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现代社会中,劳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中心环节。而且,在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下,劳资关系还日益影响一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国际环境。劳工标准本质上是一种在劳资关系乃至整个社会中催生社会正义与和谐的社会机制。为了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我国必须充分接受和尊重国际核心劳工标准,从“入世”过渡到“达标”。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发达国家一直在努力使社会条款纳入世界经济贸易体系之中,在WTO的多边贸易规则谈判中,反复提出“劳工标准”问题,即把一国的劳动标准和劳工状况问题与国际贸易挂钩。  相似文献   

3.
90年代以来,面对经济全球化给劳动世界带来的冲击,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会多次提出将社会条款与国际贸易挂钩的主张,并利用国际劳工组织等多边场合,谴责一些发展中国家抵制或违背国际劳工公约。 在1997年第85届国际劳工大会提交的劳工局长报告中,提出了社会标签和加强劳工组织对国际劳工公约、特别是七个核心公约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4.
国际劳工组织是联合国系统负责劳动和社会事务的专门机构,并且是联合国系统中政府与工人、雇主三方代表在议事和表决方面同享平等权利的唯一机构。该组织制订的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以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决议,对世  相似文献   

5.
夏明 《工会博览》2004,(20):37-40
社会条款问题引起的国际争议,SA8000的强行实施,这些焦点背后的核心问题,都是要将国际劳工标准与贸易直接挂钩。中国加入WTO以后,不仅在企业规则和贸易规则上要与国际接轨,在  相似文献   

6.
苏甦 《工会博览》2004,(21):35-38
“核心劳工标准”是经合组织(OECD)精心选择的,已经被国际劳工组织确认的,不论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状况如何,为保护工作中的人权而应遵守的最基本的国际劳工公约。它们共同组成一个人权保护整体,是为了争取改善工作条件而采取的其他一切措施的前提条件。这些权利也包含在联合国的一些文件中。这些标准包括:自由结社与集体谈判、废除强迫劳动、就业无歧视和消除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第一轮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国际贸易的扩张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价格的均等化,从而对劳工、地主和资本家的收入和财富带来不同的影响。在这一时期,法国、德国、意大利三国劳动力充裕而土地稀缺,资本要素在大部分时间内处于稀缺状态。作为稀缺要素所有者,三国的地主和资本家通过对政权的把持采取贸易保护政策,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摆脱其经济实力和规模因世界贸易扩张而受损的趋向。作为充裕要素所有者,这三国劳工的经济实力和规模随着国际贸易的扩张日益壮大,从而为其集体行动积聚起更广泛的政治资源。随着不同要素所有者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三国劳工针对土地和资本要素所有者在抗争政治和常规政治层面都展开了政治动员,劳工的反建制主义由此兴起。  相似文献   

8.
黄岩 《南风窗》2007,(21):62-64
从劳工自发抗争和消极抗争,再发展到劳工自我组织起来,华南地区劳工组织已经成为一种"资源启动器",这股力量的壮大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劳工权益:哽在产业之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工人在“血汗工厂”里的遭遇,已经不再令人惊讶。有人拍案而起:增加劳工工资,呼吁政府以行政命令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也有人不动声色;维持“比较优势”,再卖30年衬衫;假如制定了高水平的劳工标准并切实实行,导致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国际竞争力降低,出口减少,岂不让劳动者连这样的工作机会也丧失了吗?于是,当雄踞全球产业链高端的跨国公司高举SA8000等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进入中国的生产车间“验厂”时,有人欢呼国际资本帮助中国提高劳工待遇“和谐发展”,有人反斥以“这是国外贸易保护主义的新手段”。然而,无情的事实是:大部分中国企业在世界分工体系处于最低端,微薄的利润使他们无力扮演一个慷慨大方的角色。玩具业如此,其他制造行业也多如是。与中国农民工20 年不变的待遇相对应的,是我们的工厂在全球产业链上几乎被同样锁死甚至还在被不断压低的利润率。  相似文献   

10.
国际劳工组织自1919年成立以来,通过了183项国际劳工公约和191项建议书(这些公约和建议书统称为国际劳工标准),其中有8项公约涉及结社自由、集体谈判、强迫劳动、歧视和童工等工人的基本权利,因此被视为当今国际劳工领域中的基本人权标准或称核心公约。  相似文献   

11.
《南风窗》2016,(12)
正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我国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国,研究队伍、论文数量、政府投入等在世界上都是排在前面的,但目前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  相似文献   

12.
美国力推的TPP谈判将确立继乌拉圭回合谈判之后的最新国际贸易规则,这将对国际贸易乃至国际经济体系产生深远影响。从推行全面市场开放到更完善的投资者保护,从对国有企业行为的规制到环境和劳工保护等新议题的引入,TPP将导致现行国际贸易规则体系的重大调整。中国对包括TPP在内的自由贸易协定持开放立场,对其"高标准"表示"理解"和"欢迎",并对加入TPP谈判持积极和开放态度。但TPP代表的高标准贸易规则确实不符合中国国情,加入TPP将带来重大的现实挑战。本文从分析TPP新贸易规则的高标准出发,结合中国实际,探究这些高标准国际贸易规则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各种挑战。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当前的经济改革,探讨如何进行结构调整,以应对TPP带来的挑战。如果说中国加入WTO为中国经济过去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创造了机遇,那么目前应该利用TPP所带来的外部刺激,以改革促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新机遇。  相似文献   

