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去年10月11日河南省唐河县人民法院,以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判处上屯镇张清寨村5位上访村民2年到5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以来,有关村民上访构不构成故意扰乱社会秩序罪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息.5位被一审判刑的村民已提出上诉,张清寨的不少村民也在到处为他们申诉.事实情况究竟如何?记者近期赴唐河县进行了调查采访.  相似文献   

2.
控申接待是检察机关的窗口性工作,关系检察机关的形象。同时,也是检察机关体察民情,服务群众的中枢之一。基层检察院接待量最大的无疑是村民上访,而村民上访反映的大多是村干部的经济问题,那么,如何做好基层院村民上访工作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涉法上访增多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涉法上访增多的若干对策,如加强法律普及,宣传和教育工作,办案人要增强处理涉法上访案件的责任心,建立"大信访处理机制"及控源治本的长效涉法上访工作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法治与社会》2004,(3):7-7
有人说城中村村民失去最多的是土地,但看了这47户农民的上访报告后,你可能会改变看法:他们失去最多的是权利。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因命案上访的案件不断增多,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的因素,其中主要牵涉到法医.现将丽水地区1988年~1997年10年期间9个县(市)公安部门受理的41例命案上访案件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女性上访是信访案件中不可忽视的特殊组成部分,也是鉴定人从事接访工作的难点,女性上访行为的特点与女性特点有关,最主要的特点是行为的放大与不稳定性,女性在上访过程中明显存在激惹现象,可使接访效果发生可逆性变化,而简单粗浅的工作方法是影响接待效果的另一重要因素,做细工作的思路可以有效控制女性上访的效果.笔者结合多年公安调研和接访实践,对女性上访的特点与潜在问题初探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农村干群关系不断出现新的变化。近两年来,农村村民集体上访成为我院控申接待工作中遇到的较为突出的问题。据统计,2003年以来我院举报中心共接待集体上访24起80余人次,其中反映农村干部经济问题的集体上访为19起60余人次,分别占集体上访总数的79%和75%。现依据我院近两年农村集体上访的情况,对农村集体上访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有效地控制和化解农村集体上访,维护社会稳定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8.
[基本案情]2011年4月初,合水县板桥乡板桥行政村孙旗自然村64名群众联名到庆阳市委政法委上访,举报称该自然村孙旗峁退耕还林面积不清,自然村所报面积补助粮款去向不明;孙旗自然村及原店坊子行政村将孙旗峁10余亩荒地以600元承包给孙旗村民刘某20年,合同未经村民大会通过,石油占路、油井占地补偿款由村民刘某一人享受不公平;孙  相似文献   

9.
2004年2月份以来,我院按照上级院的部署,积极开展了集中处理涉法、涉检上访问题专项活动,在两年多的专项活动中,我院共受理涉法上访案件12件,其中涉检上访案件5件,审查处理5件,办结5件,做出刑事赔偿4件,支付赔偿金44368.65元,依法退回涉案款3566.46元,息诉5件,维护了社会稳定.使集中处理涉检上访专项活动取得了实效。2006年4月,我院被自治区检察院评为处理涉检上访先进集体。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相似文献   

10.
上访问题是中国乡村的一种独特现象,透过对农民上访整个过程的考察与研究,可以透视基层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以及基层政府和上级政府之间的关系。2004年中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不仅注重经济的增长速度也重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近几年来,党中央尤其重视新农村建设,目的也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本文从制度层面上对农民上访进行了思索。  相似文献   

