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根据邓小平理论,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在2020年,我国总体上人均GDP将达到或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衡量小康社会的富裕程度是人均指数的财富占有量。人口的数量与质量状况,直接影响小康社会的建设。控制人口增长,优生优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战略性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2.
参与式管理是一种民主思想,它与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取向一致。参与式管理在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建立惠及包括妇女、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等弱势群体的全面小康社会,让其参与决策、社会变革进程和分享发展成果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参与式管理也成为农村社区管理的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农民增收是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大事.实践告诉我们,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的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农民增收的文章怎么做,笔者认为,"加减乘除"一样也不能少.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贵州的情况而言,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贵州省3798万人口,85%以上在农村,城乡二元结构尤为突出。2001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则达到了5452元,农民人均收入增长远远落后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农村在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现代文明方面也远远落后于城镇。改革开发以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历史阶段,"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农民增收缓慢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们应从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着手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俞秀琴 《理论前沿》2003,(20):46-47
(一)学习型社会的涵义及其特征1.学习型社会的涵义。对“学习型社会”的理解,要把握住两点:一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构成学习型社会内涵的两个显著特点;二是学习型社会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非常丰富,它不仅要使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再翻二番,相当于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人均达到3000美元,基本实现工业化,还要使全民素质、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都达到一个相当的高度和水平,这样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因此,显而易见,形成学习型的社会是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  相似文献   

7.
发展观作为一定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人们思想观念层面的反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主体差异。从主体的视角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逻辑,不难看出,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的核心在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这种人际关系的协调不仅影响着人们之间的利益再分配,而且也引发人与人之间围绕着社会公平而展开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并最终诉诸于社会和谐进步这一科学发展观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今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又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放在农村。我国近13亿人口,约9亿在农村。可以说,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但是,近年来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收入却明显增长乏力,巨大的农村市场活跃不起来。其结果,发达国家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后才出现的买方市场,在我国人均GDP不到900美元时就出现了,大量的工农业产品出现了低水平过剩,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由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之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进程,必须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改革,不断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提高执政党领导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水平和能力。社会发展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管理、社会秩序、社会和谐等,还包括社会结构、社会领域体制和机制的完善等。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变革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是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问题,不仅是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