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论网络社会与网络公民意识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在我国的迅速发展给我国公民意识的觉醒提供了可能性,为我国公民意识的养成提供了相对合适的场域。如何发挥网络的正向影响,利用网络的优势进行公民意识的培育,对于提高民族素质、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青年公民意识是影响国家发展动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中国的发展需要青年具有以主体意识、平等意识、法律意识以及责任意识为主要内涵的公民意识。目前我国青年公民意识呈现理性与偏激共存、热情与冷漠共生的两个特征。充分认识青年公民意识的形成中的三种力量,从教育、社会实践、和自我修养三个方面着手,以培育合格公民为最基本目标,形成青年公民意识培育的轴心。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对于大学生自身和我国现代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不容乐观,令人堪忧。科学分析与解读公民意识的内涵及大学生公民意识缺失的深层次原因,探究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路径与方法,大力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素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小议公民意识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中国市民社会的建构、公民意识的培育拓展了空间,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培育公民意识的必要性和长期性。需要走出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5.
社会管理创新是中国新的时代课题。公众参与特别是青年参与是社会管理的基础。现阶段,我国青年公民意识呈现理性与偏激共存、热情与冷漠共生的现象.不利于青年自觉、理性参与。提升青年公民意识是事关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工程之一。基于此.青年公民意识培育应以主体意识、法治意识和民主意识为基本内涵,以家庭、学校和社会、互联网等载体,以教育、实践和自我修养的方式展开。  相似文献   

6.
公民生态意识培育是转变公民不正确的生态观念,提高公民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科学认知程度,帮助公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规范日常生态行为和遵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自觉意识,提升其参与生态保护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厘清公民生态意识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提高教育实效性为目的,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念探讨公民生态意识培育生活化的内涵及脱离生活化的教育现状,明确公民生态意识生活化的实现路径,是新时期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及生态文明教育的特殊任务,也是切实提升公民生态文明素养,助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学生往往有高涨的爱国热情,却缺乏理性的爱国方式;有鲜明的个人意识,却缺乏公民身份的角色意识;有一定的民主法律观念,却缺乏正确的法律意识;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却缺乏实际的操作行动,这些都是大学生公民意识缺乏的表现。我们应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载体,完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加强公民意识培养。  相似文献   

8.
公民意识是现代国家公民的重要素质之一,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的内在动力.教育是公民意识培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公民意识的培育是宪法学教学的题中之义,相对于其他学科,宪法学教学在公民意识的培育上有自己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在十七大报告上,中共中央提出要加强公民德性的培育和建构,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西方政治学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公民德性的含义。在我国要培育和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公民德性,首先就需要从个体自主性、权责意识、民主法制意识、理性政治参与意识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中国税收法治意识淡薄的历史原因包含历史传统、体制、法制、社会意识等多个层面。在税收法制建设中 ,应从治国方略、立法程序、队伍建设、教育宣传、监督机制等方面加强税收法治意识的培育。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其公民意识的高低与中华民族的崛起和社会和谐息息相关。高等院校作为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主阵地,必须高度重视公民意识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高等院校要积极主动的肩负起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任务,多角度多层次的探寻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方式方法,将公民意识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基本的教育内容并常态化,以此更好的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打牢人才基础。根据对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的分析,就高校在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方面提出了探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论公众社会治安意识及其培育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公众社会治安意识,就是公众的大脑对社会治安及其社会治安工作的客观反映,是公众对社会治安及其社会治安工作的认知、思维和态度的综合。它主要由公众对社会治安及其社会治安工作的态度状态及其社会治安工作的素质两方面组成。判别公众有无社会治安意识主要从四个方面判别,如公众是否具有关于社会治安及其社会治安工作的一定的科学知识、工作方法和相应的技能等。培育公众社会治安意识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改变公众对社会治安及其社会治安工作的态度,使之具有正向的体验和积极的态度;二是努力提高公众的社会治安工作的素质,使公众更加熟悉、了解社会治安及其治安工作,掌握社会治安及其社会治安工作特有的方法和技能。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的关注越来越多,其公民意识问题已然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问题。笔者对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一是充分了解在杭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现状;二是识别影响其公民意识的相关因素;三是提出如何提高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水平,加强农民工公民意识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虽然工人权利意识得到了较大提升,但其发育程度与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为缩小和消灭这个差距,必须从权利意识的发展、权利的主体和权利的内容三个方面再作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国内出现新的复杂因素情况下,如何解放思想,提升境界,从加快发展转到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自己的差距,针对投资软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服务型政府建设,进行前瞻性研究.而要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根本在于建设好服务型政府,构建服务型政府,必须落实好四个创新,印:观念、体制、法治和服务创新.其中观念创新是先导,体制创新是核心,法治创新是保障,服务创新是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公民意识是人现代性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要实现全面现代化,首先要实现人的"现代化"; 其次,我国仍然是农业大国的这一现实仍没有改变,农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决定了我国的政治发展的整体水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纵深的发展,农民公民意识的觉醒对国家现代化的实现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网络时代的来临让互联网逐渐成为公民参与的重要渠道,当前我国网络公民参与发展迅速,完善网络条件下的公民参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公民参与在网络条件下继续发展的同时,仍存在群体极化、数字鸿沟、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一些问题。为此,需要加强对网络公民参与的完善和思考,为公民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这也是推进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8.
公民意识作为政治文化范畴内一种重要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国度的公民关于自身权利、义务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的总称。在我国漫长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家长制统治的政治和社会体系下,传统政治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臣民意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法治的推行以及新媒体的广泛使用,我国公民的权利、义务意识和法制等观念日益增强。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公民意识的发展,应继续在主观上提高公民素质,客观上创造公平环境,使公民在思想认知和客观实践上相互促进,从而在公民意识层面实现政治文化和政治结构之间的良性互动,为我国的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提供内生性信仰和价值保障。  相似文献   

19.
政党制度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公民的支持.我国公民意识中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平等意识、权利意识、公共意识的薄弱对我国政党制度的发展起制约作用.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应当担负起培育公民意识的责任,更好地发挥其政治民主化、政治社会化和组织与动员等功能.  相似文献   

20.
公民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条件,它不仅是民主制度建立的思想基础和心理基础而且是法治国家制度建立和维护的根本保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目前公民意识的缺失,表现在缺乏社会公德,缺乏公民责任感,缺乏参政议政的责任感等。公民意识的觉醒受到传统思想、体制因素教育问题等方面的影响,陷入了一个怪圈,打破这一恶性循环的怪圈必须通过发展教育和经济以及人大改革等一系列的工作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