市之福。城市的科学发展应当是廉洁高效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只有保持廉洁,才能得到信任,赢得尊重,令人向往。市民只有生活在风清气正的城市里,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尊严,体会幸福,也才能产生真正的归属感,城市的凝聚力由此而生。度过30岁生日的深圳响亮地提出,要建设一个与深圳经济特区地位和作用相适应的廉洁城市。  相似文献   

11.
辉子 《法庭内外》2010,(6):41-43
李芸和周琦是一对即将踏入婚姻殿堂的爱侣,3年来,他们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爱得如胶似漆。是朋友眼中的"模范爱人"。然而,就在他们的爱情即将修成正果,决定在2010年元旦踏入婚姻殿堂时,一场"交换手机"的感情游戏却打乱了两人平静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王淑贤 《法制与社会》2014,(16):104-105
西方国家的相对司法公正并不是司法独立单独作用的结果,而是与一系列限制条件的共同作用分不开的,由此产生了"司法独立悖论"。这一悖论揭示了西方国家普遍的对司法独立的不信任,只有在对司法独立进行各种限制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发挥司法独立的作用。在这些限制条件尚未成熟之前就一味强调司法独立并不能导致真正的司法公正。要实现我国的司法公正,关键是要对法官和干预司法者进行严格监督。  相似文献   

13.
"用真心、下真功,把事儿做实,这样才能无愧于人民群众的信任,才能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省十二届人大代表吴锐"传递正能量,追逐新梦想。"这是省十二届人大代表、安徽众城集团董事长吴锐的座右铭,正是怀着这份信念,在担任人大代表期间,他一直把代表工作放在首位,积极撰写内容详实  相似文献   

14.
信息权是纳税人正确行使程序权利、积极参与纳税程序的基本保障。对于信息权的内容,《税收征管法》从权利角度进行了正面阐述。然而本文认为,应从义务角度探讨,才能更好地了解信息权的实质。目前我国纳税人的信息权仍未得到充分保护。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强化税务机关的义务和问责。文中建议引入西方税收程序法中的"信任原则",同时应为"信任原则"规定严格的法定条件,既保护善意纳税人,又严防恶意纳税人滥用"信任原则"。  相似文献   

15.
本文具体剖析了存在于商品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领域里的经济犯罪现象。作者认为,有商品与货币存在,就有商品经济的消极因素存在,经济犯罪就会渗透到商品经济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领域,即成为商品经济的伴生物。作者指出,只有商品经济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才能为克服其消极因素创造条件,才能为减少和消灭经济犯罪打下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法院遭遇的群体性事件调查报告——兼谈司法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萍 《法制与社会》2010,(6):177-179
群体性事件高发是社会矛盾激化的重要表现。针对法院的群体性事件并非都是因为个案的司法不公而导致的,民众不信任司法公正才是引发集体到法院上访的重要原因。诉讼解决争端具有其他解决手段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社会效果。因此,需要锻造一个独立、权威、自律的司法系统,只有这样的司法系统才能够做到司法公正,才能受群众信任并能有效解决社会矛盾,化解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17.
地权变动视角下户籍制度改革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力 《法学》2012,(9):45-54
在户籍制度改革中嵌入地权变动机制遭遇了两大质疑,一是户籍制度改革可能迂回《物权法》中的征收规制而异化为"隐性征收",二是"土地换社保"的利益交换模式对农民发展权的公平量化与有效保障能力不足。为此,应在户籍制度改革顶层设计中引入合同规制,切实保障农民转户自愿,提高改革程序公正性;同时应面向实现"城乡发展权置换",对退地农民在土地用益物权与集体收益分配权两个层次上充分补偿,允许其在剩余承包期内"转户留地",保障改革的实质公平。从长远看,只有将农村地权变动机制与户籍制度改革脱钩,才能从根本上化解当前户籍改革的制度风险。  相似文献   

18.
2013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显示,"中国目前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人际之间的不信任进一步扩大。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二到三成信任陌生人。群体间的不信任加深和固化,表现为官民、警民、医患、民商等社会关系的不信任,也表现在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不信任,从而导致社会冲突增加。"社会诚信的缺失给社会带来了灾难,更带来了麻烦。诸如:"染色馒头、毒牛肉、硫磺姜、毒奶粉、老鼠肉"等问题已经严重威胁了社会的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加强包括政府、企业和公民诚信在内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已成为当前的共识。然而,追根溯源,在加强社会诚信的建设中,教育诚信势必先行。  相似文献   

19.
源自古希腊的自然法思想对近现代宪政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然法思想中有关高级法、对人性的不信任以及对"完美"政体的不断探求,成为近现代宪政实践中国家权力分立制衡、违宪审查制度等的理论渊源。除此以外,自然法流派强调对法律价值问题的思考,与实证主义法学相比,认为只有体现出正义、公平、自由等基本价值的法律才能成为真正具有拘束效力的行为规范,从而明确了宪政必备的价值要素。  相似文献   

20.
消费者和商家,如同市场这枚“硬币”的两面.商家把商品投放到市场后,只有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才能占有市场. 三聚氰胺“落马记” 事情要从2008年夏天说起.那时,一场堪称灾难的食品安全事件在全国各地渐渐蔓延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