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归与融入:华侨农场归侨口述历史(广西卷)》是广西侨乡文化研究中心郑一省教授及其团队的口述史专著,为近年来侨乡文化研究的力作。该著作还是广西高校人文社科“2011协同创新中心”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协同创新中心招标课题“广西华侨农场归侨口述史研究”的成果,历经六载春秋,终成此佳作。全书以广西典型的华侨农(林)场如百色华侨农场、武鸣华侨农场、来宾华侨农场、柳城华侨农场、宁明华侨农场为田野对象,抢救式地对华侨农场里的归侨展开口述史访谈与调查,从文化人类学的视野记录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印尼、越南归难侨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义和口述史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口述史的特质可以凸显女性主体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女性主义者借助口述史方法,可以更深入探究女性的生活和经验。女性口述史实践构成口述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可以丰富口述史的内容和层次,甚至可以推动口述史事业的发展,但很难说存在方法论意义上的女性口述史。不能否认女性主义强调的性别视角之重要意义,但在分析女性的生存处境时,它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女性生存处境还受到除了性别观外的其他社会因素影响,例如嫁给当地农民的女知青口述中的婚姻解组,与其说是受机械的平等观和传统性别观的影响,不如说是农民和女知青在价值观方面的巨大差异导致的。在性别实践中,重视女性口述史背后的“整全性”社会力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口述史日益兴盛,而且形态多样化。从口述史采集的主体而言,有学术机构、政府部门或民间公众的区别;从口述史采集的目的而言,有史学研究、史料保存、形象宣传、人事纪念等不同用途。同时,口述史采集又有一个比较共同的特点,就是回忆性甚至抢救性。所谓回忆性是指当前口述史更多的是邀请高寿者通过回忆讲述亲身经历的历史,所谓抢救性是指为了避免老人过世造成口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6,(6)
正"改古文为白话"唐德刚教授和胡适教授合作完成了《胡适口述自传》,合作推出了口述史的学术经典和学术规范。口述史不是采访人和报告人我问你答、你说我记的简单劳动成果。口述史的学术规范要求采访人和报告人密切互动,启发、讲述、纠偏,以最大限度地接近于历史的真实。这是口述史的硬道理。然而,任何一部口述史著作都无法完全接近历史的真实,都会被发现不符历史真实的硬伤。  相似文献   

5.
正由暨南大学归国华侨联合会与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联合主编、陈文教授任执行主编的《归侨口述史·暨南篇》2019年5月由暨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2013年初,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成立华侨华人口述史研究中心,暨大归侨口述史由陈文老师负责具体的访谈和资料收集工作。时任院长的曹云华教授很重视归侨口述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提出把口述史资料收集整理作为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的一项长期工作和新的增长点,并争取建立一个华侨华人口述史数据库。  相似文献   

6.
龚云普 《前沿》2010,(3):188-192
本文在简要评述现代口述史兴起的过程、意义的基础上,围绕"历史由谁讲述?"、"‘口述’与‘文献’谁更接近历史的本原?"等基本理论问题,认为应该运用辩证思维理论来解决"口述历史的‘软肋’"、"何为口述历史"以及"口述历史的撰写"等具体问题。研究者只有在口述历史的过程中自觉地运用辩证思维,口述史才能实现尽可能还原历史的愿望。  相似文献   

7.
云南网 《今日民族》2018,(10):63-63
9月22日,第八届原生态民族文化高峰论坛“口述环境史:理论、方法与实践”学术会议在云南大学东陆校区召开。论坛紧紧围绕“口述环境史:理论、方法与实践”主题,以口述环境史的方法和理论为切入点,对接学术发展前沿,深入探讨口述环境史研究中的选题、对象、方式、规程、成果等诸多问题。本届论坛由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凯里学院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史专业委员会主办,来自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云南大学等科研单位与出版机构的近70位嘉宾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孟庆延 《求索》2022,(1):126-134
在中国社会学研究中,口述史并非普遍的研究方法,口述史研究作为个案研究往往被认为缺少普遍性。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共产主义文明"为研究问题意识的口述史研究传统却在中国社会学研究中贡献了自己独特的力量。2019年,周晓虹主持的"新中国工业建设口述史"研究项目启动,将有关"现代中国"的研究主题从革命推进到了建设。以这两种不同的口述史研究项目为聚焦对象,从问题意识、理论传统与分析路径等角度讨论其内在差异,会发现这两种研究传统所讨论的核心问题内在具有一致性,从而共同构成了面向中国历史与文明的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谱系。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一个新兴领域,现代口述史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被引入中国大陆。刚开始只有少量先行者在倡导和实践,因经费不足和录音带太贵等原因,他们做得往往不够规范。进入21世纪,随着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的成立和相关学术会议的频繁举办,口述史工作逐渐规范起来。近几年,随着数码录音笔、相机、摄像机和智能手机等工具的普及,以及一些专门机构、组织的倡导,口述史工作呈现万马奔腾之势。  相似文献   

10.
<正>7月4日至7日,省政协在宁举办口述史专题培训班,来自省、市、县(市、区)政协文史部门的120余名同志参加培训。省政协副主席阎立作开班动员。阎立说,文史资料是指政协委员及其所联系的各方面人士对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记述,是历史当事人、见证人和知情人"亲历、亲见、亲闻"的第一手资料。文史资料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口述历史。省政协组织政协文史干部进行口述史专题培训,学习文史工作理论  相似文献   

