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字长征     
部队参加长征的红军部队,以各路军出发时计算,有3个方面军,2个纵队,7个军团,6个军,32个师。第1方面军(即中央红军)两个纵队即第1纵队(1梯队、2梯队、3梯队、4梯队),第2纵队(1梯队、2梯队、3梯队、4梯队)。5个军团即红1军团(1师、2师、15师)、红3军团(4师、5师、6师)、红5军团(1  相似文献   

2.
佚名  王攒 《乡音》2014,(6):33-34
李兴中(1890~1962),字时甫,化名李石父,河北宁河(今属天津)人。22岁入保定军校历任冯玉祥的参谋处长、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政;台部部长、十七路军参谋长、三十八军师长、九十六军军长、第凹集团军总司令新中国成立后.任河北省政府委员、省交通厅厅长,河北肖政协第一、二届副主席,民革河北省委主任。  相似文献   

3.
《春秋》2016,(3)
正1938年2月,日本精锐部队坂垣第五师团主力坂本支队及伪军刘桂堂部约2万余人,自胶济线南犯诸城、沂水、莒县,直扑临沂,以策应矶谷第十师团进攻台儿庄。2月14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电令庞炳勋第三军团(指挥海军陆战队)"以一部在海岸防守,以主力在临沂附近向诸城、沂水、蒙阴、费县附近游击",火速赶往临沂坚守。庞炳勋部虽号称一个军团,但实际上整个军团只有第40军一个军,第40军也仅辖第39师一个师。据时任第3军团第40军参谋长的王瘦吾回忆:  相似文献   

4.
《黄埔》2016,(1)
正第二次东征前,钱大钧任黄埔军校参谋长,并任教育长,负责黄埔军校的教育与训练,还兼任教导第3团团长。在第二次东征结束后的1925年12月20日,黄埔军校呈请调任钱大钧为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1师副师长(师长何应钦),兼任司令部参谋长。12月22日,钱大钧正式升任该职。不久,何应钦接替蒋介石出任第1军军长,钱大钧也接替何应钦担任第l师师长。此后,军事生涯发迹于黄埔军校的钱大钧在国民革命军中  相似文献   

5.
陈宇 《黄埔》2023,(5):41-46
<正>蔡申熙,红军高级指挥员,革命生涯极其短暂却绚丽多彩。他的军事生涯起始于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后逐级升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后任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师参谋长、广州起义部队团长和市公安局局长、中共江西省委军委主席、长江局军委会主席。他军事生涯的巅峰在大别山区时期,对鄂豫皖红军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红15军主要创始人,还曾任红4军第10师师长、彭杨军政学校校长、  相似文献   

6.
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委员会常委、祖国统一与对外联谊会副主任,黄埔军校江苏省同学会理事,江苏省台属联合会理事吴鹤云同志离开我们已经13年了,但他谦逊质朴、平易近人的风貌,时常展现在我们面前。一吴鹤云,福建省莆田人。从小聪颖过人,好读英雄传记,敬慕爱国先贤。受孙中山先生救国救民伟大精神感召,1928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步科。1929年毕业后,分配驻守皖南,在国民党第五十军服役。1932年考入陆军大学十一期。先后担任国民党第三战区参谋处上校科长,军务处少将副处长,三十七军团的二十五军、五十军、二十三集团军少将参谋长,五…  相似文献   

7.
王海涛 《两岸关系》2003,(11):24-26
许历农是台湾政军界知名人士。1921年出生于安徽省贵池县。历任团长、马祖守备区指挥部参谋长、副师长、第2军副军长、第20军军长、政治作战学校中将校长、第6军军团司令,1981年任金门防卫部司令,1983年5月任“总政战部主任”,晋升陆军二级上将。1987年任“行政院退辅会主委”。1988年当选国民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中央常务委员。至今仍担任“国统会副主任委员”。政治上主张统一,坚决反对“台独”。因认为李登辉搞“台独”和对李所领导的“变质的国民党感到失望”而脱离国民党,认为“李登辉是出卖台湾的魁首”。于1993年成立了新同盟会并加入新党,被新党奉为精神领袖。多年来为了中国和平统一和反对“台独”而奔走于海峡两岸和世界各地。今年9月率新同盟会参访大陆,本刊特邀记者随团进行了全程采访。  相似文献   

