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等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关注度最高的理论问题.自罗尔斯开创了当代平等主义理论以来,在当代平等话语的演进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平等话语风格.吉登斯在对传统左派和新右派别的批判中确立了自己的“新平等主义”思想.对吉登斯新平等主义形成的历史前提、思想传承及方法视角等方面的系统梳理,可对深人揭示其平等主义的理论内容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郭擎擎 《学理论》2012,(21):38-40
男女人格平等是蔡元培女性伦理观念的基石。蔡元培认为体质的不同,决定了男女分别承担的社会角色的差异,但男女作为社会中的人,其人格是完全平等的。在社会实践中,蔡元培突破了中国积淀几千年的"男尊女卑"的封建伦理观念的束缚,倡导女学,推行男女同校,为实现女子独立及推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34)
随着社会的进步,男女不平等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中国传统思想观念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中国农村妇女面临着诸多生存与发展问题。从女性主义理论出发,结合中国农村具体实际,切实推动和改善中国农村妇女地位不平等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孝德乃人伦之本、道德之源。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孝德面临着冲击和挑战,从传统的服从模式向现代的平等模式转型迫在眉睫。构建新型的现代孝德,应主要把握三种转型路径,即赋予孝德新内容,拓展孝德培育新途径,借鉴国外孝德实践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3)
新儒家认为儒家传统中的民本思想与人格平等的思想是民主思想的种子,民主政治的建立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传统儒家能够为现代民主政治提供道德资源,儒家可以通过民主政治实现道德主体的客观化。认为儒家思想既包含有利于民主的内在思想机制,又存在发展民主的种种障碍。虽然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存在一定的联系,但两者具有很大的不同,不应混为一谈。而且新儒家忽视了传统儒家的"礼"对个体平等的自由和权利造成的极大压抑。  相似文献   

6.
平等是近现代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和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平等是历史的、具体的,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内涵。资产阶级的平等权要求消灭封建等级特权,追求用劳动这同一尺度衡量不同的人,实质是形式平等;无产阶级的平等权则要求消灭阶级本身,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默认天然特权,实行按劳分配,体现资产阶级形式平等;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随着生产力高度发达,必然实行按需分配,体现实质平等。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刻的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中,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为此,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平等观,把权利平等、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有机统一起来,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把“消灭阶级”作为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平等问题既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个重要的实践问题。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针对杜林鼓吹超阶级的抽象的平等观,论述了平等问题的历史发展,深刻地阐明了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是消灭阶级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平等属于上层建筑,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政治上经济上处于同等的社会地位,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平等的观念是历史范畴。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阶级中,有着不同的内容。恩格斯指出:“资产  相似文献   

8.
何谓平等?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对平等观念的产生和发展作一番历史的考察,因为平等是一个历史范畴。平等观念起源于古代的原始社会。那时的人们,还“没有脱掉自然发生的共同体的脐带”,在躯体构造和精神能力上彼此并没有什么差别,本能地意识到“一切人,作为人来说,都有某些共同点,在这些共同点所及的范围内,他们是平等的”。这是一种原始的平等观。它同现今意义上的要求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平等观相比显然是不同的,但它强调一切人的乎等,认为“人就他们是人而言是平等的”,这一点和现代的平等要求是合拍的。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人民成为真正能动的主体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但是只提供了一种可能真正使十亿中国人民潜在主体意识觉醒的是商品经济在我国的空前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商品是天然的平等派”.商品经济中产生的这种自由和平等的要求超出了经济生活范围,贯串在人们的一切行为中,而这种要求正是主体意识的基本内容.由于商品经济引入了竞争机制,促使每个人都必须在自己的位置上独立地观察、思考、判断,不断地做出新的创造.中国传统的现实主义,即以人本来就是功利的这一功利人生  相似文献   

10.
谷力 《团结》2005,(6):46-48
在人类发展史上,教育的不公平现象源于阶级的不平等。在阶级社会中,阶级不平等产生了教育特权,教育特权制造了教育不公平。近代世界教育的发展史就是为教育民主和教育公平而奋斗的历史。在阶级不平等思想的影响下,近现代西方国家在受教育者的培养方面实行两种教育制度。即在教育过程中,对不同阶级、种族、性别的人采取不同的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受教育者通过不同的教育,取得不同的发展。西方国家教育不公平透视双轨制教育。十九世纪初,西欧各国在传统的古典文科学校之外,发展出另一类为平民的日常生活提供直接有用知识的学校。两…  相似文献   

