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南风窗》2016,(13)
正对中国普通网友来说,若不是财长楼继伟针对美国批评的高调回应在朋友圈广为传播,今年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可能又被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举行的亚洲安全大会给霸住眼球了。论重要性,比起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的政府间旗舰级对话,由一家英国智库发起、将亚洲和西方防务部门高官聚在一起清谈的什么"香格里拉对话"确实不算什么事。但从香格里拉酒店  相似文献   

2.
中日关系事关地区和平与稳定。近来日本对华政策进行调整,在国际政治及安全层面遏制中国的同时,力图在经贸层面加强对华合作关系。日方呼吁开展日中高层来往、启动对华全方位对话交流,以政党外交探讨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合作意向,发声改善日中关系。中国一贯坚持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发展双边关系,呼吁日方放弃对华"两面下注"的做法,全面落实中日"四点原则共识",共同推动两国关系回到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3.
张凯 《当代世界》2014,(7):80-81
<正>一、从"亚信"到香格里拉对话,亚洲安全观引关注5月20—21日,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亚信"峰会)在中国上海举行,来自4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共商维护亚洲安全之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强调,亚洲国家应该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创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  相似文献   

4.
<正>新任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兼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费代丽卡·莫盖里尼(Federica Mogherini)于2015年5月31日在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会议上表示,截至2015年5月底,欧盟在全球有十个"战略伙伴"(strategic partner),其中四个在亚洲,日本、印度、韩国和中国是欧盟在亚洲的战略伙伴。全球治理事关眼下,更关系未来。中欧能否或如何强化处在十字路口的全球治理而成为真正的战略伙伴,则显得十分重要。[1]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6月初,第15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亚洲安全对话)在新加坡举行。香格里拉对话会最初于2002年由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创办,旨在宣扬西方防务外交理念,介入亚洲安全事务,维护西方的安全和战略利益。香格里拉对话会体现的西方防务外交与中国的军事外交在理念和实践上存在根本上的差异。新形势下,中国应积极开展军事外交,坚持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处理问题,反对西方的防务外交。  相似文献   

6.
储昭根 《南风窗》2013,(13):78-79
戚建国主动和刚结束演说的菲律宾防长加斯明握手,此举令此次香格里拉对话掀起高潮,也让原本预期可能成为头条的南海议题交锋,包裹在低调、平和的气氛中结束。6月2日,为期3天的第12届香格里拉对话会(Shangri-La Dialogue)在新加坡落幕。这个由英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主办、新加坡国防部协办,被称为"军事达沃斯峰会"的亚太安全防卫年度论坛,今次迎来包括美英法德防长在内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防务高官和学者,但焦点仍然是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只不过新任美防长哈格尔刻意强调,战略再平衡主要是在外交、经济和文化领域,或谓之需  相似文献   

7.
"美欧贸易和技术委员会"(TTC)是重建和发展跨大西洋协调的新机制.大国竞争新态势、技术变革新潜力、新冠肺炎疫情新动能、美欧关系新困境等需求侧动因,以及美欧互动回应的供给侧动力,合力生成TTC.TTC的制度结构由政治层面的部长级对话与操作层面的工作小组组成,呈现政府间论坛的制度属性,发挥"联合对话"与"行动协调"的制度...  相似文献   

8.
<正>美国总统奥巴马出于强化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意图,到访日本并与日首相安倍晋三于2014年4月25日发表了《日美首脑会谈共同声明》(下称"日美共同声明")。安倍对奥巴马政府重视亚洲的"再平衡"政策表示支持。奥巴马总统则回报,"《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适用于钓鱼岛防卫"。这一强化美日军事同盟的表态,严重侵害了中国的国家利  相似文献   

9.
日美同盟与冷战后日本的军备扩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美同盟是冷战后日本军备扩张的主要平台与重要促因:日美军工合作是日本政府实现"质量建军"的有效途径,自卫队配备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大多在不同程度上与美国相关联;日美联合开发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将大幅提高日本军事装备的整体攻防水平;日美同盟的战略需求,导致自卫队通过谋求日美军事装备的"相互通用性"来扩张军备。与此同时,日美强化同盟、日本扩张军备对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互信、力量平衡及机制构建等造成了诸多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陈言 《南风窗》2014,(4):70-73
<正>美国对安倍主张"摆脱战后政治体制的束缚"持很深的怀疑态度。由于冲绳地方选举未能如愿,安倍去年底送给美国的大礼基本落空,日美关系将更加不顺。在美英法德等国领导人"集体回避"背景下,2月上旬中日领导人先后到俄罗斯索契与普京会谈。日本媒体报道称,安倍首相把参加冬奥会开幕式看成是打破中国对日包围网的一张王牌,临时更改了原拟出席闭幕式的行程。相比中国不让自己在索契开展日中"走廊外交",安倍更对自己去年底参拜靖国神社后美国表示的"失望"耿耿于怀。安倍希望在3月下旬海牙核安全峰  相似文献   

