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德法哲学视野下的“动物权利论”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拴林 《时代法学》2010,8(4):33-39
当代动物权利运动的主将汤姆·雷根提出的动物权利论遮蔽了道德共同体成员的理性和道德义务这两个道德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忽视了理性、义务在构建道德共同体中的必要性,也不能在逻辑上全面地说明动物与人类之间以及动物之间的关系。康德主义的道德哲学则仅通过“实践理性”这一标准,即可合理说明人与动物在道德上的不同地位,也能更好地解释和指导人类利用和保护动物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我国现有的动物保护立法指导思想出发,在动物权利论和动物福利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类中心主义下的道德关怀这一立法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动物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对动物的保护是否必须通过改变动物的客体地位 ,使其人格化、主体化的方式方能实现 ?笔者通过对《德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和国内外学说的考证 ,以及对动物主体化观点的剖析 ,认为动物不可能成为人类道德和法律的主体 ,动物在法律上仍是特殊的物 ,动物保护立法是动物商品价值与非商品价值、当代人利益与后代人利益冲突的产物 ,对动物的区别对待 ,实质上体现的仍是不同动物对人类的不同利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我国现有的动物保护立法指导思想出发,在动物权利论和动物福利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类中心主义下的道德关怀这一立法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近来频繁出现的残酷虐待动物的非道德行为,引起了人们的震惊和不安,也唤醒了人们对动物福利立法的广泛关注,本文在介绍动物福利内涵的基础上,从协调人与动物的关系、培养下一代爱心、避免动物福利贸易壁垒及保护人类自身食品安全的角度分析并提出我国必须尽快为动物福利立法。  相似文献   

6.
动物福利概念基于不同的理论立场而具有不同的内涵。在动物客体论的语境下,界定动物福利概念的内涵时,应该采纳“人道立场的动物福利”的观点。据此,动物福利概念的含义可以表述为:基于人道关怀,(主要是被人类利用)的动物可以满足基本需要的康乐状态。动物权利论者和动物解放论者阐释的动物福利概念既存在理论上的根本缺陷,也不能合理解释现实状况,故不足取。  相似文献   

7.
动物福利概念基于不同的理论立场而具有不同的内涵.在动物客体论的语境下,界定动物福利概念的内涵时,应该采纳“人道立场的动物福利”的观点.据此,动物福利概念的含义可以表述为:基于人道关怀,(主要是被人类利用)的动物可以满足基本需要的康乐状态.动物权利论者和动物解放论者阐释的动物福利概念既存在理论上的根本缺陷,也不能合理解释现实状况,故不足取.  相似文献   

8.
黄芳 《法制与社会》2012,(10):297-298
随着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思想的兴起,人类开始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逐渐地将人类的道德义务范围扩展至整个自然界.当人类把道德关怀的视野扩展到人类之外的存在物时,动物则必然会成为被考虑的对象.随着的动物保护运动的开展,出现了动物权利主义和动物福利主义两大派别.两大派别在保护动物的理念和实践中存在着若干分歧.通过对两大派别理论思想的解析,有利于在实践中推动动物保护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朱卫清 《检察风云》2005,(14):74-75
“保护”就意味着一方是强大的,而另一方是弱小的。动物作为被保护的一方,相对人类来说是弱小的,在道德方面是无声的,动物不会为自己的权利进行呼吁,而人类在动物保护法庭上既是法官,又是被告和原告,还是主要证人。这样的多重角色的后果就是产生出关于动物保护的不同意见和观点  相似文献   

10.
申岩 《法制与社会》2010,(29):256-257
动物是否应该享有法律上的权利,成为法律主体,已经成为国内法学界颇具争议的话题。部分学者持着"动物法律主体论"的态度,主张为动物的法律地位进行一次大清洗式的变革。他们力图打破所谓的"人类中心主义",而把动物囊括到人类的法律主体范畴,让动物在法律上从传统的物的客体飞跃到权利主体。这不可不说是一种超越性的构想,但是,却存在着巨大的理论瓶颈。本文着重从这一问题的产生,困境,以及笔者认为我国立法可参考的定位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对动物的法律主体地位提出了质疑和否定。  相似文献   

