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务侵占罪司法认定问题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职务侵占罪的司法认定问题,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始终存在争议,尤其是对职务侵占罪中"非法占为己有"的具体手段,"利用职务便利"的含义,本罪的相关犯罪主体范围,以及关于职务侵占罪既遂未遂的标准问题,观点林立,分歧较大,对这些问题深入研究,对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胡志强  崇华 《法制与社会》2012,(31):117-119
职务侵占罪是财产型犯罪中较为常见的罪名,也是目前司法实践中认定标准较为混乱的罪名。这不但是由于职务侵占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呈现出新的形态,司法实务界尚未对其形成统一的认识,而且职务侵占行为涉及其他专业知识的特性也增加了对其认定的困难。就目前而言,关于特殊情况下"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理解、侵占公司股权行为的定性、离职后职务行为延续性的认定以及职务侵占中的经济纠纷的处理是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争议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闫雨 《政法学刊》2015,(2):106-111
职务侵占罪在犯罪认定方面存在争议。这些争议以及由此产生的此罪与彼罪的判断造成了司法实务部门的困扰。职务侵占罪的客观方面"利用职务便利"包括公务便利和一部分具有管理性质的劳务便利,相应地,对单位的财产具有一定管理权限的劳务人员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对于原持有人遗落在特定场所的财物并不必然转移为单位占有,必须在考察是否符合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基础上加以认定。  相似文献   

4.
职务侵占罪认定中的三个争议问题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职务侵占罪中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包括从事公务活动的便利和从事劳务活动的便利。该罪中的“非法占为己有”包括行为人把财物转移给本人以外的他人所有,手段上除侵吞外,也包括盗窃、诈骗及其他非法方法。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侵占本单位财物中的共同犯罪,应坚持根据共同犯罪案件的整体性质定罪和根据刑法对身份犯的特殊要求定罪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王汝江 《天津检察》2009,(4):11-11,10
从199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决定》中设立职务侵占罪以来,围绕着该罪的主体和客观行为等方面,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导致在此类案件的处理上,由于认识上的分歧,出现行为相同罪名相异的结果。本文仅就此方面的问题谈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在非国有公司中由董事会聘任的经理、财务负责人等工作人员,与公司仅发生雇佣关系,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可以成为职务侵占罪主体。   职务侵占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应理解为"利用工作上的便利",即既包括主管、处置财务的职权之便,也包括劳务人员在工作中合法持有单位财务的工作之便。  相似文献   

7.
本文案例启示:绑架行为人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杀害被绑架人的,只能作为绑架罪的加重情节。但不是所有绑架犯罪中的杀人行为都不能另外定罪,并非在绑架中伴随实施的抢劫行为都将被绑架罪所吸收,存在两罪之间择一重罪处罚的情形。  相似文献   

8.
王伟 《中国检察官》2010,(21):71-71
侵占犯罪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多有发生,但是在具体认定时仍然出现了很多疑难问题,问题集中在犯罪对象的认定以及对于拒不退还的理解上。  相似文献   

9.
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认定,首先要把握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是否属于"经营",其次是该行为是否利用了职务便利;同时符合二条件,证据确实充分时即可认定。  相似文献   

10.
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是本单位(公司、企业、其他单位)的财物。作为刑法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概念,犯罪对象的大小直接反映了刑法所保护法益范围的大小。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以及研究的逐渐深入,职务侵占罪对象的外延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即犯罪范围的外延在不断地扩张。为了更好地实现刑法关于人权保障和社会保卫价值目标之间的平衡,在遵循罪刑法定原则的前提下适应并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拟对职务侵占罪对象所涉及的司法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正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条规定,刑讯逼供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刑讯逼供罪严重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不仅使被审讯的人在肉体上、精神上遭受摧残和折磨,而且往往是造成冤假错案的重要原因之一,直接影响司法公正。基于此,2012年3月14日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  相似文献   

12.
刘艳红 《现代法学》2023,(3):185-197
为保护民营企业利益,《刑法修正案(十一)》大幅加大了对职务侵占罪的打击力度,但基于现阶段民营企业经营不规范等现象,司法实践中如何协调法益保护与罪刑法定的关系存在难题。综合运用多种解释方法分析,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不应限定为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人员,而应按照实际的“职务”标准进行认定;“本单位财物”包括单位现存的财物,也包括确定的收益。若“预期利益”属于单位“必然可得”的财产性利益,亦属于“确定的收益”;“本单位”是行为人所在的被害单位,在两个以上单位的合作关系中,被害单位的确定需要穿透复杂的法律关系,从行为人的劳动归属关系和行为人利用职务便利损害的利益归属于哪一方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在刑罚适用上,应该贯彻实质平等原则,在量刑时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尽可能通过从轻量刑来维系民营企业的经济发展活力。在此基础上,刑法能够实现依法合理地保护民营企业利益。  相似文献   

13.
面对面的交锋,观点与观点的碰撞,更能够激发出思想火花,也更能够加深我们对问题的认知和理解。基于此,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检察院定期以学术沙龙的方式为理论界与实务界搭建一个开放性的交流探讨和思想碰撞平台,把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拿出来与理论界、实务界的专家学者们共同研究讨论。本期"案例工坊"栏目特选取该院的系列研讨之"职务侵占罪‘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理解与认定",以飨读者。另外,特别欢迎广大基层院与本栏目编辑联系,开展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随着有关贿赂犯罪的立法趋于完备,贿赂犯罪的法律适用渐趋明确。但是,司法实践中仍有部分问题值得探讨。一、地方党政领导协调辖区企业为请托人谋利问题河南省某市长董某,协调该市城市信用社主任,为请托人从该信用社贷款提供帮助;南方某市委书记邹某,协调当地石化公司,为请托人催要货款、发展业务  相似文献   

15.
刘涛 《中国检察官》2011,(12):46-47
一、基本案情 马某与班长巡逻时到过所任职务单位的仓库,因此知道8号仓库存放有物资。因工资迟迟未发放,马某产生窃取物资的故意,某日下午,在未经得保安队长同意的情况下将其当天20时至次日8时要值的西南门岗私自换到该仓库岗,并其将窃取仓库物资的想法告知了王某与朱桌某。  相似文献   

16.
隐名股东现象繁多,涉及纠纷复杂多样。但由于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使得我国法院司法判决不一。这致使无法保护隐名股东的合法权益,也严重的危害了司法权威。本文尝试通过对各地区法院的司法实践以及最高院对隐名股东问题的司法解释进行辨析,以期对解决隐名股东问题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7.
陈楠 《法制与社会》2011,(1):129-129,145
我国立法对自首的规定总体上经历了一个从严到宽的过程,这反映了设立自首制度的本质是偏重于功利的。本文指出在司法实践中处理疑难问题时,只要犯罪分子在犯罪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交代罪行,就应该认定为自首。  相似文献   

18.
入户抢劫构成与司法认定辩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户抢劫是抢劫案件中常见多发的一类犯罪,同时也是争议问题较多的一类犯罪。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先后于2000年、2005年出台的《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称《抢劫解释》)  相似文献   

19.
关于驰名商标司法认定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分析了司法认定驰名商标制度的目的,并提出了完善驰名商标的保护范围以及规范司法认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莫洪宪 《人民检察》2023,(22):35-36
与一般电竞竞猜活动不同,多家公司配合开展电竞竞猜实施“双向兑换”的案件往往涉及赌博犯罪。然而,由于这种新类型案件在行为方式、犯罪模式等方面存在新特点,司法认定也存在较大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