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闻摘录     
<正>把群众当作永远的"考官"一到检查就紧张,一遇考核就焦虑……针对当前部分扶贫干部把迎检当负担的情况,一些干部分享经验时说,把群众当成永不撤离的检查组,迎好群众24小时的"检查",就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经得起任何方面的检验。群众是最敏锐的"监督眼",干部干得怎么样,群众感受最真切,最有发言权。倘若在服务群众过程中走马观花、蜻蜓点水,遇到检查、考核,当然就紧张、焦虑。相反,如果平时在工作中处处严格要求自  相似文献   

2.
《求是》2014,(5)
<正>在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一位领导干部在深入基层听取意见过程中发现这样一个反常现象:一些基层干部抱怨如今的群众"不听话"、不好管,常与干部唱"对台戏",甚至抵触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群众则抱怨一些干部"不像话",对群众冷暖不放心上,对群众诉求置若罔闻,甚至还对群众颐指气使,训斥辱骂,态度粗暴,没有丝毫公仆样子。  相似文献   

3.
正从密切联系群众上察"勤"。基层干部的"勤"更多的表现在走出机关、沉下身子,为群众实打实的解决问题。但是从实际工作看,仍有一些浮在半空,参与实际工作少,接触老百姓少,不惹事也不干事的"太平"干部,仍然存在一些名义下基层,实则充当"特派员"、"联络员"两边来回跑、坐不下、呆不住、群众意见大的干部。因此,从践行群众路线中识别考察干部的"勤",要把干部是否常"接地气"、经常密切联系群众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从解决群众切身问题上察"绩"。考察识别干部的"绩",就要看干部为群  相似文献   

4.
时下,一些基层党员干部习惯于坐在机关里办公,等群众"上门",群众便戏称他们是"坐诊干部"。长期如此",坐诊干部"与群众的感情就逐渐疏远,群众也就对他们敬而远之了。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关键在于坚持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努力做到为民惠民利民。为民要先知民,指导要先"知道"。领导干部要想了解真实情况,就必须变让群众"找上门"为自己"走上门",实现从"坐诊干部"到"出诊干部"的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5.
"主要联系困难群众、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是《云南省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的一个亮点,此举深受广大党员干部及群众的欢迎。老百姓把"锦上添花"视作"肥肉头上加膘",意即本身已经很好、很优越了,还要好上加好、优上加优,在困难群众急需帮扶的当下,守着一个东西"锦上添花",颇有些"不分轻重缓急"的意味。而"雪中  相似文献   

6.
党建视野     
《先锋队》2013,(4):30-31
江西安远县:建立群众诉求网上办公平台近期,江西安远县结合干部下基层直接联系服务群众"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利用信息化手段,自主研发了"民生诉求管理信息系统",对群众诉求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动"网上办公",显著地提高了群众诉求办理效率。  相似文献   

7.
党建信息     
正巴中实行群众(信访)工作"六零"机制巴中市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以深化群众(信访)工作"六零"机制为抓手,重点解决"末梢堵塞"问题,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基层干部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一是健全"全覆盖、零缺位"群众(信访)工作网络,形成"群众动嘴、干部跑腿"的新气象。二是服务上访群众"零距离",实行"点对点"跟踪服务,领导干部到基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三是推行网上信访"零成本",建立起受理、  相似文献   

8.
正一段时间以来,各地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深入践行为群众办实事的理念。有的地方织密"党群一张网",持续推进"智慧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为党员群众提供精准有效服务;有的地方开通"政务服务入户直通车",为行动不便的群众上门办事……在这一过程中,党员、干部思想受到了洗礼、素质得到了提升,群众也受到了教育、得到了实惠。  相似文献   

9.
党建短波     
正富裕县年度干部考核坚持"三突出"富裕县将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纳入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政绩考核体系:突出"民生相关",综合考评保障幸福感的客观实绩。在干部考核中引入幸福感指数评价指标,使一些群众期盼已久的民生实事得到较好解决。突出"满意调查",科学调查反映幸福感的主观评价。在实绩考核的同时,委托第三方统计部门独立开展公众满意度调查,突出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评价,客观全面地反映干部实绩。突出"群众认可",切实树立提升幸福感的政绩导向。工作中注重引导、强  相似文献   

