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晓松 《创造》2003,(3):53-53
在宇宙人间,提出以太阳精神兴办教育、培养人,是一件开天辟地的新事情……特别是提倡公业教育,为公天下,要以太阳精神兴校办学,教书育人,将在世界教育事业中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宇宙人间,提出以太阳精神兴办教育、培养人,是一件开天辟地的新事情……特别是提倡公业教育,为公天下,要以太阳精神兴校办学,教书育人,将在世界教育事业中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万灵辉 《求索》2010,(9):129-130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船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总结,立足一个理论基点便是提炼这个核心价值。船山通过对宇宙世界和谐的本质认识,开掘了中国人人生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4.
范登生 《传承》2008,(17):4-7
当神舟5号、神舟6号飞船带着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遨游宇宙时,中国沸腾了,世界震惊了。这是中国航天人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奋斗,从一片空白到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发展历程,谱写的一曲壮丽凯歌。而即将升空的神州7号,必将续写新的传奇。  相似文献   

5.
艺术的心道     
中国哲学强调生命为宇宙万物之本体,世界变化之根源,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生命,在察赋自然生命之后,能将人类的生命精神,道德理想,艺术价值扩展到宇宙,使整个宇宙成为备有美、善的价值世界。生命哲学的最高境界是一种艺术的观照,艺术是人的心灵表现,这种表现不是凭空而起,而是受外界刺激的结果。所以,从本质上说,艺术创作就是艺术家对自然状态的"心"的体悟。另一方面,表达形式也是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当然,艺术的本质是成于"心"、源于"道",研究艺术的表现形式,首先应该立论于艺术的本质内核,这才是现代艺术研究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6.
所谓精神家园是一个比喻性的说法,它指人们的精神信仰和精神世界范畴。有时候,精神家园又与一定的宗教追求相联系,往往指人的灵魂归宿。今天我们所说的精神家园,显然是指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精神文明范畴。精神家园这个词可以指一个人,也可以用来指一个时代的精神世界,也就是指形成了一定群体意识的时代精神。马克思曾说,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人的精神是世界上最不安分的,它充满着渴求,喜欢探求宇宙和人类社会的奥秘。然而,它又是最脆弱的,它必须有自己的家园,当失去家园时,就会处于痛苦与忧闷之中。比如屈原的《离骚》就抒发了主人公的精神遨游、寻求归宿的愁苦心情。在西方中世纪时代,人们漫游于神学和上帝的世界之中,在上帝身边筑起精神家园。近代文艺复兴之后,人类又突破神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独特的生命宇宙观为中国古代"生成"宇宙论提供了认识基础,对宇宙"生成"方式的探究,形成了中国人独有的生命智慧。中国古人对于宇宙的认识基于对生命的体验,对宇宙"生成"方式的探究同样也是对于生命本源的探究,由此打开了一条探索生命哲学的道路,形成了中国人独有的生命智慧。  相似文献   

8.
《管子》非一人一时所作,其论"天道"主要集中于《内业》、《白心》、《心术》上下等四篇中。遵循"推天道以明人事"的进路,为实现"天人合一"的目的,《管子》建构一整套"本体-宇宙论"的世界图式。这个世界图式由宇宙本原、宇宙模式和人与天调三部分构成。宇宙本原是从本体论维度阐述现象世界之所由来;宇宙模式是从发生论维度解读宇宙大化流行之所以然及人类如何可能"推天道以明人事";"人与天调"是从价值论维度回归到对人类自身的终极关怀上。  相似文献   

9.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在“人——自然——宇宙”的精神对话中,如果说“天人合一”的命题是人与自然的精神对话在哲学上的高度概括与凝炼的表达的话,那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中国动物小说就是这种精神对话的诗化表达。“当代中国最重要的动物小说作家”[1]沈石溪无疑是这种诗化表达的最强音。新时期以来,他以敏锐的感悟力,带着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灵气和厚重的生活积淀,借助艺术化了的动物形象,诗意盎然的展开了人与自然、动物世界的精神对话,给大自然动物王国中的那些芸芸众生赋予了社会学、美学的意义。在此,我…  相似文献   

10.
易经的精髓在于“易”字本身概括了宇宙的根本规律。按易的含义,大致可包容三个方面:(1)变易。众所周知,宇宙间的万物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而《易经》的首要内涵是“变易”。即所有宇宙万物包括人们的精神世界也是时时刻刻在变化,可以“变易”来概括。这点与唯物辩证哲理是一致的;(2)这变化不息的宇宙都具备一定的法则性,有一定规律可循,而这些规律、法则在一定条件下是不变的,不依人的意志而转移的,故可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