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中美建交近40年来军事外交曲折发展的事实表明,稳定健康的中美军事关系不仅有利于巩固两国的外交关系,而且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自2013年中国明确提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以来,虽然奥巴马政府采取"三不"态度,特朗普政府表态认同,但如何在新型大国关系框架下构建"互信、合作、不冲突、可持续"的中美新型军事关系,成为摆在中美军事外交面前的重大现实问题。中美军事外交具有波动性、互利性、不对称性和发展性等基本特征,还深受利益、意识形态、实力对比和国际战略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和深刻影响。中美新型军事关系的构建既需要中美双方相向而行,也需要中方积极主动发挥作用,用新安全观引领两国军事关系的良性互动。双方要以互信和沟通为基础,依托两军在国际安全领域的合作共识,推动两军合作共赢,助力中美新型军事关系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是中美军事关系史上永载史册的阳光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句"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给中美两国带来了走出"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阴影的希望。但在中美军事关系刚刚预热之际,怀疑和看衰论者仍不绝其道,中美军事关系的改善是策略性的,还是战略性的?是短暂的,还是长远的?这些问题的核心是要从根本上回答"宽广的太平洋如何容纳中美两大军事力量"这一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3.
张健  Paul J.Smith 《国际展望》2012,(1):56-70,116,117
气候变化是人类在二十一世纪面临的重大挑战,但这一重要命题却在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背景下难以找到破解良方。作为对全球治理气候变化最具影响力的中美两国应按照求同存异的原则,在适应和后续应对方面进一步提升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在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日益增多的情况下,中美两国军队应加强在人道主义救援和灾难救助领域的协作和配合,尤其是在对两国均具有战略利益的地区。而中美在敏感军事领域的有效合作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两国之间的战略互信。  相似文献   

4.
张芳 《国际展望》2014,(1):68-84
新型军事关系是新型大国关系的题中之意,是中美两国关系中的必然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中美非对称相互依存军事关系的分析,认为以敏感性与重要性、脆弱性与适应性、合作与竞争并存为主要特点,多层面不断发展的,出于相互影响和需要而非可有可无的,双方均为此付出代价和努力的军事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已然形成;提出循序消弭信任障碍、控制好外围环境的作用—反作用循环、尽快去军队形象认知模糊化、强大自身,谋求与大国匹配的军事地位认同等策略建构中美新型军事关系;提出渐进式地建立"中美+X"三边或者是"中美+NX"的多边防长会晤机制、中美军事外交中的公共外交机制、中美新型军事关系智库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今年3月4日,中国公布了2007年中央预算草案中的国防费预算。西方部分媒体不顾中国经济总体增长,国防预算占全国财政支出比重并未发生重大改变的事实,断章取义地认为,中国加大国防支出是要搞军备竞赛。美国权威智库兰德公司在今年春季先后发表了由R·克利夫等三位“中国问题专家”撰写的文章和副总裁赫恩的报告,声称中国已经对亚太美军构成现实性威胁,到2020年,中美将可能爆发全面军事对抗。掀起了又一轮“中国军事威胁论”的炒作。本刊特综述评论相关报道,为广大关心中美军事关系的读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中美军事交往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各层次军事人员互访积极。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彼得·佩斯3月22日至25日访华后,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蒂莫西·基廷海军上将于5月10日至14日访问了北京和南京,这是基廷今年3月就任太平洋总部司令以来首次访华。同时,由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上将奈兰德率领的美国国防大学将官班代表团也访问了中国。希望中美双方共同努力,不断推进两军关系健康、务实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美台军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台军事关系是美国政府图谋“以台制华”和台湾当局企图与祖国大陆长期维持“分裂分治”的重要支柱。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美台军事关系受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制约,从结盟走向疏远,但在总体疏远中仍有局部反弹,特别在冷战后时期的美台军事关系再度提升。研究美台军事关系演化,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美国对台政策本质,更客观地分析台海斗争态势,更准确地把握统一斗争策略。一、美台军事关系的疏远1950年初,台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已成大势所趋,美国政府拒绝向败逃至台湾的国民党余部提供援助。1950年1月5日,杜鲁门总…  相似文献   

