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奴才进化论     
晚上看电视,和坤跪在乾隆面前说:“奴才办事不力,奴才该死!” 女儿问:“什么是奴才啊?谁是奴才啊?”  相似文献   

2.
上上签 《法制博览》2011,(14):33-33
赶集网花了四个亿,请姚晨代言并将广告投得电视上公交地铁上满目皆是,谁知道它的竞争对手突然从“姚晨骑着驴去赶集”的广告里绽放天才灵感创意,注册了一个赶驴网。赶集网的口号是:“赶集网,啥都有。”赶驴网则是:“赶驴网,啥没有?”一时间,赶集网广告吸引的客户多不明就里地误人藕花赶驴。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我去俄罗斯联邦的图瓦共和国游历。在该国的首都克孜勒市,星期天的大街上行人稀少。这里的人们经济富足,虽然商店里的物品并不奢华——这是对照西方社会的消费观念而言。然而到哪里去找他们的国民呢?当时我们要制作一档电视纪录片,我是主持人。电视的特点是到处找人,和人没完没了地说话。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际权威专家测试,一个人对电视节目的强烈兴趣最多只能持续四十五分钟,一旦超过,就会精神涣散。因此,不管是哪个国家和地区拍摄的电视连续剧,每集的时间长度都是四十五分钟,极少例外。也因此,国际间电视连续节目的买卖,也以每集四十五分钟为统一计价基数。我买回彩电的当晚,便应验了权威专家的测试。那晚我是这样看电视的:电视报上预告二十点十五分有一个叫《××续集》的连续剧在某台播映。为了看这个大名鼎鼎的节目,我匆匆忙忙调好频道。预告时间过了四分钟,广告播完,我正准备开开“续集”的眼界,屏幕上推出节目!《××大赛花絮》。“花絮”播完,做广告;广告做完,推出《××旋律》;“旋律”播完,做广告;广告做完,播“续集”特约广告;“续集”特约广告做完,这才  相似文献   

5.
有个孩子在国内上大一时被交换到美国的一所州立学校读半年书。他来了后喜欢得不得了,于是不想同国,决定申请在这所大学当正式学生。为了这件事情.他托熟人找到我。大家电话聊了一个小时。他的第一个问题是:“我选什么专业?”我则问:“你想上哪个大学?”他觉得我没有回答他的问题,我则觉得他的问题有点莫名其妙。  相似文献   

6.
淘东西     
《工会博览》2013,(33):36-36
朋友带我来这里看玩具,虽说已经二十好几的人了,可作为女生,天生对毛绒玩具就没有抵抗性,嘿嘿,估计很多姐妹跟我一样吧!  相似文献   

7.
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儿子望着他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你怎么知道?”“她没有骂人。”  相似文献   

8.
徐翔麟 《法制博览》2008,(20):49-49
第一次监考,时间:1981年6月30号。地点:山村小学。科目:小学语文。发好试卷,我坐在讲台前看报,偶尔听到:“老师,他把头歪到那边去看。”我只看了一眼,那学生红着脸很委屈地说:“我没有偷看,就是看了一下窗外。”学生两人一桌,各自边答题,边用手捂住答案。考场内很安静。考后我被评为“优秀监考教师”。  相似文献   

9.
海青  周文燕 《法制博览》2008,(24):38-38
走在大街上,可说是满眼皆“性感”,报亭张贴着醒目的美女封面,海报灯箱上各种商品代言人变换着表情、姿势和衣装,商场中林立着巨幅美女广告……这些无处不在的性感美女天天在暗示人们:来消费吧,人人都可以变得像这样性感。套用一句我们熟悉的话来形容今天的性感现状:世上或许本来有性感,“性感”的人多了,也就没有了“性感”。  相似文献   

10.
经济界有一句名言:“想推销商品而又不做广告,犹如在黑暗中向情人递送秋波。”我们是生活在一个五颜六色的广告世界中。在我们的周围:电视、电台、期刊杂志乃至路上奔驰着的汽车车身上,哪里没有广告的形象和声音呢? 如果在竞争日益激烈,产品的种类日益繁多的情况下,你不注意利用广告宣传,你的商品也许就如同 "在黑  相似文献   

11.
干部的味儿     
各种戏曲的“走台步”,什么“虚拟动作”、“程式动作”等,都得靠演员练好些年,我们今天有些干部走的“台步”,无师自通。一个小伙子朋友和我叙话,他说:“我对一些干部身上的味儿,有研究。哪一级的,权大权小,权虚权实,都写在身上。我一看,就知道。”我说:“旧社会相面的,靠一看二问。”他说:“今天的,不用问.”我说:“人也怪,为什么自己是个什么角色,哪一级,哪一职,都随时随地想着,并随时随地表演出来?”小伙子说:“这叫存在决定意识。当然在家里不摆,在老子面前不摆!”  相似文献   

