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戴斌 《法制与社会》2014,(14):273-274
《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二条将醉酒驾车纳入刑法。该条实施后,引发了社会争论和学者争议,争议大多围绕着对于"醉驾入刑"的合理性和法律适用,本文拟从醉驾的现状入手,分析醉驾入刑的法律适用问题,对我国醉驾入刑的实施提供一些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2.
作为对民声的呼应,《刑法修正案(八)》首次明确了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刑事责任,被称为“醉驾入刑”.但落实到司法具体操作层面,公检法三家态度却有了微妙的不同.醉驾是否一律入刑,何种程度的后果可以衡量为严重等都成为本次醉驾入刑的争议焦点.本文将从醉驾入刑是否符合法理上的合理性进行探讨,为该条款的最终完善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3.
“醉驾”案件如何定性与量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交通科技的迅猛发展,当今社会已进入风险社会,醉驾入刑的规定更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在《刑法修正案(八)》醉驾入刑规定正式施行一年间,其相关法律适用仍然存在困惑,影响了醉驾入刑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日前,本刊与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检察院结合醉驾典型案例,共同邀请有关专家,深入探讨醉酒驾驶案件中的司法适用与法律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4.
赵秉志  袁彬 《法学杂志》2012,33(8):15-21
醉驾入刑一年多来,其法治效果和社会效果显现,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法律与政策精神上,司法机关对醉驾行为的处理既要坚持从严惩处的态度,同时也要正确贯彻宽严相济的基本刑事政策。醉驾的情形多种多样,对醉驾入罪应根据其情节的不同区别对待,同时合理理解和正确适用醉驾的标准,并从立法上完善醉驾入刑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醉驾入刑"迎来一片叫好声,也在司法适用中出现一些问题。通过对A市十三个区法院481份"醉驾"案件判决书的分析,梳理案件基本情况,对醉驾入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司法对策。  相似文献   

6.
“醉驾入刑”的立法与具体实施迄今所引发的讨论及争议依然让人记忆犹新,本文希望从法理学的视角来分析“醉驾八刑”,把握社会现实背景,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并了解一些潜在影响着人们的思维的价值现、理念.在此,本文从伦理价值、经济分析、社会与法互动和弱势群体保护的四个大方面来探讨“醉驾入刑”法理依据何在,达致对“醉驾八刑”涵盖意蕴的深刻理解,希望对大家能有所裨益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张思思 《法制与社会》2014,(10):297-298
醉驾入刑,对全社会酒驾行为起到了较为有效的遏制。然而本文认为,在这些表面成效背后,醉酒驾驶行为的入刑依然存在较大的风险,对将醉酒驾驶行为以刑法规制问题的讨论仍有意义和必要。面对醉酒驾驶行为已经入刑的现状,笔者从其背景出发,深究醉驾入刑存在的问题,理性看待醉酒驾驶行为的入刑,以期给醉酒驾驶行为的规制寻求更合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驾行为入刑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醉驾入刑同时可能带来行政法与刑法两大部门法之间发生冲突,也可能导致刑法法条之间的矛盾引起适用上的困难.醉驾行为的法律规制似乎并不应该限于立法的思路,通过适用行政处罚、对现有刑法的解释等方式也能达到规制醉驾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酒驾驶行为纳入刑法规制范畴后,"醉驾第一人"、"官员醉驾"、"名人醉驾"等消息被不断曝于媒体。一年来,"醉驾入刑"这一话题一直不断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同时,"醉驾入刑"在司法处理中的问题、困境也逐渐浮出水面。笔者所在的检察机关公诉了北京首例查获醉酒驾驶案和高晓松、刘惠等一批引发关注的醉驾案,现就醉驾处理中部分有争议的实体和程序问题谈一些看法,以求教大方,和同仁  相似文献   

10.
2011年5月,北京市法院审理了多起备受瞩目的醉驾案。 5月9日,房山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北京市首例“醉驾入刑”案,并对此案进行了公开宣判,以危险驾驶罪,判处被告人郭某拘役4个月。此案因此成为京城首例宣判的“醉驾入刑”案,引起媒体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从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实施算起,“醉驾人刑”已施行一个月,梳理众多判例即可发现,各地公检法部门均采用了“一律人刑”方式,已判案例中无一缓刑,如此严刑峻法,效果立竿见影。“醉驾入刑”对醉驾行为起到了震慑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刑法修正案(八)》5月1日开始实施,醉驾入刑引动社会高度关注,近期以来,各地查获不少以身试法者。而日前最高法院副院长张军关于对醉酒驾驶者追究刑责应慎重的言论再度引发广泛争议,醉驾是否应该一律入刑成为争执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陶家平 《江淮法治》2012,(19):36-37
《刑法修正案(八)》和新修改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将醉酒驾驶从普通交通违法行为提升到犯罪高度,即“醉驾入刑”。并于去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醉驾入刑”不仅对遏制酒驾醉驾、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对引导人们形成健康文明的驾车习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刑罚的目的主要有报应主义和预防主义两种学说。本文结合实施醉驾入刑三周年的实施效果,通过对这两种刑罚目的理论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我国当前条件下如何优化刑罚目的,使刑罚落到实处,同时对我国完善醉驾入刑的实施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的立法与司法实践中,恐怕还没有一个罪像危险驾驶罪一样,经历如此激烈而持久的争议。关于醉驾应否入刑,随着《刑法修正案(八)》的颁布,已无讨论的必要。需要讨论的是醉驾应否一律入刑,这涉及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中的一些  相似文献   

16.
时评     
《中国律师》2011,(6):88-88
全国首例醉驾入刑案宣判 5月5日下午,河南省舞钢市人民法院公开作出判决,醉驾者侯某被以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4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宣判后,侯某当庭表示服判,不上诉。这起案件成为“醉驾入刑”实施以来,河南省乃至全国首例涉及醉驾的宣判案例。  相似文献   

17.
从“但书”条款适用看司法如何遵循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醉驾入刑,本已经过多番民主而又审慎的立法审议,及至最后修改并通过的醉驾入罪条款,其态度可谓非常鲜明,即醉驾入罪,不视情节。①然而,司法者是否在刑法分则所有罪名中,以实体法中的但书条款为由,对于罪或非罪的判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立法者对于醉驾的入罪化努力是否会因此打折扣甚至付诸东流  相似文献   

18.
自5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八)》规定的醉驾入刑实施已经三个多月了。全国不少法院都以危险驾驶罪迅速审结了各地的醉驾入刑第一案,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但由于这是一个全新的罪名,没有判例可供参考,加之各地从抓获犯罪嫌疑人到进入审判程序时间都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进入汽车社会,交通事故频发,由此引起的社会问题令人惊心。由于酒后驾驶、醉酒驾驶所致事故比例高、危害大,引起了广泛关注。酒后驾驶、醉醉驾驶"入刑"的呼声越来越高。根据违法成本和收益的比较,"醉驾入刑"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刑法修正案(八)》顺应时代的变化增加了对醉驾的刑罚处罚。  相似文献   

20.
基于风险控制的考量,《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驾等危险驾驶行为上升为刑法规制范畴,增设了危险驾驶罪。自醉驾入刑以来,基于立法不周延及相关司法解释滞后,其适用在司法实践中暴露出不少问题,如醉驾犯罪的法定量刑设置不尽合理、案情相似情况下犯罪人领刑不一、司法机关对醉驾犯罪采纳的量刑标准不统一及对醉驾犯罪适用缓刑的情况各异等。适当增加其量刑情节,以血液酒精含量作为量刑基础,有限定条件地适用缓刑等途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