8.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既是历史的可能,也是两国现实利益的需要。但是,由于崛起大国和守成大国之间冲突的概率较高,中美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的前景仍存在较大变数。因此,中美两国应不失时机,主动采取必要措施,力图使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可能变为现实。具体而言,两国应优先在下列五个方面积极推动合作:经贸关系、军事交流、网络安全、朝核问题和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9.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确立了新型两制关系的基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从“有无剥削”转变为“何种平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政府作用锁定共同富裕目标,展示了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理念和体制机制上的不同。中美贸易战属于资本主义摆脱战略困境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中美战略对话、美军太平洋司令法伦上将访问我南海舰队、美前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10月访华等一系列活动,为中美两军军事交流进一步加深拉开了久久未能升起的序幕。然而,总有些人对中国在和平崛起中的军事发展心存芥蒂,故意夸大事实,甚至进行恶意攻击,但是,这一切都无法阻挡中美两国、两军关系在正常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11.
高琪 《当代世界》2014,(4):30-33
<正>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一个创造性构想,如能付诸实现,将为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供最为坚实的保障,也将对未来国际关系走向提供不同于既往的典范。同时,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从中美两国的发展目标、发展环境和自身国力出发,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个概念作出正确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刘红 《台湾研究》2005,(3):31-38
在台美关系中,军事关系处于特殊的地位,军事关系中军售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在对台问题上,政治上美国能够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反对“急独”,在军事上更多的则表现对“台独”的纵容,一再对“台独”屡屡发出错误的信号。如果说政治上限制“急独”主要表现为“政治表态层面”的话,那么在军事上纵容“台独”则更多的表现为具体的军售和直接的行动。因此,美国限制“急独”固然对台湾当局有一定约束力,  相似文献   

13.
储昭根 《南风窗》2012,(11):76-77
中美联合军事演练,看似一小步,实则是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的两国间的一大步;"非传统安全领域"则成为中美两军关系的"黏合剂"。5月4日至10日,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中国防长时隔9年后再次访美,也标志着去年美国售台武器以来中美两军关系的"转返"与升温。  相似文献   

14.
2001年发生EP-3撞机事件后,中美民众敌对情绪迅速膨胀.“五一”长假期间终于爆发了两国黑客网络大战.数万网络黑客,透过虚拟空间竞相角逐,数千家网站被黑。中国某军事评论家称:“它揭开了信息时代网络战争的序幕,把现代战争样式呈现在网民面前。”让我们一起回顾那段波澜起伏的日子: 4月1日 美国EP-3飞机侵入我领空并撞毁歼-8飞机.我空军飞行员王伟遇难。 4月4日 以PoisonBox为首的美国黑客组织开始对中国网站发动袭击.中国网络安  相似文献   

15.
新型大国关系是冷战结束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处理大国关系新的战略思维和国际关系的新模式,是在2012年中美第四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由中美两国共同提出的,是加强双方的信任与合作,开辟新型大国关系之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直接理论基础是相互依存理论。新的全球安全理论是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理论来源。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实现路径在于推动共同应对公共安全威胁,持续拓展中美两国共同利益,建立中美两国领域广泛的安全互信。  相似文献   

16.
袁鹏 《台湾研究》2015,(1):37-38
继中美两国元首2013年"庄园会晤"和2014年"瀛台夜话"之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之构建进人新的阶段。尽管美方对新型大国关系的提法不完全认同,高层甚至有意避谈此一概念,但对新型大国关系之"规避冲突、发展合作"的核心内涵,美国各界总体是认可的;对于如何争取实现中美长期战略稳定,中美之间也有相当共识。从这个意义上说,中美正走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道路上。有意思的是,中美在探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时,更多思考的是如何避免所谓"修昔底德陷阱"这样宏大的战略性问题,而长期牵扯中美关系的台湾问题只是其中一环,不像过去30年那样构成中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中美两国关系日趋紧张。中美矛盾在奥巴马政府时期逐渐显露并在特朗普政府时期完全公开化。拜登政府上台后,中美博弈在形式上虽更加“外交化”,但内在矛盾仍在扩大。中美矛盾已成为美国“深层政府”(Deep State)对华固有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国际格局加速演变。中美世纪博弈正日益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18.
俄刊《远东事务》2006年第1期发表了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雅可夫.伯杰撰写的文章《中美学者眼中的中国大战略》。文章考察了中美学者关于中国大战略的一些重要论述和观点。在美国学者中,一些人认为中国目前所采取的是“深谋远虑”的战略,这是基于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上的弱小,但随着中国实力的增长,中国必将采取更加“独断的立场”;另一些美国学者则认为中国的大战略只是对特定外部环境的反应,只具有策略性的特征,因此反对美国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而中国学者在看待此问题时所采取的思维方式与美国学者有着本质不同。现将文章的主…  相似文献   

19.
推进互信的重要平台——中美战略对话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峰 《当代世界》2008,(3):13-15
中美战略对话的背景 进入2l世纪,尤其是“9·ll”事件后,中美关系的发展呈现出相对稳定的态势。具体表现为:两国的高层交往不断密切,相互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双方在反恐、防扩散等领域展开有效合作,中美在两国关系最重要、最敏感的台湾问题上形成了有限但重要的共识。为此,时任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2003年年底称,美中关系处于自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以来最好的时期。  相似文献   

20.
周琪  汪晓风 《当代世界》2013,(11):30-34
2013年以来,中美网络关系备受瞩目,在中美各种关系中的位置也不断提升。2013年6月,中美元首在加州会晤时首次就网络安全问题表达了立场,达成合作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