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3月14日.温家宝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当前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此话犹如晨钟暮鼓、当头棒喝。然余以为.腐败固然危险,但是对腐败治理不力甚至无能为力。才是最最大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这既是对党建理论作出的一种新的概括,更是对党建实践提供的一种新的指导。尤其是把“精神懈怠的危险”放在“四个危险”之首,振聋发聩,令人警醒。  相似文献   

3.
私有观念的存在是产生腐败的根本原因黑龙江省委党校赵湘江在来稿中指出:私有观念的存在是产生腐败的根本原因。我们一般把腐败定义为:“腐败是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一种行为。”这里,有三个要素,即国家公职人员、公共权力和私利。其中私利对于腐败的产...  相似文献   

4.
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有效化解“四大危险”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何清涟女士《现代化的陷阱》一书,倡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目前必须倾力反腐败,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文章针对它否定“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且力主恢复“平等第一”的倾向,提出13条商榷意见。文章指出,市场经济的竞争迫使人们实施“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几乎是当代市场经济国家的通则;重提“平等第一”,不仅在逻辑上必然陷入“悖论”境地,在价值选择上也是重蹈“阶级斗争为纲”的覆辙。文章认为目前中国大陆腐败严重,但不能由此认定中国20年改革开放与当年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一样。《陷阱》混同两者,重申阶级斗争,不妥。治理腐败,不能再走当年“阶级斗争为纲”的老路。  相似文献   

6.
资讯速览     
温家宝:当前最大危险在于腐败 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当前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而消除腐败的土壤还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我深知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  相似文献   

7.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有句名言:“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权力腐败作为政治系统的痼疾,是伴随国家权力的产生而产生的,并且将在国家权力消灭之前始终存在。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政府而言,要想保证权力不被滥用、权力运行不会越轨,就必须在权力的配置与行使中建立起完备的制衡机制。其中,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把行政执法机关、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定职权和责任以制度的形式予以明确,把行政执法行为与行政执法责任统一起来,将政府的行政执法行为纳入法治轨道,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遇到的最大问题、最大考验是执政后权力的行使是否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意见、尊重群众的创造、集中群众智慧、凝聚群众力量。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预防和化解四个危险,应该在学习践行杨善洲精神上着力。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四种危险”的提出,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标志着党的忧患意识日趋成熟,强化“四种危险”意识,具有极其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导致我国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在于腐败仍是一个“低成本,高收益”的行为。试用经济学的“成本一收益”模型,将腐败主体~公职人员设定为“理性经济人”,分析腐败产生的原因。提高腐败成本,降低腐败收益,使之成为“高成本,低收益”的行为,是有效预防腐败的有效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我国法律对“国家工作人员”的立法解释不断发生变化,表明了这一概念内涵的不确定性和外延的不易究尽性,且现行的立法解释也犯了逻辑和语义上的错误。本文还对腐败犯罪构成的特征及分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现行刑法第93条进行修改的建议:以“国家公职人员”。  相似文献   

13.
“法人腐败”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法人腐败”的涵义和特点所谓“法人腐败” ,是指具有民事权利主体资格的党政机关、司法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它合法社会组织及其成员 ,为了谋取法人(单位和部门)利益 ,在法人意志的支配下 ,并以法人组织的名义组织实施的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的违纪、违法、犯罪行为和其它腐败行为。“法人腐败”是一种不同于“个人腐败”和“群体腐败”的特殊腐败现象。1、在腐败主体上 ,法人腐败的主体是法人或其它合法社会组织 ,主要是公有制法人组织 ,尤其是公有制“特殊法人”(即党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等)组织 ;2、在腐败…  相似文献   

14.
反腐倡廉建设是关系执政党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腐败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着严峻挑战。“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任何腐败都是从思想上的腐败开始的,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思想道德防线是反腐倡廉的固本之举。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腐败”一词原指物质的一种化学运动状态,即事物由原初的纯粹状态而蜕变和腐烂,后来逐渐演变为泛指人类的道德行为或社会风气的败坏和堕落。在现代社会中,“腐败”一般作为“权力腐败”的简称。腐败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历史现象,它存在于人类历史上各个阶级社会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中。  相似文献   

16.
经济体制“转轨”与防止国家公务人员腐败行为孙平当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阶段。分析研究在这个“转轨”阶段中出现的引起人民大众不满的国家公务人员腐败行为,挖掘它产生的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防止其继续蔓延,对于顺利“...  相似文献   

17.
危险状态犯是指以危险状态的出现为成立要件的犯罪,而非以危险状态的出现为既遂的犯罪。危险状态是一种危害结果,即危险结果。在我国,“危险状态犯”之称谓比“危险犯”更合适。直接故意危险状态犯有其特殊之处,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刑法第116条、第117条、第118条与第119条第1款的关系是危险状态犯与实害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针对县委书记这一当前热点腐败岗位,本文通过解剖其权力的来源、运作和演变趋势,提出县委书记用权具有三大“风险点”:个人意志取代组织原则,工作需要替代法定程序。党的领导庖代司法权力。对其腐败的严重性,则从与其关联的各种主体出发,重点考察对县委书记职务行为的监督实现率,对腐败书记的举报成功率,问题书记治下干部的腐败率。就如何走出一条新的防腐保廉之路,提出完善以高标准培训,高层次选任,高级别配职为主要内容的选拔任用机制;以实现党政权力科学划分、班子成员票决权和对县委书记弹劾权为中心的适度分权制衡机制;以制度“常察”、基层“评察”、舆论的“督察”扣上级“突察”为主要框架的外部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9.
“内生腐败”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上的官场“内生腐败”现象是一种整体性、结构性、系统性、联动性的内生拓展型权力腐败。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原来的“全能主义”中央威权政治逐渐式微,全民政治动员性的国家意识形态逐渐淡出,一些地方政权中滋生出“腐败了的既得利益集团”,并且正在向群体化、集团化、规模化、半公开化扩散的趋势发展,最终将形成一个能左右当地官场政治生态、与中央政府相抗衡的“地方性权力实体”。这种家族化、帮派化、圈子化的地方政治退化现象被称为中国武的“地方政权苏丹化”,究其根源在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互相脱节,地方行政体制改革与财政体制改革互相脱节,实行“党内民主”与扩大“基层民主”互相脱节。  相似文献   

20.
国家秘密界定的模糊性易导致公众知政权的“合法伤害”,调整“国家秘密”理念有助于“合法伤害权”的消解。理性设立国家保密事项的合理界限应该确立两项基本原则:以信息的公开是否存在“明显而即刻的危险或损害”作为秘密事项判断的标准,且危险或损害的“明显”而“即刻”性预测是合理的;基于前一原则强调公民权利的满足而非政府权力的到位,对于不明显符合上述原则的那些信息,应以公开而非保密为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