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RIPS争端解决机制下版权法之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RIPS争端解决机制是WTO成员国之间解决版权纠纷的法律依据,TRIPS下的版权争端解决机制对版权法有重要的影响,使得版权法呈现出趋向化和本土化交互发展的趋势,TRIPS争端解决机制也对我国版权法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WTO《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建立起来的争端解决机制是WTO最具特色的制度,被誉为WTO皇冠上的明珠。WTO争端解决机制在世界贸易组织的稳定运行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迅速有效地解决成员间的贸易争端,建立稳定、透明、可预见的国际市场秩序作出了突出贡献。WTO成立以来,WTO争端解决  相似文献   

3.
中国参与建立的区域贸易争端解决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TA争端解决机制是RTA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等实例出发考察了RTA争端解决机制对RTA运行的影响,并对CEPA以及我国对外签署的两个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和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中智FTA)的争端解决机制,作了分析。RTA争端解决机制是保障RTA正常运行的核心,作为一种新型的RTA,CEPA应当构建正式的争端解决机制。CAFTA以及中智FTA的争端机制基本上顺应了世界RTA发展潮流,但也应当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WTO的争端解决机制被誉为“WTO皇冠上的明珠”,而其中的司法程序是其最为核心的部分。WTO争端的司法解决是促使世界经济秩序从以“实力为基础”逐步发展为以“规则为基础”的保障。我国作为WTO新的成员方将利用其程序规则维护我国的经济权益,并将在参与争端解决的活动中推动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卢微微 《法制与社会》2014,(6):25-26,37
WTO争端解决机制是在GATT争端解决机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WTO争端解决机制作为向多边贸易体制提供安全及可预见性的核心制度,是成员方解决政府间贸易争端的强制性及排他性的合法渠道,是一种以法律规则为基础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本文试从GATT到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形成过程入手,并从争端解决方式,处理步骤,约束力方面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四方面对GATT和WTO下的争端解决机制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国情,对中国适用争端解决机制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金阳 《中国公证》2002,(4):22-23
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创立是经济全球化发展中最具有特色的贡献。与GATT的争端解决机制相比,新的WTO争端解决机制从一开始就更具有生命力,各国越来越遵守WTO所制订的争端解决机制规则。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TO争端解决机制是整个WTO体制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机制。中国入世后已经并将继续面临争端解决的重大挑战。如何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或主动出击,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分析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运行态势与《中国入世议定书》的规定入手,探讨中国的WTO争端解决对策以及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证据规则(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证据规则适用的背景入手 ,简要指出WTO争端解决活动中的证据规则对争端解决机制的重要性 ,结合WTO协定条文和专家组及上诉机构的报告等扼要阐述WTO争端解决机制证据规则的渊源。接着对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证据规则的内容予以提炼 ,集中分析证据的可采性、“法庭之友”摘要、举证责任、专家组的证据调查权及裁断权等主要规则。最后归纳WTO争端解决机制证据规则的特点 ,对其所代表的价值加以评析 ,指出其发展的方向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论GATT/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左海聪 《法学家》2004,(5):152-160
本文提出并论证WTO争端解决机制是一种国际司法体制的观点.文章首先论证GATT争端解决机制的准司法性;继而在给出国际司法体制的构成要件的前提下,从正面论证WTO争端解决机制是一种国际司法体制;进而对几种反对论(如WTO争端解决机制是调解体制;是仲裁体制;等等)提出了自已的反对意见;最后分析了WTO争端解决机制作为一种国际司法体制的独特性以及明确WTO争端解决机制独特司法性对我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虽然WTO争端解决机制加强了对发展中国家的保护,但发展中国家对该机制运用在整体上是落后与被动的。我国的情况更是如此。巴西、印度、墨西哥等发展中大国在这方面已远远走在我国前面。作为WTO的新成员.如何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1.
孙志煜 《政法论丛》2016,(4):119-126
中国-东盟自贸区争端解决机制从构建之日起未有成功案例呈现,导致学界对该机制的评价褒贬不一。从交易成本角度看,中国-东盟自贸区争端解决机制的存在对降低成员方间争端解决的交易成本有显著作用,即使遭遇实践困境,也不能轻言废弃。中国-东盟自贸区争端解决机制的制度变迁不能借鉴东盟争端解决机制的演进方式,规则完善并不一定能产生良好的制度实践。中国-东盟自贸区争端解决机制的困境破解需从两方面努力:一是遵循全球区域经贸争端解决机制的发展方向;二是对本土化实践有一定的归纳和提炼。从上述思路出发,调解程序的规则化是破解中国-东盟自贸区争端解决机制实践困境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2.
WTO成立至今,对世界贸易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主要取决于WTO各项规则的有效实施。而保证这些规则有效实施的则是WTO的争端解决机制。正是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出现,才使得各种贸易争端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有效解决。可以说WTO争端解决机制是整个WTO体制中的核心。本文指出争端解决机制的这种作用是由其本身的司法性所决定的,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方面就是争端解决报告执行的准强制性。  相似文献   

13.
论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证据规则(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WTO证据规则适用的背景入手 ,简要指出WTO争端解决程序及证据规则对争端解决机制的重要性 ,结合WTO协定条文和专家组及上诉机构的报告等扼要阐述WTO争端解决机制证据规则的渊源。接着对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证据规则的内容予以提炼 ,集中分析证据的可采性、“法庭之友”摘要、举证责任、专家组的证据调查权及裁断权等主要规则。最后归纳WTO争端解决机制证据规则的特点 ,对其所代表的价值加以评析 ,指出其发展的方向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WTO争端解决机制是WTO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GATT争端解决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和长处,在有效解决经贸投资领域争端方面前进了一大步。本文围绕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形成和发展、WTO争端解决的主要特点等进行分析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入世”与争端解决机制作出相应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5.
WTO争端解决机制虽然有许多关于发展中成员方的特殊和差别待遇的条款,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有不少障碍。我国在利用此争端解决机制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找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关贸总协定争端解决条款的起源拟定和内容评析左海聪关贸总协定争端解决条款即第22、23条是关贸总协定争端解决机制的法律基础,对这两个条款的研究是研究关贸总协定争端解决机制和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先决性工作。第22、23条与其他一...  相似文献   

17.
李洁宇 《行政与法》2014,(6):99-105
有拘束力争端解决制度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争端解决制度的第二步.穷尽第一步即争端方通过自身努力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或依靠外力如斡旋、和解、仲裁等之后才能适用。谊制度适用于南海争端。中国应在南沙群岛划定领海基线,运用跳出机制,申请临时措施,要求船员或船只迅速释放。依靠“历史性权利”声索海域权利等方面更好地利用有拘束力争端解决制度。  相似文献   

18.
张颖 《法制与社会》2010,(36):245-245,270
世界贸易组织(下文简称WTO)争端解决机制自成立至今已受理争端400余起,成为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的解决贸易争端的机制之一。在争端解决过程中,举证责任规则极为重要。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以实证方法为特色对我国利用争端解决机制的举证责任规则提出建议与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是落实《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重要组成内容,对于中国和东盟全面的经济贸易合作起到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该协议创设了富有自己特色的争端解决机制;与WTO争端解决机制比较而言该协议更能满足本区的需要在公平、合理的环境中和平、迅速、有效的解决贸易争端;其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提供了必要的法律基础和保障,为解决经贸纠纷、维护成员正当权益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构建是中国-东盟各国经济的合作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争端解决机制不仅包括成员国政府之间、成员国政府与另一成员国私人之间的投资争端解决机制,还应当包括成员国私人与另一成员国私人之间的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应当建立统一的司法协助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