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继儒家文化受到学求界的普遍关注后,近年来国内外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又形成一个研究道家、道家文化的热点。在世纪之交,由于西方工业社会出现种种社会弊端,许多西方有识之士越来越认识到中国道家哲学“回归自然”的生态智慧和思想价值。在此从哲学和科学的角度对近年来国内对道家、道教思想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哲学智慧。"无为"作为道家思想的精华所在,不仅穿越时空积淀在中华古老哲学的深层结构中,而且以其顽强的思想扩张力渗透在当今的教育生活中。"无为"思想具有丰富教育内涵,无论是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原则,还是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儒道互补     
安继民 《学习论坛》2007,23(3):78-80
中国哲学具有十大特点。儒道互补正是中国文化中互为因果相互作用的两股力量。儒家的精神和道家的智慧构成一种周延的哲学形态,即儒家以道家为因,道家以儒家为果,而儒道之间又分享着共同的一元、自因和时间性哲学特征。所以,中国哲学在总体上是经验主义、现实主义的,西方哲学在总体上是理想主义、逻格斯中心主义的。儒道两家的八大差异和儒道互补哲学特别是道家哲学具有六大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而现代化建设需要现代科学管理。不仅工商企业需要科学管理,政府机构、学校、医院以及各种民间社团组织,也都需要科学管理。如何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体系呢?这不仅需要从国外吸取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而且也需要认真总结中国现代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还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管理智慧与经验。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经济的转型和管理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管理学家,从道家那里寻求哲学智慧和新的思维模式,自觉地把道家文化运用于当今的企业管理,并且…  相似文献   

5.
陈静 《世纪桥》2012,(3):41-42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是中国思想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流派,它不仅在本体论、境界论、审美等方面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而且在政治哲学、科学技术、语言哲学、军事谋略上都有极为重要的建树,这些建树往往是道家思想的一个功用或引申。而今,要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我们就应该开发这些隐性的智慧,将道家的功用发挥出来,在语言的本质及其局限性、科学的范式及环境问题的解决之路、军事谋略的哲学与艺术等方面展现道家的风采。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管理哲学中,“无为而治”虽是道家首先提出的管理思想,在道家管理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它并不专属于道家。中国古代道家讲“无为而治”,儒家、法家和黄老学派也都讲“无为而治”。“无为而治”虽是道、儒、法和黄老学派四家共同追求的管理模式,但是各自对它的内涵和外延的表达则是不同的。因此需从管理哲学角度,对“无为而治”的哲学智慧进行现代解读。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早期的读书生活,是他的早期理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大致包括如下:学习传统的中国文化典籍.从文学到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都认真加以研究,形成了他的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学习传统中国哲学.特别是学习先秦儒家、道家哲学、宋明理学、近代哲学,使他对中国哲学的传统有深刻的了解,为他后来批  相似文献   

8.
庄子作为道家哲学的大宗师,以其逍遥的处世态度和齐物的智慧著称,庄子之所以能够做到"齐物"正是因为他有着"同于天地"而容纳万物的内心格局,这种大格局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从道家大师南郭子綦、蘧伯玉和列御寇的思想中汲取的智慧。通过庄子"齐物"智慧之三重来源的梳理,可以清晰地看到庄子哲学的成长脉络,从而勾勒出庄子眼中的理想圣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要与中国传统哲学结合起来,即是将中国传统哲学中具有普遍意义和时代价值的内涵挖掘出来,并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相结合,实现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并创造具有中国特点、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新型的中国哲学和文化。中国传统哲学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源泉。儒、道、佛、法等各派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相互激荡,共同构建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光辉灿烂。完成新时期统一战略各项任务,必须扎根中华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并从中汲取智慧。从心性本体上看,中华传统文化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传统哲学基础。从伦理关怀上看,中华传统文化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传统价值基础。从生命智慧上看,中华传统文化是新时期巩固和发展国际统一战线的传统文化基础。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要以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为指针,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凝聚全民族力量,发展文化软实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世纪桥》2015,(7)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出来的,但是文化却有反作用于人的特殊作用,它塑造人,培养人。我们现在所探讨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以儒家文化为主、道家文化为辅的文化体系。历经五千年形成的儒家历史文化,沉淀了民族的智慧。本文立足于中国古代思想政治的研究理论及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探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发扬道家"不争"、"崇俭"、"以民为本"的哲学智慧和道德修养方法有利于推进党的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13.
"正德利用厚生"论是中国传统哲学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思想模型,它揭示了传统社会为生存需要而向自然索取的必要性。中国现代文明为补足西方工业文明的进程而以进化论哲学作为指导思想,确立了理性主义和科学文化的价值。为克服当代工商业文明和人宰制自然而导致的弊端,应重新发挥传统道家思想,达成自然与人生的动态平衡与和谐。  相似文献   

