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张倩 《法制博览》2023,(23):163-165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在校生人数增加、毕业生就业的期望值不断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大学应届毕业生要想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越来越困难。同时,因就业市场管理规则不完善、行业法律体系不够健全、人才供需比例失衡以及大学毕业生自身维权意识薄弱等原因,大学毕业生的合法就业权益屡屡受到侵犯所引起的法律问题越来越被社会广泛关注。虽然我国《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对劳动权作出了一定的保护性规定,但大学生就业权区别于劳动权,法律并没有对这一群体作出特殊规定,尽管国家实施了一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和保障制度,但仍存在着很大缺陷,因此,国家应在立法、司法、行政执法等方面对大学生就业权益作出特殊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吴婷婷  张森林 《法制博览》2024,(11):136-138
现阶段,逐年增长的就业人数、就业岗位减少、岗位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等因素给我国毕业生带来极大的就业困难和挑战。本文主要是以帮助毕业生就业为核心进行的研究,目的是建立合法、合规、有序的就业市场,这将对毕业生本人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职业院校毕业生初入职场,与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相比更容易在就业中发生权益被侵害的事件,这种现象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因此加大对毕业生就业权益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第一部分阐述大学生就业权益;第二部分列举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权益常见的侵害情形;第三部分分析造成毕业生就业权益受到侵害的原因;第四部分探讨有效保护毕业生就业权益的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3.
《工会博览》2013,(31):31-32
今年是全国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人数最多的一年。北京市各级工会高度重视困难职工家庭子女的就业工作,按照全国总工会《关于深入开展“阳光就业行动”、做好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文件的实施意见》要求,  相似文献   

4.
杨仁彪 《工会博览》2009,(12):40-41
目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导致一部分面临就业的大学生产生心理焦虑情绪,故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加强政策导向,专业调整.改革教学模式等措施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就大学生就业心理及就业倾向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及对策,以期使毕业生以良好状态应对就业竞争。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5.
潘青  龚乃胜 《工会博览》2009,(11):57-58
胡锦涛主席2008年12月12日至14日在辽宁考察,称我国09年就业形势严峻;温家宝总理12月20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大学生座谈,说现在大学生面临找工作难的问题。面对大学生,温家宝说,请同学们放心,我们把大学生就业放在首位。温总理2009年1月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确定了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七项措施。  相似文献   

6.
寒风渐起时,一年一度的大学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也拉开了序幕。在严竣的就业形势下,招聘单位开出的薪水都在低位徘徊。有些公司将本科生的月薪明码标价为1400元。这与绝大多数学子2500元-4000元的期望值颇有差距。  相似文献   

7.
深入了解、分析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及深造意向,是高校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培养和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南京师范大学2013级硕士毕业生为例,通过调研发现,硕士毕业生更倾向于就业,创业率及深造率低下。对此,文中提出了高校要适当调整硕士生培养思路,增强硕士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宝振 《工会博览》2009,(6):131-132
现在学界关于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性质一直争论不休,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和劳动合同是否具有一致性?本文从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保护的倾向性以及今环境就业的背景下,论证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应该视为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9.
今年7月,有应届大学毕业生在网上发帖称,自己突然获知已经就业了,就业协议书上赫然是一个从没听说过的公司名称和该公司的公章。他太兴奋了,发帖庆祝自己被就业。这则新闻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被就业一词成为了社会流行语。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被就业现象?该现象最大的危害是什么?如何解决被就业问题?带着相关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立鹏副教授。  相似文献   

10.
安健 《法制博览》2023,(18):127-129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就业形式的灵活多样,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因就业协议发生纠纷争议日益增多,因其法律属性不明导致司法实践中适用法律规范不同。与此同时,如若不能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纳入劳动合同管理,作为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的高校毕业生因就业协议发生争议会失去一种合法、便捷的权利救济的途径和机会。本文在归纳整理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法律属性学说争议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认为应该将毕业生就业协议认定为劳动合同,适用劳动法律规范,以期有效保护大学生合法就业权益。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时下出现了一批过“寄生”生活的大学毕业生,他们或赖在象牙塔里继续深造.或赖在家里给父母当“成年宝宝”。江苏省张家港市一位富裕家庭出生的女大学毕业生.由于不愿上班.又不想伤父母的心,于是跑到上海编织了一个神话。在神话里,她是某钢铁公司的总经理秘书.深得总经理器重。为了让父母相信这个神话,她采用欺骗的手段.从父母亲友手里先后“啃”走8000万巨额财产.用于“豪装”自己的工作业绩。  相似文献   

