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看,还存在许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夯实区域协调发展的经济基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妇女发展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尺,妇女力量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证。本文论述了妇女发展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妇女发展遇到的阻滞因素,并提出妇女发展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目标的实现必然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必须与时俱进,即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代化;批判地继承和借鉴各种思想文化成果,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既要有本土关怀,也要有全球视野。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充满活力的社会,是活力迸发的社会,而追求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是构建和谐社会活力的源泉、动力的支撑,主要体现在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够不断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能够不断丰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打造优秀的人才队伍。为此应当结合乌苏实际,寻求突破,找准科技进步在构建乌苏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力争在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区域交流与合作及提高干部群众科学精神和素养上寻求突破,努力构建“实力乌苏”、“田园乌苏”、“开放乌苏”、“文明乌苏”。  相似文献   

5.
试论科技进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同样,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主要从作用、问题及思路等三个方面围绕主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建设视野的中国区域文化心理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海钟  姜永志 《理论研究》2010,(3):19-21,29
中国是一个人口超级大国,地理面积大国,地理区域、行政区域、民族区域组成的文化区域众多,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的隐性文化心理差异和显性文化模式差异是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比如老乡认同观念、区域刻板印象等社会心理现象,客观上造成了区域之间的矛盾冲突。开展中国区域文化心理差异研究,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对行政主体的行政伦理的更高要求.当下,行政伦理缺失现象较为突出,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就文化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看,在于人性中"恶"的因素的扩张以及行政主体的侥幸心理.对行政主体进行"民本"思想教育、完善道德立法以及严格惩处是行政伦理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逻辑加以探究,可以看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诉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的逻辑归宿与终极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社会保障制度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运娟 《新长征》2009,(12):46-47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减震阀”与“缓冲器”,为民生之根本,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意味着让全体人民共同享有国民经济发展的成果,也对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使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既迎来了历史机遇,又面临着诸多挑战。根据区域特色,及时抓住机遇,正确应对挑战,促进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和谐社会的建设,就是要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牢记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认真贯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由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本质规定所决定的。当前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制约和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问题,除了传统体制和发展模式累积的原因外,主要是由于在实践中背离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所以,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社会建设:建构和谐社会的一条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秩序何以可能-社会发展何以可能-这是社会学经典而永恒的研究问题。因此,如果从社会学视角来看,社会建设和管理有些什么内容呢-它的理念是什么,它的路径和机制有哪些-如何才能实现社会建设和管理的理想目标-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文章认为,社会和谐是一种理想,一个目标,但社会和谐并不是没有矛盾。这就需要通过社会建设,以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功能,构建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而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一条路径的社会建没,在目前主要有三项基本内容:社会关系建设、社会组织建设和社会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4.
现代环境伦理思想作为一种新的伦理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与我们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价值和目标上都是一致的,体现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价值。和谐社会构建离不开环境伦理的支撑,要加强环境伦理道德教育,深化环境伦理道德观,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公共政策作为政府治理国家的主要形式和重要手段,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有着重要作用.公共政策要确立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彰显社会正义基本价值,突出公共性本质特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构成文化的基本精神与主体框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体意识。儒家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和谐文化模式所对应的人际和谐、群体和谐与天人和谐,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乃至和谐天下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17.
何颖 《新视野》2006,(4):43-45
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现代政府的公共行政精神表征着公平与正义、理性与法制、伦理与责任。政府的公共行政精神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这体现在:政府行政要构建符合中国现实的政府理念,即民主行政的理念、法制行政的理念、责任行政的理念,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政府要公平施政,维护社会公平是政府的基本职责,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政府要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基础上进行利益整合与组织整合,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人发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宣言,这标志着"和谐"成为一种社会形态和社会分类的标准载入史册.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党的奋斗目标,也是检验其执政能力的一个尺度.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我们应该立足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进一步明确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在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中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推进公民社会建设大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之作,人们以往更多地把它视为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纲领,一本阶级斗争的教科书。其实,在《共产党宣言》中,不仅直接使用和肯定“社会和谐”的命题,而且蕴涵着构建和谐社会的丰富思想内容,深入挖掘这方面的丰富思想资源,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