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刘涌案再审前后,由一方当事人聘请比较有名气的法律专家出具法律意见书提交法院这种现象,成为人们评论的焦点。实际上,在此之前,这种现象便已经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此曾专门作了调研,全国人大代表也提出过议案叫停"专家法律意见书",有研究者将其称之为"特别时期的怪胎",未聘请专家出具法律意见书的当事人也惊呼"专家话语霸权"带来的不公……。  相似文献   

2.
孔庆余 《中国公证》2004,(10):24-26
近年来,在一些争议比较大的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当事人一方或双方设法邀请知名法律专家或者学者,通过论证会的形式为案件出具专家论证意见书,以支持本方观点,并试图影响法官的内心确信和裁判.专家意见书频频在法庭上出现.其中,在全国瞩目的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刘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进行的终审审判中出现的一份专家意见书,引起众多专家、学者以及普通民众的质疑,认为专家意见书在此案的改判中起了比较关键的作用,干扰了司法独立,影响了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3.
李欣 《法制与社会》2010,(13):121-122
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新生法律事物层出不穷,“专家法律意见书”便是一例。其中将专家法律意见书推到风口浪尖引起全国瞩目的是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刘涌涉嫌黑社会罪案件进行的终审审判中出现的一份专家意见书。当然,它的出现一开始便引来众多非议。我们究竟应如何正确地理解这个现象?如何客观地评价这个现象?本文将从它的存在是否具有正当性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希望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清它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学界和实务界对专家意见书的争论似乎从未停止过,邀请专家论证并出具专家法律意见书的案件也呈现出普适化的趋势。笔者从专家意见书的性质、产生专家意见书现象的原因以及专家意见书的合法性、合理性等方面对专家意见书进行了分析,并在最后提出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2017年6月19日,全国多名法律界权威专家就山西一起引发广泛关注的“僵尸案”进行法律论证,并给出《山西省人民检察院对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一起普通民事上诉案件行使监督权效力问题的专家论证法律意见书》(以下简称“意见书”),“意见书”不仅明确山西省人民检察院对该省高级人民法院行使审判监督权具有法律效力,还指出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应当纠正违法,依法撤销二审《民事裁定书》及相同编号的“内部函”;此外,专家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建议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将案件二审裁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撤销错误裁定,重新审理.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 ,有一套健全的允许包括法学家在内的案外人向法院提供证据事实和法律意见的制度 ,即“法院之友”制度。我国的法学家出具论证意见书与“法院之友”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处 ,目前在我国允许法学家出具论证意见书虽然有一定现实合理性的。但在审判实践中 ,法学家论证意见书有诸多欠规范之处 ,我们应该借鉴美国“法院之友”制度的合理因素 ,制定规范法学家论证意见书的法规 ,健全法学家出具论证意见书的相关程序。  相似文献   

7.
“专家法律意见书”对审判工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在法院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常出现一方邀请或双 方当事人分别邀请法律专家举行“专家论证会”,并向 法院递交“专家法律意见书”的现象,这对法院审理案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正确认识和评估专家法律意见书对审判工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司法独立”在现代社会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罪犯的减刑、假释由所在监狱出具法律意见书,报请法院裁定。实践证明,这一法律关系尚有缺陷,主要是法院在裁定中存在的问题。1.审核裁定结果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监狱在出具法律意见书时层层把关,非常慎重,在层层公示的基础上,写出减刑意见书,并且,这个过程是在检察院驻监检察机构的参与和监督下进行的。尽管如此,法院在审核裁定中变动的比例仍然很大。  相似文献   

9.
近来,司法领域出现了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即在案件发生后,涉案的一方当事人或者刑事案件的被告人不惜重金聘请法律专家"论证研究",出具法律意见书,为其辩护.对此举到底应如何看待呢?  相似文献   

10.
徐永前 《法人》2005,(2):126-128
国资委《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第28条明确规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决定或者批准国有股权转让行为,应当审查的一个书面文件是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这表明在规范化成为产权改革主旋律的情况下,国有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规范律师从事证券法律业务的行为,有效防范和化解证券市场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现就加强律师从事证券法律业务管理问题通知如下: 一、股票发行人、可转换债券发行人和证券投资基金发起人,必须聘请具有从事证券法律业务资格的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律师事务所)及具有从事证券法律业务资格的律师(以下简称律师)按照《公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内上市外资股的规定》出具法律意见书。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律师为上市公司提供的服务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就证券发行或公司重大事项向公司或监管当局出具承诺函、意见书、验证笔录等法律文件,二是就公司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中的法律问题提供建议。通常认为,前者涉及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和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律师负有审查公司行为合法性的义务,并保证其出具的文件不存在虚假、严重误导或重大遗漏。至于后者,律师仅就其提供的服务向上市公司承担责任,并无监督或披露公司违法行为的法定义务。但美国2002年《萨宾法案》改变了上述传统观点,律师在该法下不仅是上市公司的法律服务者,更兼有“梯式报告”…  相似文献   

