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程艳 《求实》2006,(Z2):194-195
一、扩展行政救济的范围 (一)现行法律规定的行政救济范围 根据<行政复议法>第6条和第7条的规定,行政复议的审查范围限于具体行政行为和部分抽象行政行为.虽然复议法所规定的复议申请范围对原有行政复议条例有较大扩展,但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范围仍过于狭窄.只涉及到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而对规章、行政法规和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未作规定.根据<行政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不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但<行政诉讼法>第12条第2项和第4项又规定:"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及"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人民法院不受理.可见,<行政诉讼法>把可诉的行政行为限于具体行政行为,排除了抽象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已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列入立法规划,其修改的重点是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本文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对受案范围现行规定入手,结合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要求和相关国内外法律规则,作进一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便使该法在修改进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指行政诉讼法规定的人民法院可以受理哪些行政案件的范围,即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哪些行政行为享有司法审查权,又称行政诉讼主管。公安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公安机关和公安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在法定期限内,依法进行审理、裁决的活动。公安行政诉讼是我国行政诉讼的一种,受《行政诉讼法》规范和调整。因此公安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也是公安行政诉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安行政诉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确定受案范围的原则受案范围的确定,不仅涉及…  相似文献   

4.
行政诉讼判决 ,是指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终结时 ,根据事实和法律对行政案件实体问题作出的结论性处理决定。它是人民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的最终结果 ,也是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和当事人参加诉讼的结果的表现形式。 1 990年1 0月 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 54条规定了维持判决、撤销或部分撤销判决、履行判决和变更判决四种形式。从行政审判实践来看 ,以上四种判决形式已经难以满足司法审查实践的需要。因此 ,2 0 0 0年 3月 1 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若干解…  相似文献   

5.
行政事实行为与相关行为关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赔偿法》颁布实施后,行政事实行为所具有的独特价值才被真正认识。加强对行政事实行为与相关行为关系的研究是正确适用行政侵权责任法律规范的客观要求,它有利于推动行政法学研究向纵深发展,也是为将来在《行政诉讼法》修改时增加一种确认判决形式提供理论依据。行政事实行为是与行政法律行为相对应的概念,其与行政法律行为、违法行政行为、民事事实行为等相关行为既相互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行政诉讼制度是在民主宪政下,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司法监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违法行政行为侵害的法律监督制度,是行政相对人获得法律救济的基本途径,也是行政法保障公民权利的最后一道屏障。但是,我国行政诉讼法律制度起步较晚,198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尽管建构了我国行政诉讼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但由于当时在制定行政诉讼法时,还缺乏行政审判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正2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正式发布,对"民告官"案件规范进行了统一、明确和细化。"民告官"的原告资格认定。在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方面,根据《行政诉讼法》第25条第1款规定,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  相似文献   

8.
抽象行政行为是与具体行政行为相对应的学术概念,是政府重要的行为表现形式之一,在我国,现行的行政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都将其明确排除在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之外.虽然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规定可以对规范性文件进行附带审查,但是这样的规定依然改变不了对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不足和对行政主体行政行为监督不力的状况.将所有的抽象行政行为全部纳入到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必然之举.  相似文献   

9.
咨询台     
《先锋队》2005,(2)
问:政纪案件的被调查人是否可以委托律师担任代理人?答:根据监法复字(1992)7号的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的规定,律师的业务范围主要是作为代理人或辩护人参加诉讼活动以及调解、仲裁等非诉讼活动。监察机关依法查处政纪案件是行政机关的内部行政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不属于法院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同时,查处政纪案件也不属于调解、仲裁等非诉讼活动。因此,政纪案件的被调查人不能委托律师担任代理人。对于律师介入政纪案件调查活动的要求,监察机关可以依法予以拒绝…  相似文献   

10.
《国家赔偿法》颁布以后,行政赔偿的范围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术界争议的一个话题。然而我国学者对行政赔偿诉讼的研究多集中于正面论述哪些行为应当被纳入国家赔偿法的受案范围,很少从反面去研究哪些行为应当被排除在《国家赔偿法》的受案范围之外。而从行政赔偿的排除范围角度着眼,通过与行政诉讼的排除范围进行比较,从法律上提出了的行政赔偿范围扩大,具有重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受案范围派出了行政规定的可诉性,而《行政复议法》则有限制地解除了行政规定的可复性。为使两者统一,也为了更加有力地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应明确行政规定的“可诉性”,同时修改有关法律。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是建国以来第一部调整、处理官民关系,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法律。但由于这个法规本身具有分散性的特点,加之长期以来我国不重视行政法制建设、行政立法技术落后和行政人员执法意识淡薄等原因,决定了《行政诉讼法》的全面贯彻实施必将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为此我们必须重视对《行政诉讼法》实施条件的研究,为其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与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规定存在诸多缺陷,致使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受到诸多不适当的限制。随着我国行政法治的发展以及人权保护意识的增强,重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的呼声。重构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人文精神的支撑与指引,最大限度地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制度设计与安排。  相似文献   

14.
正全国人大常委会近日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对这部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民告官"法作出了重要修改。看点一:受案范围扩大【点评】经过20多年的实践,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已经不仅仅限于人身权和财产权,权利范围在单行法中不断扩大。"这是这部法在制度建设上的一个进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敬波认为,扩大受案范围是总体趋势,进一步明确列举可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形,可以避免法院借口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而不予受理。  相似文献   

15.
<规定>第7、8两条关于法律适用的规定在实践中较难操作,其中司法裁判依据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入世议定书>中承诺的相比,前者范围太小;同时,"参照"一词含义模糊,需要作出具体的解释.法律解释有专门的原则,<规定>第9条中的解释对象与<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及<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不一致,前者范围太窄.  相似文献   

16.
政策法规     
最高人民法院监察部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第二十一条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监察机关在调查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时,经县级以上监察机关领导人员批准,“必要时,可以提请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  相似文献   

17.
一、学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目的与要求《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仅次于宪法的二级大法。一切公共权力必须依法行使是现代法治的核心问题,行政权作为重要的公权力之一,必然也要依法行使。学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行政法制观念,认清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以充分发挥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在治理国家、促进改革和保障人权方面的重要作用。学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要求学员了解并掌握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理、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责…  相似文献   

18.
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并已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是继我国制定的《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试行)》之后又一部重要诉讼程序法。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贯彻执行宪法关于保障公民和组织合法权益的原则,维护和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加强廉政建设,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对我国行政诉讼立法的特点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与制约,主要是通过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来实现的。由于我国行政诉讼没有对合理性标准予以足够的重视,行政诉讼法对事实问题的审查规定了一个宽泛的标准,因而,实践中法官经常面临难以判断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困境。为此,法院对事实问题的审查应采取不同于法律问题的审查标准,应进一步确定行政诉讼事实问题审查的具体标准,根据判决种类,确定对事实问题的审查强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障公民的诉讼权利,真正实现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20.
佟珊  王伟 《实践》2006,(2):33-33
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标志着我国相对完善的行政诉讼制度基本建立,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相分离。《行政诉讼法》的实施不仅保护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且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行政法制化的进程。然而,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和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