11.
子志月 《思想战线》2013,39(1):153-154
一"口述档案"这一概念最早见于1984年国际档案理事会出版的《档案术语词典》,该词典将"口述档案"定义为:"为研究利用而对个人进行有计划采访的结果,通常为录音或录音的逐字记录形式。"①1998年8月在第十一届国际档案大会上,塞内加尔的档案工作者萨利乌.姆贝对"口述档案"作了深入的阐释,认为"口述史的查访结果和口头传说汇集成了口述档案",其范畴应当包括"演讲、讲座录音、辩论、圆桌会议录音、广播电视、记录在录音电话机上的通信和指示,以及合唱或独唱的录音等"。②"口述档案"作为档案学的一个概念是近几十年前才出现的,然而其研究的对象却早已存在,它的产生与档案部门介入"口述史"和"口头传说"的调查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实在  相似文献   

12.
<正>口述历史是保存历史记忆,保留精神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对以往自上而下选取历史资料,以宏观叙事研究历史的补充,是研究历史的新视角。近年来,从个人视角去阐述历史,从普通人物、个别事件中去发现历史的口述史受到重视,研究方兴未艾。2013年,上海市文史馆启动了以文史馆馆员为主的口述历  相似文献   

13.
李安峰 《前沿》2009,(6):195-197
现代口述史学的出现突破了传统史学研究模式,适应了当今时代发展要求。“大跃进”研究一直是共和国史研究中的重点和热点,但该领域对口述史学的运用和建设重视程度不高。通过运用口述历史研究方法。可以对“大跃进”史进行多维度、深层次、宽视角的把握,从而拓宽研究视野。因此,很有必要促使两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郭汾阳 《同舟共进》2009,(10):71-71
最近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一套《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丛书》,《施雅风口述自传》是其中一部。施雅风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地理学家和冰川学家,如今的浙江大学是他的母校。当年在浙大求学时,施雅风不仅体验了师生们颠沛流离的生活,更有机会看到了生活于底层的劳苦大众的悲惨命运,并受到了民主思想的启蒙。  相似文献   

15.
王灵善 《前进》2005,(9):55-55
山西抗战史研究,是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的重中之重。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山西人民出版社推出这部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历时一年完成的《山西抗战口述史》,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在一年的时间里,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组织了十余位历史研究工作者,组成课题组,在省、市、县宣传和民政部门的配合下,携带录音、摄影、记录器材,走访了山西110多个市县区的1500多位亲历过抗战的老人,听他们讲述60年前的抗战见闻,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经过比较严密的论证和严肃认真的筛选,遵循口述史研究操作的学术规范,按照山西抗战史的基本内…  相似文献   

16.
<正>口述史是当代历史主人对历史的直接构建,是当代历史建构之学,它的最大意义在于在没有文献处建立文献。一、文化中国建设需要口述史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是古今中外不曾有过的大事业。大时代,必有大理论、大技术产生。中国在科学技术多个领域的不断超越,鼓舞了当代中国每一个有为之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平阳县教委组织带领全县广大师生积极探索,从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做起,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各种活动之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从史入手,认识家乡,挖掘“家乡”教育资源爱祖国,首先要爱家乡。进行热爱家乡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人只有懂得爱自己的家乡,他才会从内心深处激发出对祖国的爱。热爱家乡先要认识家乡,而认识家乡,必须从史入手,注意挖掘“家乡”教育资源。近几年来,我们主要开发利用了以下的教育资源。(一)史志资源平阳历史悠久,人文鼎盛。据文字记载,平阳从西晋开始单独设县至今,已…  相似文献   

18.
记者未读过第一部描写北大荒开发雁窝岛荒原的长篇小说《雁飞塞北》,却对同样以雁窝岛为背景的影片《北大荒人》记忆犹新,那句“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民谣充满了我的青春记忆。《北大荒人》所记述的“雁窝岛”,很多场面是在记者采访的红兴隆分局八五三农场四分场拍摄的。那时雁窝岛湿地、沼泽和草甸子飘扬着垦荒队的旗帜,垦荒队员以顽强毅力征服“沼泽地”、  相似文献   

19.
流浪到此是家乡李国风,阎雅丽丁军显已经两天没吃过一顿饭了,这是1995年7月11日晚12时许─-他外出流浪的第17个夜晚。身上带的钱早已花完,所骑的车子也已丢失,此刻他衣衫褴楼,蓬头垢面,无力地蜷缩在郾城县阴阳赵乡台坡魏村东头的一个麦秸垛旁。饥饿、孤...  相似文献   

20.
取名“生命记录”的口述史栏目与读者见面了。我们推出的首个口述者为新华社的资深记者夏公然先生。他自抗战初期参加新四军办报,身临前线报道了山东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解放后曾任新华社志愿军总分社负责人、解放大陈岛记者组组长、新华社军事组组长,尤其自60年代初起长期担任新华社内参部主任一职。一生经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并与彭德怀、张爱萍、彭柏山等人多有接触与交往。夏公然身为记者的同时还是一位全身心为理想奋斗的革命者,他的口述既透露出重大历史事件过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内情,又客观地反映了那一代职业革命者的心灵轨迹。可以说是从特殊的职业、岗位反映了所经历的特殊年月。值得一提的是,这份口述是他在保留下来的大量采访笔记和历次运动中思想检讨的基础上回忆、整理而成。我们以为,这样的口述格外地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