11.
林泉忠 《南风窗》2011,(9):86-87
冲绳在1972年"复归"日本后,庞大的美军基地在美日安保条约下继续存在,让众多冲绳人领悟到"复归"并没有解决存在于日本本土与冲绳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此后冲绳人萌生了"被美日政府出卖"的意识,并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2.
美国新任总统拜登提出将重振美国同盟体系,突出美日同盟的重要性.未来美日同盟的"双向义务"合作与日本的同盟"对等化"诉求将相伴发生、相互影响,并逐步内化于美日澳印"四国安全机制"及西方"盟友圈"构建之中.中日关系中固有的结构性矛盾加上中美关系的紧张状态,使得美日同盟的对华针对性日益凸显.美日两国确认钓鱼岛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公然侵害中国领土主权及国家安全利益,使得中美日关系进一步复杂化,并影响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润泽 《南风窗》2010,(6):86-87
对日本而言,"日美同盟"是日本国民全体的选择,将其理解为自民党政权的决策进行"改革"绝非明智之举,而中美接近其实表明日本1972年以来的对华政策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4.
雷墨 《南风窗》2014,(3):19-19
<正>1月19日,日本自民党第81次全党大会在东京召开。日本自民党党首、首相安倍晋三在大会上致词,强调今年的主要工作是"经济"和"修宪"。该党运动方针明确写出支持安倍宣扬的"积极和平主义",还表示将在教科书编辑方面避免陷人"自虐史观"等,写明将"继承"参拜靖国神社。在此之前,安倍接连安排包括国家安全保障局局长谷内正太郎,外务副大臣岸信夫在内的亲信访问美国,修补因参拜靖国神社而受损的日美关系。在上届自民党全党大会上,安倍做了"愿意与中韩两国改善关系"的表  相似文献   

15.
2018年日俄首脑达成以1956年《日苏共同宣言》为基础加速和平条约缔结谈判的意愿,但两国在如何对待二战结果及领土问题上的利益诉求各不相同,这已成为影响日俄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俄方示意缔结和平条约后"移交两岛"的主权归属将成为谈判对象;而日方则要求在缔结和平条约前明确"北方四岛"主权归属日本。这势必导致日俄和平条约谈判与处理领土问题的矛盾常态化、复杂化,进而可能延缓日俄缔结和平条约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杨军 《南风窗》2016,(4):73-77
中日恢复正常邦交40周年的时候,本刊做了一期封面策划《中日关系四十而惑》,历经40年,中日关系并没有变得更好,反而出现了很多新问题。又三年多过去了,中日关系似乎陷入了更深的困境。去年底,人民日报评论部的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推送了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的署名文章《为中日关系打开一片天空》,傅莹指出"中日关系走到今天这样的复杂境地,是历史和现实多种因素纠葛的结果"。"虽然中日这么近,打了这么多交道,似乎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了解。"虽然现实并不乐观,但正如傅莹所言:"尽管风雨如晦、月残月缺,两国有识之士为中日关系打开一片天空的努力从未间断。"傅莹在署名文章中提到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川岛真《中国近代外交的形成》一书"虽然观点可以讨论,但其中的资料不可谓不系统、深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月22日表示,中日关系近来有所改善,这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在安倍智囊团"二十一世纪构想恳谈会"16名会员中,川岛真被外界视为是较为中立的亚洲事务和中国问题专家。本期"对话"栏目刊发对川岛真的专访,就中日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做了深入的交流。川岛真的观点当然不代表本刊的立场,我们把谈话的主要内容呈现给读者,是希望有益于促进中日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了解"。对于川岛真站在日本政府立场上的一些观点,相信广大读者会有自己的立场和判断。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日本外交的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世纪后期以来,日本经历了四次外交抉择,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对待欧美和亚洲,曾采纳"脱亚入欧"、"脱亚入美"、"入美入亚"、"挟美制亚"等理念,实现军事崛起和经济崛起,并开始走向新的政治崛起。如今,日本正面临第五次外交抉择。如何为21世纪的对美、对亚外交定位,特别是如何为对美、对华外交定位,是日本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正>2009年12月14日,由国会对策委员长山冈洋次和国际局局长藤田幸久率领的日本民主党国会议员团一行9人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来自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研究所、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上海社科院、复旦大学和上海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学者围绕"东北亚合作新时代与中日关系"的主题举行了国际研讨会。与会者聚焦日本对外政策的调整、中日关系的未来、中美日三角关系、东亚共同体和朝核等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的对话与交流。主要  相似文献   

19.
特朗普执政以来,面对国际权力格局的剧烈变动,沿袭传统同盟战略,将美日同盟视为实现地区战略目标的主要路径,美日同盟处于总体强化进程之中。但是,特朗普政府以"美国优先"、实用主义为原则,奉行单边主义、"交易主义"外交政策,甚至通过牺牲对方利益来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激化了同盟内部矛盾,导致美日在各领域的利益冲突与政策分歧加重。总体来看,美日同盟的强化将固化亚太国际关系的"二元结构"趋向,即经济纽带与安全联系的相互背离,这明显不利于地区融合发展、安全环境优化及长远秩序重构。在此背景下,中国应以经济合作为基本路径,综合外交、安全等多种手段,持续增进与周边国家(包括日本)的共同利益,缓解自身崛起所面临的美日同盟压力。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重新定义以来,美日同盟不断通过强化走向军事一体化和全球化.美国不是抑制而是推动日本重整军备,而日本也借助同盟追求更具进攻性的安全政策.美日同盟的强化并不意味着美日平等的"权利分享",而是体现出日本对美国战略的屈从.日本依赖美国的军事存在保证其安全并遏制中国,同时在经济上谋求同中国争夺地区合作的主导权.日本战略上的内在矛盾使其无法获得其他东亚国家的信任,也使东亚面临安全结构两极化的危险.构建和谐的东亚政治世界需要中美日建立稳定的三边合作关系,并最终将美日同盟纳入地区多边安全机制的框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