13.
抗争政治本质上是国家与社会的一种准制度化互动过程。以抗争者为中心的理论范式忽略了国家具有独立行为能力的主体地位。"将国家带回来"已成为学术界关于抗争政治研究发展的共识。以国家为中心的理论视角涵盖了国家政体比较、政府应对策略归纳以及国家代理人角色分析等多个方面。为了进一步拓展国家视角的研究维度,国家能力是值得关注的重要变量。国家自身的财政能力、强制能力和组织能力直接关系着其对抗争者诉求的权衡、抗争行动的掌控以及"官民"互动的成效,并由此形成了国家应对抗争政治的内在行为逻辑。  相似文献   

14.
郑为济 《法制博览》2015,(8):122-123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人权保护理念的传播,劳工权利保护问题被推向了国际化舞台。对于贸易与劳工标准是否挂钩的争议,发展国家与发达中国家各抒己见,甚至一度形成了"南北对抗"。从1996年WTO新加坡部长级会议到2001年多哈会议,面对WTO平台上发展中国家联合、极力阻止劳工标准的纳入,发达国家开始将视角转向区域贸易协定,通过"分而治之"的方法,减少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阻力,实现贸易与劳工标准挂钩的目标,TPP便是最突出的代表。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青年就业的国际劳工公约 国际劳工标准在保护年轻工人权利和改善其劳动力市场机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05年关于青年就业的决议提及了有关青年就业的一系列国际劳工标准. 有关促进就业的公约和建议书要求成员国把获得充分、生产性和自由选择的就业作为改善年轻工人前景的一个重要问题.有四个公约和两个建议书被统称为国际劳工组织的就业文书.它们是:《1964年就业政策公约》(第122号);《1975年人力资源开发公约》(第142号);《1948年就业服务公约》(第88号);《1997年私营职业介绍所公约》(第181号);《1998年中小企业创造就业建议书》(第189号);  相似文献   

16.
许亮 《国际政治研究》2023,(3):133-160+8
非洲劳工史研究大致可分为缘起、兴起与发展、文化转向和复兴四个阶段。20世纪20—50年代,以罗德斯-利文斯顿研究所为代表的社会人类学家和少数加勒比地区的非洲裔学者开始系统研究非洲劳工问题。20世纪60—80年代是非洲劳工史研究的兴起和蓬勃发展时期,其核心范式是“无产阶级化”,强调非洲工人也能像欧洲工人一样拥有阶级意识,并最终产生社会革命。20世纪90年代至2008年,非洲劳工史研究重点从物质层面转向文化层面,尤其关注劳工文化、身份、性别以及意识形态等议题。2009年至今,非洲劳工史出现复兴,新的学术网络和著作快速涌现。学者们开始重视全球视野比较、历史数据挖掘和经济学方法的运用。中非经济交往的发展给“中国—非洲”研究学者们研究非洲劳工问题提供了便利条件,他们可能会对非洲劳工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1月,国际工会联合会在维也纳宣布成立,它有会员1.68亿人。国际工会运动历史上有两个最大的国际性工会组织,即受社会民主主义影响的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和有天主教会背景的世界劳工联合会。国际工会联合会就是以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为主,联合世界劳工联合会以及8个独立工会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不断融入世界,深入参与国际制度,中国地方政府无可避免地受到国际制度的影响。通过对上海市与世界贸易组织、北京市与国际奥委会,以及广东省与世界卫生组织三个案例的考察,可以看出中国地方政府与全球性国际制度的互动方式。一方面,地方政府从国际制度获取资源,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履行中央政府对国际制度的承诺。三个案例证明,国际制度对地方政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后者不仅获取了资金与技术、提高了知名度、改变了陈旧观念,还开放了当地市场、提高了基础设施建设、保护了人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工党成立时存在劳工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思想,其中劳工主义是工党成立的思想基础。劳工主义和社会主义既有交汇点,也有分界线。从英国工党早期的政治诉求、实践行动、内部争论和第二国际的认知看,劳工主义而非社会主义是其早期的主导思想。工党早期对劳工主义思想的持守既表现在自身建设上,也表现在议会活动开展上。工党持守劳工主义思想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选择,是工党高层基于实际现状和追求目标从长计议的结果。劳工主义对工党自身发展产生了双重影响,既推动工党在成立初期取得快速发展,又导致工党在一战之前陷入发展的停滞期。对此要全面辩证地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20.
美国种族主义与反种族主义之间的冲突困境,不仅是身份建构的结果,也是经济建构的结果。经济不平等体系造就了族群分层体系,族群分层体系造就了种族主义统治思想体系。美国反种族主义存在方向性误区,问题的核心在于少数族裔过度依赖以身份政治为依托的文化抗争,缺乏对美国种族不平等与经济不平等关系的把握,难以形成有力的经济抗争联盟,以及被动式而非积极主动式地提升自身的经济社会地位。拜登政府和美国民主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种族经济平等,但底线是不能打破美国基于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不平等而形成的种族等级制体系,这决定了美国种族主义和反种族主义之间的冲突困境将长期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