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申春夏 《江淮》2012,(4):41
两年前,吴流水作为第四批选派干部,来到凤阳县小溪河镇大庙余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两年中,他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记录村情民意"流水账",遇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绝不给自己留"课后作业"。也正是这个好习惯,让他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记账",解决问题"销账"的循环中赢得了大  相似文献   

2.
庙堂与和尚     
某县一个不足二百人的企业,在改制中,股室从原来的三个变成了六个,管理人员也随之增多了。群众不解地问:“庙堂为何越来越多?”“庙堂”越来越多的原因恐怕有三一是老官未走,新官又来。和尚多了,庙堂也须扩大。二是大庙拆了,和尚无去处,于是一个大庙改成几个小庙。三是大殿里的  相似文献   

3.
范世林 《先锋队》2010,(2):27-27
近日,笔者在旅客列车上,听到一位在地方企业打工的同志与他的同伴聊天时谈到:在去年的工作中,他仍像往常一样非常地努力,而且成绩特别突出,但就是年终评先时“榜上无名”。原因是,他在上个年度已经当过“先进”了。据了解,在历年的评先表彰活动中,他们单位都本着一种“好事让大家共同分享,不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的原则,已形成了“先进”轮流坐庄的习惯。  相似文献   

4.
陈晋 《学习导报》2011,(6):57-58
历届美国总统大都有一个习惯,常常通过发言人或自己的演讲,透露自己正在读什么书。下野后,他们在自己的回忆录里,也常常谈及自己的阅读习惯。美国《华盛顿邮报》在2010年4月18日发表了一篇题为《对奥巴马及过去历届总统来说,他们阅读的书籍影响着其政策和观念》的文章,文中谈到,2010年3月,在围绕医疗改革的斗争如火如荼之际,奥巴马总统透露,他仍然抽出时间读点书。在宾夕法尼亚州的阿卡迪亚大学演讲时,他宣称:“医改已经谈论了近一个世纪。我眼下正在读西奥多·罗斯福的传记,他谈到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如今,总有那样一些人,习惯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即使明知某人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有误,有片面,也不肯大胆反驳并阐明个人意见。譬如召开一个会议,人家都在侃侃而谈、议论风生,有时甚至为一个问题而争执不休互不相让,他却无动于衷,照样面带微笑正襟危坐。问他有什么看法,请他谈一谈,他马上摸着脑袋,要么含糊其辞地说一句“他们的观点就是我的观点”,也不知“他们”究竟指的是哪一方;要么连连摆手,道一句“没有观点”。好像他坐在那里,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摆手摇脑袋。 以往,我们总是对那些一开口便滔滔不绝,大话空话套话连篇…  相似文献   

6.
曹应旺 《党史博览》2005,(6):18-19,49
中国老百姓习惯于称某个部门、某个方面的领导者为某个部门、某个方面的“头头”,也习惯于称某省、某地的负责人为某省、某地的“头头”。陈云也有这个习惯。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云发言说他做中央组织部部长7年中看到了一个问题,即党内一部分干部中间有一股骄傲之气。他说:“有骄气的干部是下级干部、中级干部,还是高级干部呢?都有。下级也有,中级也有,高级也有,大头子也有。”“大干部、大头子、党头、军头”有骄气,“那危险性一定大于下级干部、中级干部”。他甚至称陈独秀为“陈老头”,提醒高级干部要吸取“陈老头”把个…  相似文献   

7.
韦达韬 《当代党员》2014,(11):48-48
“二娃子,你回来了。”3月17日,于沛峰和几个同事一行人来到潼南县龙形镇高桥村。迎面走来一个长者,热情地朝他打着招呼。于沛峰是潼南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同事们习惯称呼他为“于主任”。  相似文献   

8.
赵健 《当代党员》2007,(8):57-58
大渡口区劳动局副局长罗宣涛有一个习惯:每天早上7点钟起床,先给妻子邱祥敏和女儿兰一人一杯水,再回到厨房,将西红柿、黄瓜打成汁,混合酸奶给母女俩吃。最开始两人对这种怪异的早餐都很抗拒,但由于罗宣涛宣布了“强制”政策,所有抗议无效。“现在,我们已经接受了这种特殊的早餐,如果哪天吃不到还有些不习惯。”说起丈夫,妻子一脸的笑容,“也许在别人看来是‘专制’,在我看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他重承诺。”  相似文献   

9.
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在担任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时,有一天深夜,他去实验室检查,发现一个学生还在那里做实验,卢瑟福便问他“你上午干什么了?”他回答说:“做试验”又问:“下午呢?”“做试验。”这时卢瑟福提高了嗓门:“你整天做实验,还有什么时间用于思考呢?”问题问得真好!它不仅适应于科研,也适应于各行各业,包括政界。由此我有几点想法:一、不要只做不想。现在有一些领导干部一天到晚显得非常忙,白天办公室里来人排队,晚上家里谈话预约,习惯的看法总认为这样忙于工作的领导就是好领导,其实并非尽然。领导干…  相似文献   