13.
新的审查逮捕工作方式操作程式是“一书”(《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简称《意见书》)代“一录”(阅卷笔录)、“一表”(逮捕案件审批表),《意见书》高度浓缩了审查逮捕工作程序,提高了审查逮捕工作的科学知识含量,是实现审查逮捕工作方式改革的关键环节。写好《意见书》的关键是写好证据部分。笔者认为,写好《意见书》的证据部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熟悉案情,统览全卷阅卷是审查案件的必经程序,是制作《意见书》的基础,阅卷质量决定着《意见书》的质量。因此,在制作《意见书》之前,必须认真阅卷,吃透案情,把握住案情的方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律师》2014,(9):46-46
正亚欧博览会在新疆举办多届,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今年,律师组成的法律服务团将全程介入亚欧博览会的参展商资格审查,为参展商提供法律服务包括:全过程参与博览会所涉及法律文件的起草和审核,出具法律意见书;参与博览会期间招投标工作的法律服务,按照博览局的要求,出具专门法律意见书;为亚欧博览会展前、展中可能涉及的知识产权保护、参展商的商标、专利、版权保护提供  相似文献   

15.
在基层司法所的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人民调解在解决纠纷过程中确实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调顺了民心,调出了和谐”。人民调解员有效运用调解手段来解决纠纷,千方百计地化解矛盾,全力促成调解协议的达成;而对双方当事人由于意见分歧过大,最终未能达成一致协议的,则出具人民调解意见书,送达双方当事人。“人民调解意见书”是在人民调解实践中所产生的“新事物”,现行法律对此缺乏明确的规范,值得认真思考与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6.
胡先明 《法治研究》2007,(10):62-65
法律意见书是国资监管部门、政府决定或批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的必备文件之一,这为律师在国企改制中发挥重大作用提供了契机,同时又赋予了律师相当大的责任。出具规范法律意见书,无论是维护企业、债权人及职工合法权益方面,为政府部门提供审批依据方面,还是保护律师事务所和律师自身方面,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就如何规范制作国企改制法律意见书作一些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7.
1999年12月3日,北京金裕兴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裕兴”)超额19倍认购,完成国际配售,并同时申请在香港创业板(HKGEM)间接上市,被中国证监会连连叫停。虽然最终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批准,但为“金裕兴”出具法律意见书的律师,却  相似文献   

18.
《证券法》实施前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1994年制定施行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六号(法律意见书的内容与格式)》,进行了修订,并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原(六号准则》同时废止。中国证监会在“关于发布《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六号<法律意见书的内容与格式)(修订的通知》”中,对此次修改作了如下说明:一、修改的原因白于《六号准则》是1994年制定的,很多内容已不适应证券市场发展的需要,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l.原法律意见书的格式只要求表述结论性意见,内客过于简单,…  相似文献   

19.
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是侦查监督部门的承办检察官在对案件审查终结后,依据事实和法律制作的一种非诉讼法律文书。在某种程度上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的撰写水准反映着逮捕案件的质量,尤其是意见书中的证据分析部分,对进一步做好引导侦查工作有积极的作用。笔者试就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中证据的分析方法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审查逮捕案件证据分析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一主要内容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审查逮捕的证据条件从原来的“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改为“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规定》第二十六条对“有证…  相似文献   

20.
<正>一、基本案情2015年5月至2018年2月间,被告人杨某某、李某在经营法律咨询事务所代理交通事故理赔业务过程中,与因交通事故受伤的黄某某等人经事先商量,伙同被告人朱某某出具虚假司法鉴定意见书,并据此通过提起民事诉讼等方式骗取多家保险公司赔偿款共计120万余元。案发后,上海市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出具咨询意见书认为,根据现有材料及目前康复情况,原司法鉴定意见书评定伤残等级的依据均不足。被告人朱某某犯罪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了上述事实;被告人李某到案后如实供述了上述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