8.
良驹 《黄埔》2007,(5):24-27
1937年5月,黄埔五期学生郭汝瑰到常德任国民党十八军十四师参谋长,开始了他多年军校学习后的战场指挥谋略实践。  相似文献   

9.
陈锋  陈玥涵 《传承》2013,(4):21-21
黄子荣(1895—1935),又名黄猛,壮族,广西宁明县城中镇中华街人。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连长、营长、团长,红三军团第二十师师长、军参谋长,军团教导总队教务主任等职。长征途中过草地时不幸牺牲,是二万千里长征路上牺牲的红军高级将领之一。  相似文献   

10.
陈锋  陈玥涵 《传承》2013,(6):21
黄子荣(1895-1935),又名黄猛,壮族,广西宁明县城中镇中华街人。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连长、营长、团长,红三军团第二十师师长、军参谋长,军团教导总队教务主任等职。长征途中过草地时不幸牺牲,是二万千里长征路上牺牲的红军高级将领之一。黄子荣出身贫困家庭,读五年私塾,因家资不济,被迫辍学。他自小习武,身体强壮。22岁时离家从军,投旧桂系陆荣廷部当兵,作战机智勇敢,很快提升为中尉排长。此间接触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深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王权裕 《黄埔》2013,(1):35-37
1942年3月,日军开始进攻缅甸,企图截断我对外交通线滇缅公路。中国政府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组成以第五军、第六军、第六十六军的中国远征军,以罗卓英为司令长官,第五军军长杜聿明为副长官,受中国战区参谋长美国史迪威将军的节制,浩浩荡荡,入缅参战。当时,我在第五军所辖新编第二十二师炮兵营第二连当排长。部队由云南的楚雄运入缅甸,  相似文献   

12.
《春秋》1995,(4)
石友三,字汉章,一八九一年生,吉林省长春市人。一九○八年投军,后来投靠冯玉祥的西北军,成为西北军的骨干将领之一。在军阀混战时期,石友三三次背叛冯玉祥,后来又投蒋(介石)反蒋,投张(学良)反张,翻云覆雨,朝秦暮楚,被称为倒戈将军。抗战期间,他勾结日军,进攻八路军和抗日根据地,后在国民党内部倾轧中被蒋介石秘令卫立煌指使石的部下高树勋将其杀害。但抗战初期,石友三在山东与中共密切合作共同抗日的经历却鲜为人知。抗战爆发后,石友三的部队改编成宋哲元的第一集团军第一八一师。石友三任师长,之后,率部参加了抵抗日军的战斗。一九三七年底,石友一二被蒋介石任命为第六十九军军长,并将高树勋的新编第六师划归该军建制。一  相似文献   

13.
郭相彦 《黄埔》2009,(3):15-17
黄埔第五期生郭汝瑰,1907年9月15日生于重庆市铜梁县永嘉乡达昌池一个家道中落的“书香”之家。曾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二十四期。“九·一八”事变后忿然退学回国。1932年3月考入中国陆军大学第十期。1935年以全校成绩第一名毕业,进入陆大研究院深造,并担任陆大战史教官。1937年5月正式调离陆军大学,到常德国民党十八军十四师任参谋长。  相似文献   

14.
廖运周,1903年生于安徽南部凤台县。河南中州大学肄业,黄埔军校第五期炮科毕业。192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直属炮兵团见习,第25师75团1营参谋。参加南昌起义,任25师75团团部参谋、连长。他此时所在的部队,正是叶挺的部队。起义军南下潮汕失利后,廖运周到了南京。1928年后在周恩来的安排下秘密潜入国民党三十三军从事兵运工作。他是我党杰出的地下党员,长期忍辱负重战斗在敌人内部,曾先后任团部副官、师部副官长、团长等职。1933年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后升任国民党军少将旅长、副师长、110师师长。1938年恢复中共组织关系,在其任师长的110师建立中共秘密师党委。1946年任110师中共地下党委书记。1948年淮海战役期间,廖运周率110师师部和两个团5000人起义成功,对我军取得这次重大战役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炮兵学校校长兼党委副书记、吉林省体委主任、民革中央委员、民革中央常委、中央监委副主席,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和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6年病逝。 作为我党我军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廖运周最重要的经历至少有两段,一段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段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  相似文献   