10.
何立波 《党史博采》2011,(11):31-35
开国上将陈锡联戎马一生,历经百战。是我军著名的战将之一。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敢打善打硬仗、恶仗,常能出奇制胜,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他参加红军时年仅14岁,但他作战勇敢,被称作“小钢炮”。李先念曾称赞他“打仗数第一”。抗日战争中。陈锡联历率部首战阳明堡、夜袭旧关镇、设伏响堂铺、鏖兵狮垴山、破袭平汉路,在一系列战役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指战员们誉为“赵子龙”。作为能征善战的将军。毛泽东习惯称他“司令”,邓小平说他“心胸开阔,肚量大”。  相似文献   

11.
陈伯达是一位“大名人”,号称党内“一支笔”,人们习惯地称他为“老夫子”。他曾写过《中国四大家族》、《窃国大盗袁世凯》、《人民公敌蒋介石》等政治论著,他写的《墨子哲学思想》还受到毛泽东的夸奖。陈伯达一度成为党内有影响的理论宣传家之一,但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晚年成了阶下囚。  相似文献   

12.
我的父亲罗舜初1965年4月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参与组织了我闰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所有军事机关一样,当年的国防科委也有一个对外的部队番号——“中闰人民解放军总字938部队”。在国防科委机关内部,我的父亲也有一个绰号:“938首长”。千万不要以为,人们因为我的父亲是主管国防科委日常工作的常务副主任,才用国防科委的对外番号来称呼他。而是因为“938”这三个并无特殊意义的数字排列组合,竟与他的日常工作习惯和工作方式有着惊人的巧合。  相似文献   

13.
刘德安  冯琳 《廉政瞭望》2011,(15):38-39
“凡是不入我眼的人,我就是要给他一点颜色看看!”在云南普洱天壁水泥有限公司,郭天荣习惯了一个人说了算。在这家滇西南地区最早建成投产的国有水泥生产制造企业里,他曾任党委书记、厂长;在企业改制后,他成为了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在一把手的位置上一坐就是21年。  相似文献   

14.
当权者,人们习惯称之为“官”。共产党的“官”,从平民百姓中来,其权力也是平民百姓给的。由此想到,为官者,应与平民百姓心心相印。某省级领导就是这样的一个“官”,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平民出身。他官大仍保持平常心,生活朴素,自己上街买菜,自己购物,生活上与平头百姓没什么区别,没有一点“官架子”。他对记者坦诚地说,“我的本色还是一个平民,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不辱使命,恪尽职守,严以律己,与时俱进,扎扎实实为平民百姓办实事,与人民群众一道,共创新的辉煌。”历代的官员无一不居豪宅,生活奢侈,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  相似文献   

15.
时下班子的“一把手”习惯称自己为“班长”,这个称谓是毛泽东同志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中讲到的:“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党的委员会有一二十个人,像军队的一个班,书记好比是‘班长’。”他又进一步解释说:“书记和委员之间的关系是少数服从多数,这同班长与战士的关系是不一样的。这里不过是一个比方。”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却只记住了“班长”这两个字,把“这里只不过是一个比方”忘掉了,结果搞起了“家长制”、“一言堂”。在有些人看来,能当上“班长”非同小可,因为在一个班子里,“班长”是和“一把手”划…  相似文献   

16.
在商丘市,提起市委书记刘新民,人们都亲切地称之为“宣传书记”、“文明书记”。到任五年来,刘书记重视抓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特别重视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每次听取市委各部门工作汇报,他都让宣传部门先汇报,每次阅看“两办”信息,凡是有报道价值都批转给宣传部门。宣传战线的同志们都知道刘书记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早起听商丘广播、上午看《商丘日报》、晚上看商丘电视。电台哪个节目衔接得不好,电视信号情况如何,报纸版面怎么样,他都关心,有问题就马上打电话询问。《行风热线》中农民反映的问题解决得如…  相似文献   

17.
印度的达兰萨拉,气候类似拉萨。达赖喇嘛每年除了频繁出访之外,日常活动基本是“政务”和佛教功课,上午学习,下午接见访客或处理“公务”。达赖喇嘛有收听广播的习惯,他喜欢收听英国广播公司及美国之音的世界广播,在达兰萨拉,达赖集团专门建立了一个图书档案馆,供达赖集团人员学习。  相似文献   

18.
邢浩 《北京党史》2007,(4):24-27
研究概况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问题,史学界曾在一个长时期中习惯于将1919年的五四运动作为开端。1939年5月,毛泽东肯定了这个观点。他在《五四运动》一文中说: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1987年,几个军队转业干部来到党史工委工作,我也是其中之一。不久,我们都发现彭塞主任称呼我们时,都是姓名后面加同志。开始,我们既感到新鲜又还有些不习惯。像他这样一位资深的领导和长者,称我们这些晚辈为“小张”、“小李”又何尝不可,叫“同志”则显得过于郑重其事。时间长了,我们才知道,他不仅这样称呼我们,即便是分管党史工作的省委或其他领导,他也称同志,绝不称职务;不管是与其长期共事的同事或下级,还是大学刚毕业分配到单位的年轻人,不论职务高低还是年纪长幼,一律称同志。我曾心想,或许这是他的一个习惯,因…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江泽民同志多次谈到创新问题,特别是他在去年提出“三个代表”过程中,全面地阐述了创新的问题,提出一整套关于创新的理论。2000年2月,他提出“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的思想,6月再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他为美国<科学)杂志撰文提出“中国将致力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思想,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