14.
在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辉煌的文明中.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惠及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雄伟辉煌的建筑雕塑.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等等,都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5.
正《老子》又名《道德经》《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老子(李耳)所著。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著作《道德经》同时也是道家哲学的主要思想来源。《老子》上篇为《德经》、下篇《道经》,之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共分为81章。这部伟大的哲学著作自古以来被视为中国哲学的精神宝库,其中包括治国、文化、修身、齐家等诸多内容,是跨越时空和文化的先贤哲学。  相似文献   

16.
儒家和道家哲学的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儒家从“性即心而显诸情”的角度理解人或人性,以“仁性”的实现为前提达成整体性的人格智慧,通过“生命实现之证成”的道德进路,实现和证立其超道德的形上本体。道家亦从人本学和文化批判的角度论“道”。就人文说,道乃即“有名”而见其“无名”之本真;就主体说,人乃在其作分别之状态中“观”道的无分别之“妙”。道家的道论,强调的是在人的修为澄汰之体证中道的全体绽出和澄明。儒道两家的不同点表现在其为学进路的差异上,而其形上境界本无不同。历史上的儒道同源说是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17.
先秦道家包含有许多积极进取因素的治国思想,诸如无为而治、修身养性、崇俭戒奢、返朴归真、以退为进、以弱胜强等。其最大特色是顺从自然的文化价值取向,而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则是先秦道家诸子构建和论证其治国方略的哲学基础。先秦道家的治国思想,对现代社会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纪敏 《世纪桥》2015,(12):84-86
以物为中心的管理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管理必须由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企业文化理论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提出来的。道家关注人本身,反对人的物化,对现代管理具有启发意义。现代管理应该从道家思想中汲取智慧。  相似文献   

19.
道家人生哲学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丽 《求实》2003,(Z1):91-92
人生问题是道家哲学的一个内在主题。道家哲学以“重生轻物”为出发点,其思想体系以“道”为核心,其基本精神却在“自然”两字。所以,它的人生哲学既具有重生和轻物的特点,又体现“道法自然”的精神,处处呈现鲜明的自然主义色彩。道家人生哲学从人和自然、人和物、人和人的关系出发,同时反思人和传统、文化及人和精神世界的关系,从而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追求,表现出顺应自然、返朴归真、“重生轻物”、淡化名利、超越现实、追求人生自由而平等观点。 道家人生哲学的第一个基本观点就是顺应自然、反朴归真。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道家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这里,道家和儒家一样主张“天人合一”,但不同的是,它并不认为人有什么特别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思想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对中国文化史的一大贡献。毛泽东是中国的一位文化伟人。但学术界对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毛泽东早期思想与中国文化传统关系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本文拟从中西文化融汇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的角度,对毛泽东早期思想的形成问题做些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分为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儒家文化以人道实践为基本原则,但其认识论是独断的,其体系是自我封闭的。道家文化是追求纯粹逻辑思辩的文化。庄子的道家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抽象思辩的最高水平,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