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曲相霏 《人权》2013,(4):50-53
一、我国宪法上的"人"的特征分析1949年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之后的四部中国宪法,可以看到宪法上的"人"①有两次转型。1949年《共同纲领》对"人"有两种表达,一是"人民",一是"国民"。《共同纲领》特别有意思,它把所有的权利都给了人民,把义务都给了国民。当它规定权利时就说人民有什么权利,当它规定义务时就说国民有什么样的义务,权利与义务是分离的。1954年宪法开始使用公民这个概念,权利和义务在公民身上得到统一。从以人民的身份享有权利到以公民的身份享有权利,这是我国宪法上的人的第一次转型。第二次转型就是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进宪法,这个条款被称为人权条款。在人权条款入宪之前,宪法基本权利的主体是公民(只有一个例外,即总纲第32条规定  相似文献   

2.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随着宪法的发展而发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是以宪法为基础的。我国社会主义宪法一产生就把我国的政体确定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下简称《共同纲领》),是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重要文献。《共同纲领》规定:“国家政权属  相似文献   

3.
姚小林 《人大研究》2004,17(9):41-42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历来是我国宪法制定和修改的重要内容 :《共同纲领》和“五四宪法”以宪法的形式初步确认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是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 ,规定了人民主权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普选原则和议行合一制原则。“七五宪法”名义上保留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但在宪法实践上又破坏了这一制度的根基 ,如革委会成为实际上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于一体的国家机关。“七八宪法”及其两个宪法修改决议案 ,还有 1979年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组织法、选举法等基本法律 ,坚持和发展了“五四宪法”关…  相似文献   

4.
所谓“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说法,是民族问题方面“左”倾错误在理论上的集中表现,对我国民族工作和民族关系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为了说明这个问题,需要对党的民族政策的发展作简要的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在《共同纲领》中规定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进步的正确政策。《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反对帝国主义和各民族内部的人民公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  相似文献   

5.
路易 《人权》2005,(3):56-57,55
2005年5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保障公民依法参加审判活动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充分体现了人民参与司法、人民管理国家的特点,对于扩大司法民主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历史沿革新中国建立以来,人民陪审员制度经历了从建立到取消、从恢复重建到改革完善的几个发展阶段。1949年9月,当时起着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首先将人民陪审员制度作为一项基本司法制度规定下来,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依照法律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把…  相似文献   

6.
吴光祥 《群众》2022,(2):63-64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下简称《共同纲领》)一直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随着政治建设任务的加强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到来,制定宪法成为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毛泽东的亲自领导下,1952年底宪法起草工作启动,经过多次修改,1954年9月诞生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  相似文献   

7.
覃世进 《当代广西》2008,(10):33-33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第51条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普选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由地方各界人民代表组成的会议叫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分为特邀代表,政府代表,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机关、部队的代表和按地区产生的代表。代表的产生,有的由各界人民按单位自行推选,有的由地方人民政府邀请。凡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赞成《共同纲领》,年满18周岁的公民,除患精神病及被剥夺了公民权利的人外,都可以当选为代表。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根据政协共同纲领的规定而采取的向人民代表大会过渡的过渡性措施。市、县、市辖区及区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初期是联系群众和传达共产党政策的协议机  相似文献   

9.
王松苗 《天津人大》2009,(11):48-48
“没有法制,就不成为一个国家”,建国伊始,董必武就在党内最早提出了“按法律办事”的思想。1949年9月通过《共同纲领》,1950年颁布《婚姻法》,在第一波立法高潮中,毛泽东等领导人民于1954年制定了《宪法》。  相似文献   

10.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保证了我国各民族的团结平等,保证了我国各个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治久安。实践证明这项制度是成功的,要不断坚持和完善。那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何时确定下来的呢?我认为应该是在1949年筹备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期间,毛主席、党中央主持起草《共同纲领》的时候研究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赵晓勇 《世纪行》2010,(11):15-16
<正>湖北省工商联伴随新中国建立,伴随新中国发展。1951年12月,在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湖北省工商联在接受和改造旧商会、旧工业会、旧同业公会的基础上成立。在建国初期,全省各级工商联积极组织工商业者学习《共同纲领》和国家政策法令,贯彻"发展生产、繁荣经  相似文献   

12.
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相似文献   

13.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人民长期革命斗争的产物。早在1940年,毛泽东同志在总结我国革命政权建设经验时就明确指出:“中国现在可以采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代表大会、区人民代表大会直到乡人民代表大会的系统,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政府。”1949年制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以后在各部宪法中,又对它作了更为明确的规定,使之得到逐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建国以来修改宪法的历程是一部生动的法制史随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制定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建国以后,从1949年到1953年,我们按照共同纲领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深刻总结了党领导法治建设的伟大成就。《决议》多次提及了我国宪法,包括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五四宪法、现行宪法和2018年宪法修正案,以及依据宪法和基本法解决香港问题,反映了党领导人民推进宪法制度建设的重大成果,彰显了宪法在国家治理和推进国家法治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开辟了新的纪元。农工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遵循《共同纲领》,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服从服务于人民民主政权建设、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改造,为推进社会主义革命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
任严 《中国人大》2010,(9):51-51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新中国的国家政权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明确提出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了新中国初期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王松苗 《楚天主人》2010,(11):42-42
"没有法制,就不成为一个国家",建国伊始,董必武就在党内最早提出了"按法律办事"的思想。1949年9月通过《共同纲领》,1950年颁布《婚姻法》,在第一波立法高潮中,毛泽东等领导人民于1954年制定了《宪法》。但云谲波诡,年轻的共和国一度放弃了法律之治而选择了政策之治,带来了无法可依的十年动乱。痛定思痛。1978年12月,邓小平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将共和国拨转到法制的轨道上来。1979年,《刑法》等7部法律一次通过,第二波立法高潮悄然而至,《民法通则》等唤醒了中  相似文献   

19.
革命在近代中国具有特殊的地位,从《共同纲领》到现行宪法均规定了革命,构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宪法话语。现行宪法中的革命有多重含义,主要包括作为确认改变社会性质的革命、非暴力形式的自我完善的革命、作为政权取得正当性证成的革命以及作为一种价值追求的革命。在规范意义上,宪法上的革命规定具有确认性规范、授权性规范和权义复合性规范三重特性。宪法上的革命如要充分发挥其作用首先要理解现行宪法为国家发展和变革预留的空间,进而探寻由执政党、不同的国家机关以及人民群众参与的革命规定的实践机制,最后是要发挥宪法作为根本法的作用,为革命作用的发挥划定边界。  相似文献   

20.
开罗第二次不結盟国家会議:值此第二次不結盟国家会議召开之际,我謹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且以我个人名义,向会議表示祝賀。一九六一年第一次不結盟国家会議对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爭取民族独立和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起了积极的作用。我們高兴地看到,这几年来許多国家取得了独立,多数新独立的国家都宣布奉行和平中立的不結盟政策,他們希望这种政策有助于根絕殖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