11.
追求现代性是中国社会变迁的基本方向,作为现代性核心价值的自由和平等则是其重要的思想航标。从事实看,改革开放是自由和平等不断扩展的历史;从理论上说,探索新道路也是从自由平等的意义上理解和诠释社会主义的过程。同时,随着社会发展与转型进入新阶段,自由与平等之间的内在张力也日益凸显,而解决矛盾的根本出路还在于继续推进自由和平等,尤其是要将扩大人的自由提升人的尊严作为更重要的价值选择。这就需要重新理解人,从提升人的能力、扩展人的自由创造中寻找变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曹喜博  李丹丹 《学理论》2012,(29):36-37
五四以后,李大钊、陈独秀、李达、艾思奇、毛泽东等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独特视角,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进行了深入批判,揭露了孔教与帝制的密切关系,指出了纲常名教的不平等本质,挖掘了孔教盛行的社会经济根源,检讨了传统贞节观和婚姻观的弊端,并运用阶级的观点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进行了辩证地分析,在指出其作为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同时,也肯定了其中所包含的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因素,主张古为今用,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13.
过去,我们在宣传平等问题时,总是强调无产阶级平等是真实的,资产阶级平等是虚伪的。谁要是谈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平等,批评社会主义社会还有不平等现象,就会立刻受到指责,甚至给人家扣上盲目崇拜资产阶级平等的大帽子。然而,这样做并不能使人信服,相反,在一些人心目中,倒是觉得资产阶级是很讲平等的,无产阶级反而不如资产阶级。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我们没有把平等类型和平等发展程度两个概念区分开来。实际上,这两个概念是不同的。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一点,势必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思想混乱。所谓平等类型,是指平等的阶级属性。从这个意义上讲,资产阶级有资产阶级的平等,无产阶级有无产阶级的平等。我们说资产阶级平等是虚伪的,就是说它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  相似文献   

14.
杨超 《学理论》2013,(23):33-34
平等,是一个社会民主最基本的体现,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要发展、成熟,平等问题是首先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平等对一个国家的民主性格有很大的影响,对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西方,平等观念是从古到今一直继承下来的,平等成为西方自由、民主和宪政的基础;而中国由于传统的原因,平等的意识还不是很强烈。比较中西方平等思想及其影响,对当前的政治民主建设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为民 《学理论》2008,(13):66-67
如果片面地而不是全面地、表面地而不是抓住根本地看问题,就会以为改革至今,中国的社会平等程度不是提高了而是降低了。现在海内外有不少人正是这样看的,以至在关系中国改革与发展之战略方向的若干重大问题上出现了一些不正确或不得要领的随意的议论。此其一。其二,平等一词从来含义复杂,但不少人未加详察,以至谈平等问题,不仅缺乏历史的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提供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就是每个人都享有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和规则平等的发展机会,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以激发社会发展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实现路径是制约"权力"对"权利"的侵犯,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和制度,实现公平正义的制度化和法治化;转换落后的思维方式,构建公平正义的思维方式;改造社会性格,促进独立人格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
西方女权主义性别平等观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女权主义对性别平等问题的理解和追求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追求无视性别差异的性别平等,主要代表流派为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然后是追求在性别差异基础上的对不同性别的不同对待,主要代表流派为激进主义女权主义,直至最近,人们对性别判断问题的理解又深入到了个性、人性的高度。人们开始以一种新的眼光看待以前对性别平等的解释,并且指出,人们需要重新思考甚至超越西方女权主义的传统平等理想,主要代表流派为后现代女权主义。  相似文献   

18.
王国良 《学理论》2012,(3):54-56
中国传统伦理是以儒、道、佛的核心精神为基因的伦理思想,其中儒家的仁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核心基因。近代意义上的宪法是以保障权利和限制权力,以及保障自由和维护平等为核心精神的。在中国传统伦理的遗存中,对宪法精神内涵具有某种程度上的限制性影响。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与宪法精神的碰撞,影响了我们对宪法中自由平等权利内容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张迁 《瞭望》2007,(17)
有三个看得见的力量正在推动着中国新的城市化进程:劳动力从无限供给转向有限过剩、第二代农民工的城市化愿望以及经济转型的内在压力。这预示着新一轮城市化的核心聚焦在“人的城市化”,也就是以城乡劳动力身份平等、机会平等和权益平等为明显特点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20.
台湾海峡两边,都是中国人。 1992年,海峡那边的中国人经香港到大陆的,约有1500000人;海峡这边的中国人经香港到台湾的,不过区区4000人。 平等与否,读者自有公论。 聂卫平,在海峡的两边均颇出名,1992年他终于踏访台湾。返京之后,他无限感慨地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