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弱势群体是指由于个人生理、体力、脑力、知识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优势的丧失而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社会群体。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作为全体社会成员的一个十分特殊而重要的组成部分,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维护显得更为必要而迫切。  相似文献   

2.
齐敏 《工会论坛》2007,13(1):38-3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模式的构建目标,它是对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的进一步发展。在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弱势群体问题,他们的存在不仅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关注民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现在我们强调要把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其实质就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  相似文献   

4.
弱势群体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弱势群体问题的凸显已表征着社会的不和谐,从而影响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弱势群体。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应着力建立扶助弱势群体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关注弱势群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冯书泉 《理论前沿》2005,(22):12-13
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注重解决弱势群体问题。这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关注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弱势群体和社会公正问题成为热点和关键,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途径,实现社会公正内在要求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失地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进入新世纪之后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失地农民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关注和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解决的问题和根本要求,都是为了实现"五个统筹",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针和根本保证,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要"以人为本"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始终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延安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更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很有现实意义。它现在没有过时,将来也不会过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征程中,延安精神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和精神支柱仍然具有超时空的稳定性和持久力。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创新群众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群众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创新党的群众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创新群众工作,要实现群众工作的观念创新、制度、机制创新和能力创新。  相似文献   

1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社会还存在政府服务职能不到位、一些部门滥用行政权力、弱势群体逐步扩大、贫富差距扩大、就业压力加大、社会保障滞后等问题和困难。应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步伐。同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协调好各阶层及各方利益,强化政府服务职能,认真帮助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统一战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广泛而坚实的社会基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安全的组织管理保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基础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力量,有利于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良好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呼唤诚信,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倡导的是一种人际交往中所应具有的诚实不欺、信守承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诚信是立身之本,诚信是立业之本,诚信是立国之本,诚信是安定之本。在实现民族振兴、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研究社会诚信建设的途径、方法和机制,切实加强社会诚信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4.
公民道德是社会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集中体现了道德的本质特征,是靠社会舆论,靠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来起作用的精神力量,是全体社会成员必须遵守、必须弘扬的基本准则,它反映着整个社会基础性的文明程度,是社会风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一窗口。从本质上讲,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意。本文正是从两者一致性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以及如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是我国的建设目标,我们社会还存在很多不和谐的因素,如弱势群体的大量存在。对于弱势群体的救助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或随意不确定性的救助,而应该要进行切实的行动,要进行立法与制度安排,使得对弱势群体的救助有刚性的底线和制度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弱势群体问题制约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这个问题解决得好,我们就有可能吃到“现代化的馅饼”;解决得不好,就可能掉到“现代化的陷阱”里面,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也只能是空谈。  相似文献   

17.
关注并保护弱势群体利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贵州省贵阳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于全国大多数省会城市,面临着加快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双重艰巨任务。因此,维护弱势群体利益,对建设和谐贵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及不和谐的因素。这些新问题及不和谐因素成因复杂多样。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构建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当前在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必须着力解决构建和谐社会与化解矛盾的关系、发展的关系、制度建设的关系、党的建设的关系以及全面小康等五个方面的认识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刘建芳 《理论前沿》2005,(21):41-4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本文从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来探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