11.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类对其他物种的征服者态度正在引起报应,生态灾难对每个人来说不再遥远。动物行为学、动物心理学研究和人的经验观察,则有助于人在对动物有更深了解的基础上反省对动物的态度。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保护和善待非人动物,正是基于反省而达成的共识,它扩展了道德调节范围,构成人类道德更新的重要内容,也催生了人类立法新领域。  相似文献   

12.
《江淮法治》2012,(10):7-9
如果没有更新的人类起源说,我们曾经是它们中的一员,动物的基因是后来被我们称作智慧的最初起源,动物的骨架、肌肉,为我们手脚分工、直立行走提供了可能……而当人类成了这个世界上的强者,我们是不是就有权去目空一切地对待动物?人与动物,又到底是谁伤害了谁?  相似文献   

13.
不自觉地关爱动物,是人类善良的天性使然;对残害和虐杀动物的行为予以谴责,是人类良知的体现;而通过立法护佑动物及其生存环境,则是人类自觉地将文明社会的行为与成果带入动物世界,从而使得人类的朋友——亲爱的动物们也享受到它们应有的“福利”。  相似文献   

14.
张曼倩 《法制与社会》2010,(28):284-285
《德国民法典》第90条a款规定:“动物不是物。”因此引发了关于动物是否已经上升到法律关系的主体地位的讨论。关于动物的法律地位现今有三种观点,完全主体、有限主体以及不同意赋予动物主体资格。本文赞同第三种观点。认为《德国民法典》第90条a款并无意赋予动物的主体资格。动物由于自身的特征限制,其不能成为人类道德关系的主体;而法律是人的法律,人类自身的利益是保护动物的前提。所以,保护动物不一定需要把动物上升为主体来保护,而应该通过规范人类的行为来进行。  相似文献   

15.
《法制与经济》2009,(23):25-27
人类从多大程度上考虑过动物与人类在生命意义上的平等?人类在从动物的身上不断获取的同时应给动物们怎样的待遇和保障?这是我今天讲演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动物福利     
阿碧 《检察风云》2012,(7):58-60
要在优先保障人类生存权的基础上来考虑动物的福利。人类在生存发展的同时也要尽量保障动物的福利。保障动物福利并非只是从道德的高度进行考量,其实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法医骨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际检案中 ,当现场发现的骨骼残片体积较小时 ,用解剖学观察无法进行骨骼残片的法医鉴定 ,需使用骨组织学的方法进行骨骼残片的个体识别。目前 ,这是法医人类学中一门较活跃的领域 ,即法医骨组织学。法医骨组织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骨骼残片是否属于人类骨骼 ,或属于何种动物骨骼。这方面的研究包括人类骨骼的组织学特征研究及不同动物的组织学特征研究。 (2 )人类骨骼个体识别的组织学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 ,人类骨骼的组织学特征的年龄判断 ,例如股骨、胫骨、肱骨、锁骨等 ,以及使用骨组织学方法 ,进行人类骨骼的年龄评价的准确性研究。本文对上述内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法律主体是个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动的法理学问题。动物权利的提出与证立,具有法理学的诸多依据。自然权利、道德权利、诉讼权利都是动物权利存在的法理依据。环境法对动物权的保障代表着法律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克服与努力,具有深厚的人文意蕴与长久的建构功用。  相似文献   

19.
动物的权利肯定说,旨在说明人类必须给予动物某些基本权利,从根本上保障它们不受到无谓的伤害。动物的权利否认说坚决反对动物法律人格化,反对动物享有人格和人格权。而是在法律上作为客体保护必须加强。目前在民法中应当将动物作为一类特殊的物来对待,当人类和动物之间的利益关系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时候,才可以考虑将动物的权利纳入立法体系,这就是本文的主旨。  相似文献   

20.
日前在全社会热议的"活熊取胆"事件引发人们对动物权益保护极其限度的思考,目前取缔"活熊取胆"面临影响我国传统产业发展、法律资源不足等多方面的阻力,但是这些阻力并非不可逾越,从长期来看取缔活熊取胆是应当并且可行的;西方思想史对动物权利多有论证,本文对以汤姆雷根为代表的动物权利论进行批判,而将动物福利作为动物保护与人类权益之间的平衡点,并对我国的动物福利立法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