15.
《黄埔》2016,(5)
正用兵如神露锋芒1930年冬,国民政府中央军教导第2师改番号为陆军第4师,师长是徐庭瑶。该师第11旅(后改为独立旅)旅长是关麟征(黄埔1期),第11旅第21团(后改为第1团)团长是张耀明(黄埔1期)。覃异之(黄埔2期)任第21团第2营少校营长。1931年7月19日,原西北军冯玉祥部将石友三通电反对蒋介石,  相似文献   

16.
1943年秋,侵华日寇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亲自策划,对我太岳军区根据地进行了一次蓄谋已久、规模最大、最为残暴的“铁滚扫荡”,妄图消灭我根据地有生力量,建立所谓“山岳剿共实验区”。冈村宁次向东京参谋本部夸口说:“这次扫荡要迫使太岳共军在黄河岸边背水作战,不降则亡。”因此,敌参谋本部非常重视冈村宁次的这一“杰作”,由其亲任总指挥,并调集了日寇第一军的69、62、37师团共16个大队和伪剿共军第二师及第一师的一个团,共两万余人。又从各地抽调近200名军官,组成“将校军官战地参观团”,由少将旅团长服部直臣带领前来太岳前线观战。冈村宁次令其第一军军长吉木于9月28日亲抵临汾,军参谋长花谷森  相似文献   

17.
田浩存 《春秋》2014,(5):42-43
正1926年9月,冯玉祥于五原誓师,宣布西北军(西北军于1924年称国民军)参加北伐。1927年5月,冯玉祥就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随后,冯玉祥率部由西北取道西安东进,与北伐军会师于河南。1927年秋冬,冯玉祥部与奉系军阀、山东军务督办、山东省长张宗昌,在以曹县为中心的鲁西南以及陇海铁路一线展开了拉锯战。1927年秋,冯玉祥命令郑金生为总指挥,攻打张宗昌部占据的徐州,命令军长姜明玉率两个师(师长范龙章、李节如)约1万余人,进攻张宗昌部军长靳玉娥驻守的曹县城。靳玉娥见寡不敌众,弃城北撤。  相似文献   

18.
赵尔谦     
《黄埔》2012,(5):12
赵尔谦,男,1919年出生,93岁,回族。1938年1月考入中央陆军官校第十五期桂林分校回民大队步兵科毕业。1940年任第三军二十四师少尉排长参加中条山突围战斗。1941年任第三军新疆警备师第十四兵团上尉连长中校参谋等职。1953年至1958年在北京朝阳门小学任教员,后被错划成"右派"下  相似文献   

19.
1945年4月下旬,正值豫西西峡口战役中期,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八师奉命由合阳向洛南推进待命。5月初,又奉命增援西峡口以西、公路以北二十七军正面作战。当时西峡口前线的战况如下:公路南方豆腐店附近,日军一一○师团主力被八十五、七十八军包围在川道之内,形势对我极为有利;公路以北二十七军正面,日军以一一○师团一三九联队为骨干的攻势,非常猛烈;全线战况,万分紧急。西峡口战场最高指挥官是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王仲廉。当时我在二十八师任作战参谋,师长王应尊是我在军校受训时的大队长。因参谋不能亲临前线作战,我向师长请求调我带兵到第一线…  相似文献   

20.
1937年,我在陆军大学毕业后,仍回到廖磊的第二十一集团军总部任中校作战参谋。台儿庄会战前夕,参谋总长白崇禧手谕,将我调第五战区李宗仁长官部参谋处供职。我的任务是:遵照李长官的指示,在参谋长徐祖贻领导下,与其他参谋共同制订作战计划;战后作战绩记录,向上级汇报。我经历了这次会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