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发展转型、统筹城乡的新形势下,农业劳动者面临多重挑战,利益维护和增进颇为艰难,为有效克服农业的弱质性和农业劳动者历史和先天的劣势,需要各级政府担当起“为农服务”的公共责任,在政策、制度、资金、产业等方面给予引导和扶持,吸纳社会各界力量和要素资源向“三农”领域集聚,激活农村内生力量和优势要素资源,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转...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与工业化的重要时期,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成为必然,从而导致农业人口的减少。农业劳动者作为农业三要素之一,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以城镇农业劳动者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这类人群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城镇农业劳动者对优化农业劳动力结构、优化农业用地使用结构以及优化农业资本结构等方面产生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农业产业化利益分配机制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产业化,就其本质而言是市场农业多元主体结成的利益共同体,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目前大多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因此需要找到阻碍利益分配的表层和深层原因,以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尽管中国已经进入较发达的工业发展时代,但总体而言,中国仍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仍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在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农民的科学生产水平,提升农民的人力资本,并因地制宜地发展多功能农业,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区,使得广大的农民群众也能够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新型农村社区。  相似文献   

5.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既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也是牵动农民、市民、企业和政府各类各方利益格局的重大问题;它既会给各类利益主体带来利益增进效应,也会引发各类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效应。只有全面认识和深刻把握由此产生的利益效应,以利益最大公约数构建一系列的利益协调机制,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才能更加积极稳妥、更加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6.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山区省份,全省各地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劳动者素质参差不齐,农业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虽然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但是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如何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探索出一条适合云南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加快云南新农村建设步伐,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激发农村活力的战略选择,其关键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广西玉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了土地股份合作社释放经营主体活力和产业融合推动经营主体发展的特色,但仍存在土地规模经营水平不高、金融支持不够、公共服务不足、产业链条不长、新型职业农民缺乏等问题。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构建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机制,其中,政策支持解决"发展后盾难"、加速农地流转解决"农地流转难"、完善农村金融服务解决"金融供给难"、构建公共服务平台解决"产品营销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解决"持久种地难"等核心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发展都市农业是市中区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服务市委"三大"联动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趋势。乐山市市中区以都市农业理念引领全区"三农"工作,把握一个重点、突出"三化"方向、强化三个保障,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努力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加快建设省内具有重要影响的"统筹城乡示范区"。  相似文献   

9.
都市现代农业是把都市的需要摆在第一位,是满足都市居民物质、精神、文化、养生等多样化需要的农业。如果说城郊农业是"围城农业",那么都市农业则是"进城农业"。布局在都市建成区的农业,和一般农业一样,也是生产、提供各种各样的植物性产品和动物性产品,只是生产、提供这些产品的主要目的不是满足都市居民的物质消费,而是满足都市居民的精神需求、生态需求、文化需求、养生需求以及娱乐需求等等。与其相联系,在都市建成区范围内,不仅有从事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劳动者,还有从事农业的劳动者,这部分农民或农业工人的队伍正在不断壮大着。都市建成区范围内,不仅存在着二、三产业、同时也存在未被人们重视的第一产业。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类型有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农业经营的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培育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应突出职业农民、融资渠道、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五个重点"。  相似文献   

11.
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要进一步理顺国有公司制企业的劳动关系。不仅要明确劳动者是国有企业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支配者和使用者 ,还要明确劳动者是自主择业的主体 ,因此建立经营者与劳动者之间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 ,明确企业与劳动者的地位与权益 ,对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山东是农业大省,农业总体竞争力水平较高,在农业生产要素竞争力、农产品需求竞争力、农业经营主体竞争力和相关产业发展竞争力方面均显示优势,而机制竞争力较弱。同时还存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者素质和科技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农村基础设施需进一步完善等问题。因此山东农业发展应在提高农业生产要素中的科技含量、改善农产品需求条件、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优化农业生产者经营战略和加强政府对农业发展的扶持等方面多做文章。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的目的,一是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一是为了实现农民共同富裕。赋予农民经营权能较好地实现这两个目的,因而明确农民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地位是建国50年我国农业发展最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14.
农村人口老龄化、农业劳动者素质下降.对农业的发展来说.都可能是致命问题 有一组以“缺席者”为主题的照片,发人深省:田间水渠边,老人独坐,旁边是两张空椅子,留给在外打工的两个儿子;农家小院中,老两口带着孙子,全家十余口人出外打工或上学,留下一地空板凳……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依靠力量,因此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党在2005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因为我国农村人口有九亿多,占全国人口比重较大,他们负担重,收入较低,文化水平也较低,因此只有农民的富裕,才有真正意义的国富民强,只有农民的小康,才有全国人民的小康。但我国农村存在着教育水平低下、社会保障不健全、公益事业发展滞后等诸多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善这种落后的状况,需要很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是农业产业市场化的重要载体。目前,延边现存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有其自身的缺陷。农业产业化的主体是农民,是农民联合体,因此,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组织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收入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问题是解决农民致富问题,农民致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目标。大方县农民增收缓慢的主要原因有: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影响,投入不足,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难,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低等。要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增加农业投入,引导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为初、高中毕业生和城乡新增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农村劳动者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促进劳动者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9.
邓勤 《理论前沿》2003,(12):44-45
纵观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历史,无论是过往的“土地革命”还是现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本质特征是解决农民的土地物权!这是土地仍然作为我国农民社会保障功能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WTO的环境中,要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推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其创新的思路是让“农民依靠土地,又要从土地中走出来!”。公司制形式是指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自身资本积累或以合伙的方式组建农业公司,在大规模租地的基础上形成大农场、大种植园、大养殖场等进行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的形式。其特点是:以实施农村土地…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农村社会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开始享有相对较多的经济和政治权益,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独立的利益主体必然会产生独立的不依附于他人的政治人格和利益诉求。构建农民的利益表达机制,特别是解决农民的政治信息资源问题,就成为实现农民从身份关系到契约关系转化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