11.
论“上访”     
敖喜才 《法制与社会》2011,(1):154-154,177
上访已成为我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给国家司法机关及行政机关带来沉重的压力。严重成胁社会的稳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关系重大。本文分析了上访的含义与渊源、成因,并提出了解决上访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据悉,2004年黑龙江省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共下交到大庆市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上访案件168件,其中涉法涉诉案件高达74件,涉诉上访案件数量的剧增使人民法院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与纠纷的聚焦点。面对越来越多的涉诉上访问题,进一步规范和提升审判、执行、信访工作水平,建立信访工作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减少涉诉上访案件的发生,已成为人民法院体现司法为民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自从某地创造了"坚决打击越级上访"这句响彻全国的口号后,不少专家学者就研究:上访到底犯了哪条罪?但直到现在,他们仍然迷惑.对于打击上访的事情,在某些人眼里,依然一样的"坚决".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围绕三农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社会热点所引发的上访潮愈演愈烈,这一现象反映出社会转型时期我们所面临的法治困境。民众选择上访而非法律途径来解决争议和表达意见,不仅存在着民众传统心理和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更折射出当前我们的司法救济途径存在的弊端和效益的低下。  相似文献   

15.
无理上访与基层法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柏峰 《中外法学》2011,(2):225-247
当前上访潮居高不下,主流的维权视角仅有部分解释力,难以解释无理上访的扩大化趋势。借助于吉登斯的权力观,将权力运作与其可以调动的"资源"及相关话语联系起来,可以从"治理—资源"的角度理解基层法治实践。从历史经验来看,基层政府在上访治理中有足够的权威性资源,因此可以在缺乏配置性资源时成功应对无理上访问题,这种权威性资源建立在"顺民—刁民"或"人民—敌人"话语的基础上。1990年代以来,基层政府在权利话语面前日渐被动,话语权不断流失,这导致其可以利用的权威性资源越来越少,治权因此不断丧失,从而越来越难以遏制无理上访。真正化解上访潮,需要在政府治权与民众权利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并引导权利话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具体的司法实践对当前群众上访问题做了简要的分析,并针对上访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陈如超 《北方法学》2014,(1):91-100
在中国刑事程序中,涉鉴上访现象频频发生,且相对集中于死亡原因、损伤程度等法医鉴定领域,它被当事人视为不满公安、司法机关鉴定意见时最常见的诉讼外救济措施和抗争策略。然而,涉鉴上访,尤其是重复上访、越级上访、多头上访等形式,却颠覆了程序自治,使案件争议久拖不决,司法权威一落千丈。涉鉴上访存在的众多问题在实践中固然有一定合理性,但目前却亟须国家重点治理,其核心措施在于建立"过程导向信任"的鉴定机制,利用程序的开放性与主体的多方参与性,吸纳与化解当事人对鉴定过程与结果的不满;将当事人上访作为例外的"底限救济"权。  相似文献   

18.
《法制与经济》2009,(9):42-42
最近一段时间,各地群众上访事件有增多趋势,有的是群体性的,越级直接上京的也不少,弄得地方政府很是紧张。为了防止群众上访,有些地方建立了包保“责任制”,每个干部包几家几户。干部们没有办法,就用经济手段来限制七访。如江西省丰城市某公司为了阻止职工上访,竟然下发书面通知以扣发工资和罚款相威胁:“上访一次罚款两百元,上访两次罚款四百元,上访三次工资扣发。”有些地方则充分发挥宣传工具的作用,广为宣传不得上访的规定,有些地方干脆打出标语:“不准上访,上访罚款”!前些天在网上看到一幅照片:农村某住家墙上赫然写着:“越级上访是犯法的”。人们不禁要问:这是哪家的法律?怎么连老百姓找个地方说说心里话也犯法了?  相似文献   

19.
王晶 《法制与社会》2013,(11):140-141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到来,尤其是社会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各个阶层利益受到冲击。从而引发了我国上访问题的出现。本文试从上访的定义和特征出发,对我国上访现象的原因进行阐述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想法,以期对解决上访问题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涉检上访案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案件来源多,处理起来被动,办理时间长,不仅影响了检察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也影响了和谐社会建设。从检察机关的办案实践出发,剖析涉检上访案件产生的原因,预防、减少涉检上访案件,建立完善涉检上访案件办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