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温柔的效应     
“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这是大作家魏巍在《我的老师》这篇文章里对温柔、敦厚的蔡老师的一段描写,体现出了蔡老师对学生的温柔、宽容和慈爱。我上初中学这篇文章时就曾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会成为这样的老师。当我真正成为一名教师以后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温柔、慈爱对于教育的重要。孩子们的心中…  相似文献   

2.
我在2012年第7期《同舟共进》杂志发表了《海峡两岸政要日记》一文后,想不到引起开国上将吕正操的女儿吕彤岩的注意。她从北京给我打来电话,说吕将军去世后,留下一大堆日记本。她说与我是北京大学校友,她当年考入北大生物系,后来转入中国医科大学,希望我来北京时到她家看看。  相似文献   

3.
正从1993年4月,我加入农工党的第一天起,就与《前进论坛》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一名《前进论坛》的忠实读者,我亲眼见证了杂志的成长、发展和进步。她如同一位师长、一位好友,时常陪伴在我身边,给我新知,给我鼓励,给我力量。《前进论坛》如同一位亲切随和的老师,让我对党派工作越来越有感情,也越来越熟悉。拿到每期杂志,最先看到的是中央领导在一些重要会议上的讲话。这是农工党的高层声音,这些让我们能  相似文献   

4.
品味清苦     
那是2000年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部领导带领我们,从城里驱车到距市区60公里的梁家山村走访台属薛炳权。进入山区后,远远望去,一片迷人的秋景: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下面是层层梯田,椒树遍布其间,在山路两侧,鲜红的柿子依稀可见,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后来到了一家农户前。我是第一次来,停车后才知道这就是我们要拜访的薛老师家。我们一行四人进院后,薛老师一家非常热情,一会儿功夫,女主人端来热腾腾的茶水,儿女们送上山里的特产,有苹果、核桃、大枣,还有山里特有的红红的酸枣,薛老师热情地招呼着让我们尝尝山里的特产。随后,薛老师与部领导…  相似文献   

5.
2010年3月6日,北京贵宾楼饭店,我见到了张学良五弟张学森的长女张闾蘅。张闾蘅介绍说:"我是在美国出生的。6岁到了台湾,在台湾长大。小时候,我知道我有一个很出名的爷爷叫张作霖,还有一个出名的伯父,可是这个伯父在当时国民党政权统治下是一个叛徒,他是对国民党叛逆的人。所以我们从小就没能看见他,他在哪我们当时都不知道,知道他在台湾,可是在哪没有人告诉我们。我念书时,每当老师讲到历史,讲到西安事变这一段,因为我坐在教室里头,  相似文献   

6.
1994年12月19日,一封签满242位同学姓名的热情洋溢的慰问信和220元钱,由张老师冒雨寄向了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组,请其转给革命的老妈妈、电影《英雄儿女》女主人翁王芳的生活原型──—解秀梅手里。政治课上,张老师对我们讲到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爱国主义影片《英雄儿女》中的王芳,是大家很熟悉的人物。她的生活原型解秀梅,现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印刷厂工作,虽然已经退休,但仍坚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她年事已高,加上工作劳累,病倒在床,负不起昂贵的医药费。当地政府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已表示对这位革命英雄进行照顾…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抗日我争胜利五十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为了纪念四川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反抗侵略的光辉业绩以及四川人民对抗日我争胜利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和牺牲,我们编发《四川人民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一文,以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发扬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的优良作风,振兴民族精神,为推动四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8.
王淑合 《人民公安》2008,(23):58-59
民警来信:我是一名刑警.已人到中年。我和前妻是经自由恋爱后结的婚.前几年我们感情很好.生活比较和睦。自打她到私企上班后,原本单纯的她开始学坏了.经不起诱惑.与公司的一位领导有了不正当的关系.并向我提出了离婚、离婚后不久,她就与那位领导结了婚,这件事严重伤害了我和我的家庭.我非常痛苦.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冬天,我从乡镇被借调到淮阳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工作,欣喜之情还未来得及抒发,就被陌生的环境和工作打入"无底深渊"——原本立志把写作定成人生梦想的我,此时却对公文写作充满了恐慌和畏惧。正在迷茫而又无措时,领导向我推荐了一个老师——《人大建设》杂志。初识《人大建设》,就被她的版式设计和精彩内容吸引了。从此,一头扎入其  相似文献   

10.
何标 《台声》2010,(7):46-47
1945年3月,我们几个从沦陷区北平来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青年学生,认真学习了正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重要文件: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和朱德的《论解放区战场》。4月27日,延安《解放日报》又发表了毛主席亲自撰写的社论《论军队生产自给》。根据军区领导指示,部队决定由罗琦带领田路、文田和我,到军区划定的开荒地参加劳动。  相似文献   

