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商品是马克思从"历史的深处"展开现代性批判的逻辑起点。《资本论》通过对"一般商品""特殊商品"以及"符号商品"的现代性批判,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的存在论秘密:即现代人生存发展必然遭遇物化的社会关系,并从不同的时空层次予以表现。只有彻底克服和超越资本的抽象统治,才能真正解决人类自由解放这一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资本论》对现代社会的研究与西方其他理论对现代社会的研究的本质区别在于:《资本论》考察现代社会时具有二重性视野,而西方其他理论考察现代社会时只具有一重性视野。科技作为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自然成为《资本论》研究的内容之一。与《资本论》考察其它问题一样,其在考察科技发展时,也持二重性的视野,认为科技发展一方面带来了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紧张,并给予我们分析科技发展双重性问题的辩证视角。领悟这一本质内涵和辩证视角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不同国度或同一国度不同时期关于科技发展战略的不同选择的争议,并看清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我们对科技的社会研究的转向和政策引导的转向。  相似文献   

3.
人们通常都以为现代化是由西方资产阶级提出的理论。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就表述了这一思想,他写道:"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今天西方研究现代化的学者公认,马克思的这一光辉思想是关于落后国家的发展道路和工业化问题的重要提示。美国出版的《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刊载的"现代化"条目中,一开始就引用马克思这句话作为阐释现代化含义的第一根据。诚然,马克思并未使用过"现代化"一词。但是,他已经形成关于"现代"、"现代生产方式"等科学概念。这些概念的使用表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的中心部分正是关于现代社会的发展问题。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突出使用了"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代资本家阶级"、"现代雇佣工人阶级"、"现代国家政权"、"现代的工人"、"现代工业"等等提法。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马克思明确指出"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对于上述提法列宁这样提出问题:"为什么马克  相似文献   

4.
《资本论》不仅是关于"资本"的经济学著作,而且是关于"存在"的哲学著作。马克思和"哲学家们"的区别就在于,后者把"存在"视为某种与人无关的超历史的存在,而前者则把"存在"理解为现实历史的存在。要真正把《资本论》理解为不仅是包含了哲学思想的经济学著作,而且本身就是关于"存在"的哲学巨著,决不能绕开对《资本论》逻辑开端的"商品"的存在论阐释。对"商品"的存在论阐释,是在根本上回击那种把《资本论》庸俗化为流俗的经济学著作的观点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5.
王荣 《求实》2016,(5):4-9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资本逻辑为对象,对资本逻辑展开批判。这一思想对于"全球资本化"的当今时代而言仍具有很强的解释力。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呈现存在、本质与历史的内在结构。资本逻辑的存在批判以"商品拜物教"为核心范畴揭示人受物统治的社会现实。资本逻辑的本质批判通过对雇佣劳动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考察,透过资本逻辑营造的自由与平等的假象使资本对劳动的剥削一览无余。资本逻辑的历史批判从社会历史进程中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整体,表明资本逻辑有其产生的前提,也存在其消亡的界点。在对这三重视域的梳理与明证中,展现了《资本论》对现代社会中人的存在困境的观照,也证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是历史的特殊阶段,只具有暂时性,而不具有永恒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关于"价值转型"的逻辑起点,并不是始于《资本论》第三卷,而是始于第一卷。这个问题之所以有必要澄清,就在于学界通常认为,马克思的"价值转型"是在《资本论》第三卷才开始的。在《资本论》第三卷中,虽然马克思专门讨论了市场价值向生产价格的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的"价值转型"始于《资本论》第三卷。问题的要害在于,市场价值并非价值转型的逻辑起点,劳动才是价值转型的逻辑起点。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随着价值形式、资本、剩余价值等范畴的出现和演化,马克思为我们揭示了价值转型的发生过程;在《资本论》第二卷中,从资本循环与周转到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马克思为我们揭示了价值转型的深化过程;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随着市场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以及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马克思为我们揭示了价值转型的定型过程。基于这样的逻辑线索,本文批判性地讨论了斯蒂德曼、鲍特基维茨等人在这个问题上对马克思的误读。  相似文献   

7.
《资本论》是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矛盾运动的论著,同时又是关于现代市场经济运行问题的论著。以往的《资本论》研究,一般是侧重于资本的本质及其矛盾方面,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典型形式,还有其如何实现、如何运行的一面。我国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提出的问题,为我们开拓了新视野,促使我们对资本运行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资本运行论———〈资本论〉与市场经济研究(第二版)》就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弓孟谦教授研究资本和市场经济运行的一部著作。本书分为导言和十七章。在《导言》中,作者对资本的…  相似文献   