12.
郑贺秀 《法制博览》2011,(16):F0002-F0002
电视真是个好东西。有了电视剧以后,电视更成了好东西了。晚上酒足饭饱,窝进沙发,手执遥控,把百余套节目“抡”上几圈,成了笔者多年来看电视的习惯。  相似文献   

13.
去年电视台播过一部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片头是葛优、吕丽萍对着一个矿泉壶若有所思。当时很多人还看不明白.不知道这组镜头原来是给百龙矿泉壶做的广告,没什么其他意义。一年过后,全国上百家电视台开始播电视巨型片集《京都纪事》,这次大家算看明白了,不仅片头加的那四组镜头是广告,而且片中凡出现“JDC空调”、“乐百氏奶”的场景也都是企业“特约录制”。企业“进入”电视屏幕,如从1979年上海电视台播出大陆首则电视广告算起,已有10几个年头。广告、赞助播出、协办、特约播映等等形式,也已不算新鲜。但企业形象直接以有偿  相似文献   

14.
智珠粒粒     
力学是研究物质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有一次我看了一个新加坡人训练鳄鱼的电视节目,电视镜头上,一条鳄鱼咔嚓一下咬住了一个人的胳膊。讲解说,鳄鱼上颚与下颚咔嚓那一下,相当于50公斤的力。权力力学与物质机械运动不同,其他力可以计算,惟独权力的“力”没法计算。任何物质运动和机械运动产生的力,都没有权力的魔力。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南风窗》1997,(5)
说起我与《南风窗》的相识,真是一段有“缘”的故事。去年底,我在厂内订了11份杂志,当时并没有订阅《南风窗》,而是另一份青年刊物,却因写错了邮政代号而成了《南风窗》。拿到《南风窗》,我感觉从来没有一本杂志能像《南风窗》那样令我看后心动。我是用了整整一个晚上的时间细细地品读,深深沉醉在刊物之中。没想到这一“错”竟“错”出了这么一本了不起的杂志  相似文献   

16.
一天晚上,我们全家人正在吃饭,门铃响了。我打开门一看,外面站着一个神情诡秘的陌生男人。这个人像影子一样钻进厨房,坐在了椅子的扶手上。他先戴上眼镜,然后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拿出一沓纸。  相似文献   

17.
盛夏7月,电视里节目多多,这边大汇演,那边连续剧,还有看不完的这大赛那大赛。而一条不起眼的广告,便悄悄地穿插于黄金时间里,荧屏上先是出现了两袋包装相似的“金象”牌大米,旁白里便警告人们买袋装米要认清真假。一位家庭主妇看了电视便惊叫:“不得了不得了,怎么连大米也有假的。”消委会倾巢出动广州河南,一对高级知识分子家庭,长年累月拿粮本在粮店买米,这一天,一位远在东北的老同学来作客,妻子咬咬牙,拿出40元钱,对丈夫说:“买包好米待客吧。”米买回来了,35元5公斤,比粮店贵了5倍多,谁料客人来的那天晚上,丰富的晚餐桌,只听到一片“嘎吧嘎吧”咬沙子的声音,热情的主人立时变成了大红脸。问题便出在这袋高级大米上。  相似文献   

18.
朋友在报纸缝隙里看到一则征婚广告——女28,相貌绝佳,家境优越,事业成功,诚征4()岁以下男士。朋友顿起探究之心——什么人这样自信,敢用“绝佳”二字?历经波折,见到真人,朋友倒吸一口冷气。眼前的女子,何止“绝佳”,简直是“倾国倾城”,而且谈吐优雅、冰雪聪明。但就是情路坎坷,先后相处四个男友,都无疾而终。最后一个离开前,终于说了真话:“我很怕。”怕什么?  相似文献   

19.
奇特的墓碑     
佚名 《法制博览》2010,(20):67-67
社会新闻一则:南京一位单身爸爸,为俘获女友芳心,向女友做出承诺:“我对你是一心一意的,结婚后我的房子车子存款都是你的……如果我们离婚,我净身出户。”他以为这一招可以留住爱情,却没想到,结婚5年后,女方提出离婚,根据他们的婚前协议,女方拥有所有家产(包括婚前和婚后的),这男人不得不净身出户,真是太惨了……  相似文献   

20.
广告的幽默     
我常身穿某某产品(企业)的广告衫在这个城市走来走去,绊了一下,跌倒在地,手心触到的不是泥沙仍为广告!我举目四顾,见广告正铺天盖地而来占领着大都市的每一寸空间。我相信,只要蚊子还在这个城市飞,那么聪明的广告商是会打它主意的,等着瞧。我于是像庄生梦蝶一样做了个梦,梦醒后不知广告是人,抑或人是广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岁月不需要广告。社会走向都市化国际化了,才需要传播需要沟通需要广告。广告伴我行伴我眠,不看白不看,日久生幽默。道可道,非常道。本栏的开辟,亦非广告“常道”。——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