12.
高校毕业生毕业时,找到工作后应当同用人单位、学校签订就业协议,就业协议到底是何性质、发生违约时该如何处理,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认识。实践中,就业协议违约纠纷的解决主要是通过协商解决,但处于弱势地位的毕业生的权利往往得不到保护。在现行协商解决纠纷的基础上,有必要完善司法救济以切实保护毕业生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年勇 《工会博览》2009,(6):25-26
就业乃民生之本,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制定出完善的就业政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之一。就业歧视现象作为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癌疾之一,对政治、经济.社会尤其是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适时的反就业歧视政策的制定迫在眉睫。本文以西方就业歧视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公共政策议程的现状,对反就业歧视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反就业歧视问题如何由一项系统议程转变为一项正式议程,继而保证了整个政策系统的科学性与完善性。  相似文献   

14.
王雪 《工会博览》2010,(8):24-25
案情回放 原告王某原是北京理工大学的2007届毕业生。2007年4月,经北京理工大学推荐,王某与被告北京某机床研究所签订就业协议书,协议约定:王某到北京某机床研究所就业,本人档案转至北京某机床研究所,户口迁移至北京市密云县溪翁庄镇派出所。同年4月26日,原告王某与被告北京某机床研究所签订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以下简称就业协议书),  相似文献   

15.
国是     
《南风窗》2015,(2)
<正>图说|Insight大学生未就业跟"拼爹"有关吗?"未就业"和"拼爹"之间并不一定是因果关系或者存在"灰色"行为,但数据确实显示,更多的未就业大学生来自乡镇、低收入家庭,另一方面,直系亲属职业声望高、级别高的毕业生更少未就业。样本范围:10个省4363名大学毕业后曾经有3个月以上未就业或目前正处于待业、失业、拟升学和暂不就业状态的2008~2014年大学毕业生(不含博士)来源: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全国六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研究"课题《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群体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数据:图政数据王珊珊设计:图方villyR  相似文献   

16.
乔健 《工会博览》2014,(19):49-49
回龙观地区总工会配合回龙观地区社会保障所近日举办了现场招聘会,参加招聘的单位15家.提供就业岗位67个,提供就业人数236人.前来参加就业招聘100人,达成就业意向50人。回龙观地区总工会  相似文献   

17.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应届本科毕业生毕业时已经确定单位的比例8年来首次降到40%以下,硕士的初次落实率下降幅度最大,本科生的下降幅度最小。性别因素对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18.
2009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攻坚战,硝烟正浓。官方公布,截至7月1日,415万高校毕业生落实了去向,就业率达到68%,与去年基本持平,而就业人数则增加了44万。距离今年初教育部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的9月1日实现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70%的目标任务,只有咫尺之遥。然而,一则网帖让高就业率变了味道。  相似文献   

19.
2003年是1999年首次高校扩招的本科生走向社会的第一个毕业高峰年,毕业人数达212万,比2002年的145万人增加了30%。对毕业生而言,就业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大学生就业困难也就逐渐进入公众视野。2006年年底,劳动人事部门负责人确认,当年413万大学毕业生中有120万左右没有当期就业。今年年初,社会科学院有关专家发布消息称,2007年毕业的495万毕业生有100万没有找到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这两年新流行一个词汇,叫做"错峰就业"。它指的是大学毕业生在求职高峰时,主动选择短时间游学、实习、创业考察或志愿服务,推迟个人就业,以寻找更合适的就业岗位,更加从容、自主地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道路。您对这种错峰就业有什么看法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