10.
王舒 《实践》2014,(4):15-15
<正>近年来,通辽市科尔沁区牢牢把握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惠及百姓的工作理念,通过推行以"干部访事、群众说事、集中议事、承诺办事、及时督事、阳光评事"为主要内容的"六事工作法",有效地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优化了党群干群关系,为建设和谐科尔沁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干部访事,群众说事——干群关系"零距离"。规定每月第四周为31名副处级领导干部和1001名下基层干部"访事日",并统一印发了《民情日记》,针对社区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使居民上访变为干部下访,干部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做到"三访",即重点户每月访,特殊群体随时访,节假日必  相似文献   

11.
点头,表示友好,表示赞同,表示礼貌,也表示一份承诺,代表着一份责任。然而,在行政职场上,一些干部十分善于"点头",小至下级干部对上级领导的"点头逢迎",大至上级领导对基层群众的"点头示意",比比皆是。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点头",并不顾及这都体现了上下级之间的一份责任,能否完成这份责任,更是一次考验。深究一些基层工作中"点头干部"泛起的"点头现象",可以发现不少的问题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2.
<正>"把社区建成居民群众的乐园",是农一师十二团文明路社区主任郭云军追求的目标。几年来,他带领社区干部党员用自己的"真心、热心、爱心",换取群众的"开心、放心、顺心",以真诚的服务,体现心系百姓、关爱群众的为民之情。为搞好社区服务,他组织编制印发了便民服务卡,公开了服务内容和联系方式,不断优化为民服务形式。并积极开展了  相似文献   

13.
"背篼干部",长顺县敦操乡群众对乡村干部的称呼,自然而亲切。全乡34名乡村干部34个服务点,34个为人民服务的背篼,是密切干群关系的特殊载体,是服务群众的零距离方式。背篼里,背的是食盐、酱油、面条,是种子、化肥、树苗,随着背篼进入麻山深处的,是民生和发展,是鱼水情深。背篼干部身上,展现了基层党员干部真心实意服务群众的高尚品质、具体实在服务群众的优良作风、围绕发展服务群众的发展意识、坚持不懈  相似文献   

14.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抚顺市顺城区为了促进干部真心服务群众,确实转变作风,为每名下基层党员干部配发了"民情日记",并精心设计日记内容,在推动党员干部下基层、惠民生、转作风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一是记录走访情况,干部与基  相似文献   

15.
左惠琴 《江淮》2012,(8):37
组工干部作为"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管人才的人才",只有锻造忠诚于党、服务群众、公道正派、勤勉奉献、严谨务实的鲜明职业特征,才能赢得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忠诚于党是组工干部的第一要求。"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组工干部忠诚于党,对整个党员干部队伍讲党性、守信念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组工干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营山县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难找、事情难办、问题难诉、建议难提等问题,全面推行"民事代办制",变"百姓事"为"大家事"、"群众跑"为"干部跑",明显提高了基层干部的办事效能,探索出了一条全方位服务群众、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正台安县国家税务局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注重从转变职能、改进作风、优化服务等方面入手,扎实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着力解决在行政审批、办税效率、服务意识、办税负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落实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简化报表资料,提高办税服务效率,最大限度地便利纳税人,取得了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活动成效。创新服务,减少涉税资料报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以来,临邑县翟家镇党委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牢固树立"不以事小而不为,服务群众无缺位"理念,全力构建"123"为民服务体系,打造"微服务牵万家"党建品牌,为乡镇层面扎实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趟出了一条新路子。组建一支乡镇干部服务队伍,发挥服务群众"微能量"。让乡镇干部从机关走出来、沉下去,变"蹲机关"为"蹲田头",变等着群众上访为干部主动"下访",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需。一是年轻干部  相似文献   

19.
正色达县:正风肃纪紧盯四种"问题干部"今年以来,色达县在正风肃纪工作中聚焦整治四种"问题干部",以解决问题、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一是经商干部,严禁党员干部从事经商活动,从源头上防止党员干部利益冲突,着力解决以权谋私、与民争利的问题,推进源头治腐;二是"溜号"干部,强化干部管理,狠刹缺勤脱岗歪风,对迟到早退,无故缺勤脱岗,乡镇干部"走读",上班时间上网聊天、炒股、玩游戏、逛街购物等行为,予以严肃处理,纪检干部在基层检查干部作风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河北着力构建"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其中,776名领导干部因懒政怠政、能力素质差、群众满意度低等原因被认定为"不适宜担任现职",受到组织调整。长期以来,个别地区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导致一些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个别干部甚至漠视群众诉求,侵害群众利益。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