8.
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大众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手段。《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代表性著作。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倡者、探索者和实践者。他在不同时间段从"建议《资本论》第一卷通俗阐释"、"以书评为主要方式进行宣传"、"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二、三卷"和"撰写《资本论》的‘通俗读物'"四个方面为推动《资本论》大众化做出重大贡献。归纳总结恩格斯对《资本论》大众化的伟大贡献,对于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资产阶级实行思想统治和价值渗透的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关于"普世价值"问题的讨论中,一些热衷于推销西方"普世价值"观的人,采用的是抽象掉一切具体性的手法,而这种手法,本质上反映的是资产阶级实行思想统治和价值渗透的方式。马克思、恩格斯在其标志性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揭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资本论》第1卷第8页)这里讲的抽象力就是抽象法,或者叫分析法。马克思用这种方法,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经济规律。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这里我只讲其中的两点: 第一,揭示经济规律,一定要从实际出  相似文献   

11.
《资本论》这部思想巨著问世150年来,虽然历经时代变迁,但其蕴含的基本理论与科学方法仍然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资本论》可以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理论指导。《资本论》中关于社会生产的一般规律或原理,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适用;关于商品经济的一般理论,同样适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于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一些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也有借鉴意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原则,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直接指导意义。对待《资本论》,既要摒弃肤浅的过时论,又要反对教条主义;既要坚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又要立足于我国国情和发展实践,不断创新、发展,形成新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资本论》历久弥新,愈益显示出理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学习和研究《资本论》,首先要明确其历史地位,其次要挖掘《资本论》的当代价值体现。《资本论》的历史地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其提供的方法论和理论体系对人类社会科学理论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另一方面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资本论》的当代价值主要表现在,深入学习和研究《资本论》,有助于培养和提高我们科学认识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科学认识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本质及其趋势,进一步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和信心;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掌握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进一步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13.
中介方法是《资本论》理论大厦得以建立的重要方法。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一系列概念和范畴,从抽象到具体的不断上升过程,都是通过中介来完成的,从而使《资本论》成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关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科学构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在批判地继承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消费品分配的思想的基础上创立的。马克思关于按劳分配的思想,首见于他在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中。在这之前,马克思还没有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阶段的思想,因而也不可能提出与两个不同阶段相适应的不同的分配原则。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  相似文献   

15.
自2008年9月爆发的金融危机使西方国家的政府和人们措手不及。惊恐之余,纷纷从马克思的鸿篇巨著《资本论》中探寻究竟,出现了一个世界性的“《资本论》热”。通过研读《资本论》,人们发现,尽管100多年来资本主义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但其本质没有逃脱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预测。《资本论》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揭示,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论证,又一次为当前金融危机的爆发所证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永远是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理论丰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全国党校系统《资本论》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暨第六届年会于1994年7月19日——23日在辽宁省委党校召开。参加会议代表共有76人。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资本论》与市场经济。与会代表围绕这一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研讨。大家一致认为,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石,它在现阶段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是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理论指针。这次年会讨论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价值规律与会代表认为: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明的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无论任何社会,只要市场经济存在,价值规律就必然发生作用。2.价值规律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价值规律本身,这是价值规律体系的基础部分,同时还包括价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3.要运用价值规律及其作用形式的理论指导企业生产。价值规律也是市场调节的机制,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或缩小,即企业的资源配置,必须依照价值规律来调节,使资源向着效益高的部门流动,向着产业政策方向流动。4.关于怎样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自觉依据  相似文献   

17.
首先,我们从理论上分析这个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看来,人权、民主、自由和人性这些范畴,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这些范畴具有不同的内涵。在阶级社会中,不同的阶级对这些范畴的理解是不一样的,甚至是根本对立的。在资产阶级看来,剥削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天经地义的,“这个领域确实是天赋人权的真正乐园”。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辛辣的笔调揭露了资产阶级宣扬的自由、平等和人权观念的  相似文献   

18.
何思红 《求实》2012,(Z1):9-11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不同阶段、不同场合、针对不同问题有许多重要提法。诸如"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德意志意识形态》),"人的内在本质的充分发展"(《经济学手稿》),"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资本论》),"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德意志  相似文献   

19.
臧峰宇 《求实》2007,1(10):32-35
从颠倒黑格尔关于市民社会和国家关系角度出发,马克思在详尽论述市民社会的同时,对其加以深刻的哲学—经济学批判。这种批判开始于马克思诉求政治理想的早期,经其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理论等领域的多重审视,完成于《资本论》及其手稿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系统批判中。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指出现代政治国家的弊端,勾勒了人际和谐交往图景,从中不难看到,市民社会的扬弃与人的异化的消解同步,超越市民社会是通往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0.
《资本论》的基本方法——唯物辩证法及其应用《资本论》的基本方法是什么?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曾明确指出:《资本论》是他“把辩证法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第一次尝试”。(《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第239页)《资本论》的方法不仅是辩证的,而且是唯物的。马克思指出:“我的辩证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