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山舰是以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一代名舰,曾经历中国近现代史上护国讨袁、孙中山先生广州蒙难、中山舰事件、武汉保卫战等重大历史事件,1938年10月24日,中山舰在抗击日军机群的战斗中,其舰体受重创后沉入长江金口水域,舰长萨师俊等25名官兵也壮烈殉国。可以说,中山舰是“半部近现代史”、“一部爱国主义教科书”。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知道得最多的是沉没在长江金口水域的中山舰,而对中山舰抗日阵亡将士墓地的确切位置却因年远失记而语焉不详。作为中山舰抗战殉国地的金口镇,我们在全面启动中山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工程建设中,也和一些热心人一起,怀着对中山舰及其抗日阵亡将士无限崇敬、无限缅怀的心情,对中山舰抗日阵亡将士墓地进行了艰苦曲折的寻访工作,终于找到其确切的位置,重新拾回了这页珍贵而沉重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从1966年4月5日到1988年5月3日,有关部门对“中山舰”进行了多次探测打捞,然而时至今日,这艘富有传奇色彩的战舰依然沉匿江底,难见天日。 饱经忧患“中山舰” 1938年秋,与一代伟人孙中山结下不解之缘的“中山舰”奉命调入长江,阻止日军炮舰沿江西进。10月24日,“中山舰”在距武汉25公里的长江金口水域巡防时,发现10多只军火运输船正遭到6架日机的轮番轰炸,于是与友舰“江陵号’”一起炮击敌机。激战中,敌机虽  相似文献   

3.
中山舰魂祭     
中山舰,经金口打捞出水到维修竣工,现已巍然屹立在湖北船厂修船平台上。这座炎黄子孙心中的一座丰碑,它经历了讨袁护国、反段护法、孙中山广州蒙难、中山舰事件及武汉保卫战等5大事件,真可谓阅尽人间沧桑。它是我国近现代内忧外患历史的缩影,也是中华儿女革命斗争的写照。 登上军舰,见到威武的大炮,庄  相似文献   

4.
在武汉,我们终于见到了令人魂牵梦绕的中山舰。它那饱经沧桑和战火的斑驳、负伤的舰体仍以原貌高高地挺立在船厂维修台上。参观者络绎不绝,围着它转了一圈又一圈,希望看出它的神秘、庄严和光彩。船尾两侧的铜铸正楷“中山”二字,凝聚着全中国人民的敬意。 中山舰,服役25年,中经多次政治风云,特别是1922年孙中山避难和1926年“3·20  相似文献   

5.
为纪念武汉抗战和中山舰遇难60周年,湖北大学、海峡两岸关系与国共关系研究会(筹)、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和武汉市文物管理办公室联合主办了题为“纪念武汉抗战暨中山舰遇难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1998年10月24日至26日在湖北大学举行。来自加拿大、日本和海峡两岸的140余名专家、  相似文献   

6.
1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在广州一手制造了“中山舰事件”。这是一次不流血的反革命政变。 这年2月26日,蒋介石突然扣留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师长王懋功,第二天将他押送出境,改派自己亲信刘峙担任卫戍广州的第二师师长,首先清除他实施反革命的后顾之忧。随后,3月中旬派黄埔军校驻省城广州办事处主任欧阳钟手执他的命令,通知海军局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速派有战斗力的军舰到黄埔听候调遣。当李之龙派中山舰开到黄埔后,立即谣言四起,说是要劫持蒋介石等等。3月19日晚上8时,蒋介石派人密邀亲信阵肇英、徐桴、欧阳格“筹商对策”。经过一番密谋,蒋介石于次日凌晨以“共产党阴谋暴动”为由,在广州卫戍司令部宣布紧急戒严,占领海军局,扣押中山舰。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苏联空军志愿队大队长库里申科在武汉保卫战中牺牲之说十分流行。在最近举行的“纪念武汉抗战与中山舰遇难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仍有部分学者持这一说法。  相似文献   

8.
蒋介石是大革命中的突出人物。他始则利用孙中山的信任,担任广州黄埔军校校长,在军校内部大力培植亲信力量,又利用国民党内部左右两派的斗争,逐步取得了政治和军事大权。继则,他对参加到国民党内来的共产党人实施排挤和打击政策,先后发动了“中山舰事件”和策划“整理党务案”,把中国共产党人从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岗位上赶下去。 1926年7月,郭沫若决定“投笔从戎”,到北伐军政治部去当一个宣传科长。有意思的是,这个宣传  相似文献   

9.
1998年10月,是武汉抗战60周年,也是一代名舰中山舰遇难60周年。10月24日,来自加拿大、日本和海峡两岸的140余名学者在武汉市湖北大学聚集一堂,举行纪念武汉抗战暨中山舰遇难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对武汉抗战与中山舰举行研讨会尚属首次。此次研讨会是武汉地区史学界继辛亥革命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后一次高规格的盛会。  相似文献   

10.
黄埔军校,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合作时期,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共帮助下创办的军事学校。因校址在广州黄埔长洲岛,故世称“黄埔军校”。该校于1924年5月成立。规定学制三年,后缩为六个月。1925年起,还先后在潮州、南宁、武汉、长沙  相似文献   