11.
范有生 《北京观察》2015,(11):64-65
10月12日《北京日报》刊登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宣布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成功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消息传开,令我这八十七岁的老人备感振奋.记得我上小学时,一位叫郑立明的老师曾告诉我们,日本在南京杀死了几十万中国人,后来这位老师因参加抗日活动,被日军逮捕,关进了玉田县城内北大营牢房,这件事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12.
胡冕 《人大建设》2013,(7):32-33
我与《人大建设》杂志有着不解之缘:是她,让我从一名乡镇人大秘书一步步成长为乡镇人大副主席,再到人大主席;也是她,让我对人大工作从陌生到熟悉,再到热爱;更是她,教我学会了许多做人、为政的道理,使我从一名人大工作的"门外汉"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大工作者。一初次接触《人大建设》是在1998年。当时,我刚被分配到新县周河乡担任人大秘书,对人大工作的了解几乎是空白。一天下午,我接到通知:县人大常委会领导第二天要到我们乡召开调研座谈会,要求乡人大主席在会上发言。领导安排我就乡镇人大工作写一份发言材料,第二天早上送到他手上。接到这个紧急任务,我感觉头一下子大了,半天没缓过神来。这可怎么办?关于人大方面的知识,还是在高中政治课本上了解的一星半点。除此之外,几乎是一无所知。领导看到我这个样子,笑了起来:"不好写吧?刚开始是不容易。相信自己,肯定能完成任  相似文献   

13.
袁士坚 《乡音》2013,(7):48-48
我与《乡音》的交往已有13年了,从一开始的初识,到现在的割舍不开,是《乡音》的启迪让我开始了写作,是《乡音》的引导和《乡音》编辑老师们的言传身教让我爱上写作,学会了写作。我2001年刚到磁县政协的时候,接触的第一份杂志就是《乡音》,初入政协的我对政协知识、政协工作有些茫然,是她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如饥似渴,从政协知识的海洋中吸取了自己的能量,很快地进入了工作角色。  相似文献   

14.
沈琼 《青年探索》2007,(2):90-91
晚上,笔者刚进咨询室的门就走进来一位女孩,她扎一个马尾辫,戴着黑框眼镜,上身穿黑色的衬衫,肩挎一个大包。我招呼她坐下,刚坐下,她便对我说:“老师,我有自杀的念头。”她等待我的回答,我以平静的口吻询问她:“那你愿意讲讲吗?”于是,她开始主动讲述自己的一些情况,期间,双手一直拽着衣服的一角,头也一直都低着,讲到伤心之处流下了眼泪。  相似文献   

15.
水滴畅想     
我于1986年走上领导岗位后。一直没有中断订阅的杂志是《现代领导》和《领导科学》。这两份杂志就像老师,一直辅导着我。指引着我,鼓励着我。  相似文献   

16.
《群众》是我几十年来最喜欢读的刊物之一。我和周围的同志深深感到,她是农村改革的吹鼓手,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信息库,是引导农民进市场的好向导,是农民学习现代科技的好老师,也是农村干部的诤友和好帮手。  相似文献   

17.
张曾祥 《前进》2004,(10):27-30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邓小平是少数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家。从《邓小平文选》上看,他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从自己的工作出发,着眼整个事业的发展,对党的领导、政权建设和党的执政理念做过深入探索。这些探索都反映了作为政治家的邓小平关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基本理念。我们就从《邓小平文选》的这些文章中,来分析邓小平关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基本理念和它给我们的启示。一、《党与抗日民主政权》:党对政权的领导和如何实现党对政权的领导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形势的需要,我们党在抗日根据地领导抗日民族统一…  相似文献   

18.
王惠宇 《长白学刊》2017,(6):103-109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政策下组建的新型抗日武装,由中国共产党直接创建并领导的游击队(基本队)和部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义勇军队伍(非基本队)两部分组成。东北抗日联军在1936-1937年达到鼎盛时期,学术界对东北抗联人数的说法不一,一般认为,东北抗日联军人数最多时为3万余人。根据《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中相关原始档案文献,并结合回忆史料、日伪资料,对这一时期东北抗日联军11个军的部队构成和人数变化情况进行重新考察看,1936年秋到1937年夏,东北抗日联军总人数最多时约为1.4-1.5万人。  相似文献   

19.
相伴如歌     
<正>2005年8月,我由淅川县人劳部门调到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初到新岗位,茫然无序。正在不知如何是好之际,领导拿来一摞杂志。我仔细一看,原来是几期《人大建设》。说实话,过去虽然也接触过《人大建设》,但因为业务关系,对"她"还真没有过多地关注。猛然相见,还真有种见到"熟人"的感觉:"嘿,咱人大也有'熟人'了!"从此,《人大建设》不仅在办公室陪伴着我,我还把"她"带回家放在床头,睡觉前再看一会儿。看得多了,加上对人大工作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在全国广大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和教研员的厚爱与关心下,《思想政治课教学》已经走过了22年的历程。2001年,我刊荣幸地进人中国期刊方阵,并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双效期刊”,这对我们是一个极大的鞭策与鼓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