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56-1966年是我党领导人民进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我国第一代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都对这一时期的经济建设做了探索,其经济观主要体现在探索适合中国的情况、社会主义的经济原则和改革上,具有权威性、现实性、原则性、全面性、灵活性和务实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当前若干理论前沿问题研讨会”综述白津夫,刘爽我国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提出了一系列前沿性课题,迫切需要我们去深入研究和探索。为了更好地开展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与《理论前沿》编辑...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周恩来的思想贡献从整体上进行探讨。认为周恩来在长期参加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同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善于把历史的和现实的经验上升为理论。从而,在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对象等基本问题,中国革命武装斗争和人民军队建设问题,党的建设问题,革命统一战线问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问题,社会主义外交工作问题等方面,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周恩来在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形成过程中的贡献。1927年底至1928年初,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周恩来,非常注意总结秋收起义和各地武装起义中保存与发展革命力量的经验,以及南昌起义失败的教训,较早地提出了建立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1928年初,周恩来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中国的情况与俄国不同,不能在城乡同时发动武装起义,夺取中心城市必须有周围武装割据力量的汇合的思想。在1929年的“九月来信”中,他提出“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的重要论断。这是周恩来总结了中国革命一年多来的实践经验、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思想的升华。1930年9月,周恩来进一步提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工作应成为全党中心工作的中心。周恩来这些思想理论观点及其所起的指导作用,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的卓越贡献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5.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共同富裕到改革开放时期初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论,再到新世纪新阶段共同富裕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回顾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的探索历程,不仅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对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是这些探索所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理论准备、宝贵经验和物质基础。这些理论成果表现在:系统阐发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动力的学说,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思想,初步提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论和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战略设想,创造性地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重视价值规律的理论观点,鲜明地作出了正确处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重大关系的论述,开始提出了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科学论断,强调提出了有分析有批判地向国外学习的思想,以及围绕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还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等一系列重要理论。在探索过程中,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回顾总结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贡献,包括其间出现的曲折、甚至错误和教训,对我们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断坚持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发展的新实践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其中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理论探索中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优秀成果中关于社会建设的论述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思想基础。社会建设理论的提出使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体”,使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进一步系统化,同时也使“四位一体”的中国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最终成为我国今后发展战略的取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能否处理好民族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周恩来在处理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实践中,特别注意民族化问题的解决,并且提出了关于民族化的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民族的语言文字、民族干部、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他所提出的民族化理论,对于我国做好民族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开拓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人。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正确确定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同时,提出全党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其中一些具体做法和指导思想,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理论宝库,给后来认识社会主义本质提供了重要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从改革和建设需要出发选拔使用干部罗海藩《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系统地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人才问题,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保证之一,在本书中从各个角度得到了全面而精辟的论述,提出了许多充满鲜明时代气息的独到见解和崭新观点。以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11.
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不久,毛泽东提出了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在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的同时,他还力求探索出一条能够保持党和人民政权纯洁性的有效途径。毛泽东生命的最后20年,主要致力于上述这两个方面的探索,它们都是围绕着如何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历史主题展开的。他在探索中所提出的许多真知灼见,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重要准各。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一贯重视文化领域的统战工作。新中国建立后,他提出了积极扩大文化界统一战线、正确对待知识分子、繁荣文化事业等正确主张。他关心、重用和真诚帮助知识分子,在政治运动中尽力保护他们。周恩来文化统一战线思想与实践对新中国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调动了知识分子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至今仍对新时期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虽然没有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但他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和作出的理论贡献,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提供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  相似文献   

14.
建国初期,毛泽东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为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基础,并给后人留下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更是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应有之义。从历史逻辑出发,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创造根本的政治条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共同富裕进行初步探索;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对共同富裕的探索全面加速;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入探索共同富裕实现路径。从理论逻辑出发,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理论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同时汲取了毛泽东、邓小平对“共同富裕”探索的宝贵经验。从现实逻辑出发,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要求、是解决我国当前和长远问题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以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为开端,以“八大”为轴心,中国共产党人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艰辛探索,提出了诸多理论。虽然没有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进行系统的论述,但探索中提出的理论被日后中共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从正反两方面证明是正确的,并为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17.
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他认为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经济建设道路;必须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力以赴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调整改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发展。刘少奇提出的这些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观点,对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仍然有着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周恩来在知识分子问题上有着正确的认知,并努力付诸实践。他把新中国的知识分子定性为劳动人民一部分,阐明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周恩来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正确认知和实践,促进了新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起步和发展,调动了广大知识分子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对新时代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它与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的创新理论是一脉相承,密不可分的,全面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发展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围绕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历史课题,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原则和重要指导方针。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奠定了今天我们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