11.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诬蔑国民党海军局代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指挥的中山舰要炮轰黄埔,共产党要暴动,借以宣布戒严,派兵逮捕和监视共产党人,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和苏联顾问办事处,从而在广州制造了“中山舰事件”,拉开了蒋介石集团反共分裂的序幕。中山舰事件发生至今已70多年了,然而该事件扑朔迷离,它的许多疑团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关  相似文献   

12.
在广州,从1917年至1927年的十年之间,中国国民党几次在此建立过政权。计有:1917年,“护法”国会议员南下,召开国会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陆海军大元帅,在广州设立中华民国军政府;1920年,粤军自闽返粤,孙中山恢复军政府,并于翌年被国会非常会议选举为大总统,在广州设立中华民国政府;1923年,孙中山组织“讨贼军”,驱逐了陈炯明,在广州设立大  相似文献   

13.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革命形势迅速高涨,但在统一战线内部却出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争夺革命领导权的斗争。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8月,国民党右派在广州暗杀了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此后,国民党内新老右派的活动更加猖狂起来。国民党二大后,蒋介石利用已经窃取的重要权力,加紧了篡夺革命领导权的活动,先后发动了“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武器,捕杀工人和共产党员。随后,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也相继发生反革命大屠杀。同时,奉系军阀也在北京捕杀共产党  相似文献   

14.
孙文主义学会的生发消亡与广东地方政局同频共振。孙中山逝世后,粤籍右派势力与港英当局制造“赤化”“共产”的谣言舆论是学会发展的重要语境,廖仲恺被刺、国民党二大和中山舰事件是学会发展的三个节点。他们在国民党二大上未能成功地让共产党在国民党中公开透明,于是联合广东内外右派势力采用非正常手段改变国共关系,中山舰事件由此爆发。事后,虽然黄埔孙文主义学会解散,但广东其他县域的孙文主义学会仍绵延不绝。学会的发展历程,展现了国共关系转变的下层动力以及国民党左右派对国民革命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15.
高凌云 《党史博采》2001,(11):31-33
邓演达,字择生,广东惠阳人,1895年生.1909年入广东陆军小学,后被吸收为同盟会员.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参加革命军,积极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1924年春,他积极拥护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担任黄埔军校的筹备委员.1926年,在中国国民党二大上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担任黄埔军校的教育长.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后,他指责蒋之所为,遭到拘禁,后被调离黄埔军校,任潮州军分校教育长.他忠实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支持农民运动,是当时武汉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邓演达公开谴责蒋介石的反革命行径,辞职离开武汉.并组织力量策动反蒋.1931年8月于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旋即押解南京,11月29日被秘密杀害.  相似文献   

16.
1926年3月18日,时任黄埔校长的蒋介石与军校内孙文主义学会蓄谋,在蒋结拜兄弟欧阳格(时任海军学校教育长),以学校驻省办事处名义,命令海军局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调中山舰至黄埔港待命.当中山舰开至黄埔后,蒋介石竟否认有过调令,竟诬称中山舰擅入黄埔,是“共产党员阴谋暴动,要推翻国民政府”.并于20日晨3时宣布戒严,断绝广州内外交通.逮捕了李之龙,并拘捕了黄埔学校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的全部共产党员达40余人,解除了省港罢工工人纠察队的武装,并将第一军党代表周恩来软禁起采,逼迫其为首的共产党员退出第一军.这就是历史上闻名的“中山舰事件”.中山舰,原称永丰舰,是清末(1910年)由海军大臣载洵与海军统领萨镇冰在日本三菱工厂订购的一艘护卫舰.  相似文献   

17.
“中山”舰是我国近代海军史上的一艘著名军舰,在这艘军舰上所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如孙中山先生登舰避难、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以及抗战初期该舰被日军飞机炸沉等,人们知之颇多,但该舰为日本所造的历史却鲜为人知。 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中,清政府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海军元气大伤。这一惨败不但惊动了国人,也惊动了统治阶级。光绪皇帝在  相似文献   

18.
“周主任年轻有为,实在是 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 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陆军军官学校之初,任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戴季陶为政治部主任。但戴季陶辜负了孙中山的期望,他反对国共合作,歪曲三民主义,孙中山对他极为不满。 一天,戴季陶因和国民党右派分子张继争吵,“委屈”之余不辞而别。政治部无人负责,形同虚设,孙中山忧心如焚、食不甘味。  相似文献   

19.
蒋介石与"中山舰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宇 《广东党史》2003,(3):47-50
1926年3月2O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中山舰事件”(又称“三二○事件”)。从此,国共两党的关系急剧恶化,最终拉开了“四一二”反革命事件的序幕。“中山舰事件”的发动者究竟是谁?对  相似文献   

20.
大革命时期,苏俄在华首席政治顾问鲍罗廷同蒋介石的关系比较复杂,此种关系经历了一个由融洽、破裂到对立的发展过程。中山舰事件之前,鲍罗廷把蒋介石看成“好朋友”。直到中山舰事件前夕,鲍罗廷在北京向苏俄观察团团长布勃诺夫提供的报告里,仍把蒋介石的第一军排在“可靠的”序列之中。中山舰事件后,鲍罗廷觉得蒋介石对他的态度大有今非昔比之感。此后,鲍罗廷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