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生成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主要经历过两次重大转变。第一次是从社会主义概念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转变,即从摹仿模式转变为创新模式。第二次则进一步转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体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逻辑推进。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首先源自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认知。中国的先进分子在经过反复分析与比较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取得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开启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基础。在改革开放丰富实践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于2001年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命题。在前后两个"三十年"探索与完善的基础上,相继提出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的政治命题,一步步丰富和完善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理论框架和逻辑体系。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学说是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源泉,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则成为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基础。从理念到制度,从创设到完善,制度自信的演进逻辑清晰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严整的科学体系,在理论建构上,它有自己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实践论。四条逻辑主线的内在层次性共同构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科学理论紧密联系。相互融合,形成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道路、制度、步骤、动力以及基本政策、战略举措的战略思想理论,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理论建构的逻辑思路来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始终贯穿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本体论主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认识论主线;以人为本的价值论主线和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践论主线。  相似文献   

5.
张斌 《世纪桥》2023,(11):11-13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中国人民,在现代化建设实际中形成了宝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这一思想具有内在的演进逻辑。具体而言,这一思想经历了从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为依循到创新的理论演进;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为建设目标的战略演进;经历了从侧重生产力到侧重生产关系再到侧重生产力的动力演进。  相似文献   

6.
李雪 《理论研究》2023,(1):74-80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意在理论上研究人类社会形态的一般规律。而作为具体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在实践上建设有特殊规律的社会主义国家。两者在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旨归的演变过程中鲜明地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主义。追根溯源两者的关系是源与流、根与叶、标与杆的关系:科学社会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辟提供了根本原理、实践动力和价值归属,反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阐释科学社会主义的现实形态、制度模式和价值动能。在新时代树立起理论标杆和理论自信,可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社会文明提供强大理论支撑,为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篇章与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7.
牛先锋 《学习论坛》2009,25(3):12-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三大基本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开放为主线,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党的建设为关键,在党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致力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过程中,结合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逐步阐发、整合和构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先垂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9.
利用大学校训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培育和践行更加生动具体,更加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价值维度、历史维度、实践维度探讨两者的契合关系,从高位阶和低位阶探讨两者的生成关系,为大学校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融合提供内生逻辑。大学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间抽象化与具像化、主导性与多样化、垂直化与交叉化的外在张力,是两者融合的现实困境。基于此,可以从把握三组关系和创设三种场域进行路径选择,以期实现二者的真正融合。  相似文献   

10.
作为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具有共同的理论渊源、共同的理论主题、相同的理论品质、共同的立论基础、共同的理论目标,这是三大理论成果整合进一个理论体系的理论前提.三大理论成果的产生和形成有着不同的历史境遇和不同的理论侧重点,这反映了三者之间的理论差异性.从同一性和差异性的视角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既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又反映了理论体系本身的逻辑关系,这对于我们把握和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和逻辑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命题,它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创新成果,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概括为统一的理论体系。科学地理解理论的创新,全面地把握创新的理论,对于我们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更好地发挥理论指导作用有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怎样一种科学理论呢?很多人恐怕都能说出个A、B、C,但要说得很清楚、很深刻、很全面,那就不一定了。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路主要立足于以下三个方面:选择适当的政治改革模式,选择恰当的改革时机,找准改革的突破口。经过30年的改革摸索,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较慢。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这意味着今后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将是加强执政党执政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语义逻辑与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逻辑严谨、层次分明、由高到低、由理论到实践、由思想到行为的系统整体.从语义及结构两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解读,是正确理解和把握其科学内涵的基本前提.从语义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社会主义的诸多核心价值或价值观所构成的价值系统;从结构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不是简单地相加或组合,而是多向度、多层次地构成一个内容系统.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科学发展观,作为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7.
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本质,是顺利建设社会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前提。邓小平同志正985年指出:“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6页。以下引证只注页码)“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但什么叫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还在摸索之中。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第227页)自从马恩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后,马恩以及各国马克思主义者都在不断地从各个方面,各个角…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中国精神的本质。以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时代精神为核心的中国精神,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基础和强大精神动力。只有厘清中国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逻辑,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弘扬中国精神,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滋养。  相似文献   

19.
20.
“什么是社会主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关注和努力探寻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以一些历史资料为依据,从社会主义的核心观念出发,研究并总结出了一条以“平等”、“发展”、“和谐”为不同时期社会主义核心理念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