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扶贫造假是扶贫工作中的毒瘤,既影响我国脱贫攻坚进程和质量,又损害党和政府形象。扶贫治理不当是引发扶贫造假行为的主要原因,应该通过加强和创新扶贫治理,构建不想造假、不能造假的扶贫治理体系,减少和遏制扶贫造假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校园教育科研活动如火如荼,令人欣慰。研究成果虽多,但总体质量却不高。利益驱动、道德滑坡和管理失当等因素是造成学术论文造假现象的重要原因。遏制造假行为要在强化管理制约、弘扬求实精神、强调成果质量和提高学术道德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学术不端行为的法律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不端行为之所以在我国愈演愈烈,从法律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主要是由于社会和学术人员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学术不端行为的高收益和法律规范的缺失.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总结国内相关治理工作的得失,当前我国要有效地治理学术不端行为,应建立完善法律制度、设立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制度和新型的学术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4.
现代的“典型性”学术造假有两种,除了显性的有“造假公司”参与的“体制外造假”,还有一种隐性的“体制内造假”。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决定会计信息质量的两个关键主体———上市公司和监管部门建立了两者的博弈模型 ,并以银广夏事件为例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和分析。模型结论揭示 :我国当前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成本远小于造假所获得的收益。因此 ,治理财务造假的根本途径是加大对违规主体的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6.
当前,个别地方卫视存在污染样本户,搞收视率造假的行为。收视率造假伤害了公众,伤害了广告客户,更伤害了媒体自身。市场经济竞争态势下的利益驱使、媒介考量标准的单一等是造成收视率造假的主要原因。加强媒介的道德建设、完善监督与惩处机制、正确看待收视率的作用能够有效遏制收视率造假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印兴娣 《人民论坛》2011,(10):184-185
当前,个别地方卫视存在污染样本户,搞收视率造假的行为"。收视率造假"伤害了公众,伤害了广告客户,更伤害了媒体自身。市场经济竞争态势下的利益驱使、媒介考量标准的单一等是造成收视率造假的主要原因。加强媒介的道德建设、完善监督与惩处机制、正确看待收视率的作用能够有效遏制收视率造假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科研诚信是每一名科研工作者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必须恪守的道德和规范。近年来,高校师生学术失信甚至学术造假行为屡被曝光,伪造、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现象屡禁不止,从论文段落剽窃到大面积抄袭,甚至包括致谢全篇复制都存在不少典型案例。作为学术生活和科研事业的初期,研究生阶段是科研工作者遵守科研诚信、养成良好科研道德习惯的关键时期。然而,高校研究生的学术领域是科研失信的"重灾区"之一,  相似文献   

9.
有一股风,很恶俗,颇邪火,正在我们学界阵阵发臭,让人作呕,那就是学术腐败。学术研究,学术探索,这在绝大部分人的心目中,是一座惠风四拂、姹紫嫣红的“大公园”,是一座纯洁光亮、不被玷污的“象牙塔”。但曾几何时,纯净的空气被污染了,诚实和诚信被亵渎了,执着的治学态度、科学严谨的学风被奸污了,学术腐败成了一种司空见惯的行为。君不见现在不断有各种抄袭、剽窃和形形式式的造假行为见诸报章,让人唾弃,而纵观各种“八仙过海”的造假神通,各类瞒天过海的作弊手段,无不令人愤慨。  相似文献   

10.
南京大学一位教授说:"如果只是因为有抄袭的行为就要赶出校园,说句过头的话,中国大学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应该离开学校。"靠学术造假从国库圈钱的后果远比单纯的论文抄袭严重得多。  相似文献   

11.
性别与传播研究作为一个学术研究范畴已经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学者在95’世妇会前后开始关注学理化的性别与传播研究的相关议题。近几年来,各国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均有了长足的进展,世界性的学术对话使该领域呈现出生动而又充满活力的景象。本文着重探讨了性别与传播研究的学术源头、历史演变、各阶段发展特征以及发展趋势,呈现了性别与传播研究的历史性成果,梳理了性别与传播研究较为系统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与互联网研究现状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国内“女性与互联网”研究领域学术性较强的论文和实证调查报告为研究对象,从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分类与思考,即:互联网与女性的关系、互联网与性别不平等、女性作为网络内容和女性作为互联网用户,希望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族村寨旅游效应研究概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对1995年以来中国民族村寨旅游效应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反映了我国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及其旅游效应研究的进展、学术动态,提出了今后需要进一步重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陈占彪 《桂海论丛》2007,23(5):20-23
在学术与政治之间,郭沫若是心向政治的,他踏入学术圈,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无奈或无聊,然而,他又不甘于做那种与世无涉的学术"蠹鱼",身为"革命的学术家",他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渗入到学术研究之中,使得学术与政治两者因此得以沟通,学术最终成为郭沫若参与社会、介入政治的另一种方式,他的学术实践的成绩与失误皆在于此.  相似文献   

15.
侦查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困境和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侦查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存在许多致命问题,主要表现在研究对象含混、学术共同体没有形成、没有科学的学术目的、学术话语系统没有形成、学术资源欠缺等多个方面。在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内在逻辑中思考以上问题有一定意义,但对未来侦查学建设和发展景象和效果应审慎乐观。欲推进侦查学科建设,开展学术研究,首先需要解决学科队伍素质的提高、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论的界定、公安院校办学模式的变革等三个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台湾问题与两岸关系的学术研究,经过两岸学术界几十年的努力,在学科建设方面已经打下坚实的基础,组建台湾研究交叉学科——“台湾学”的条件趋于成熟。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在这一领域的知识理论体系建构和组织体系建制方面做出许多有益的尝试,提出了“厦大方案”。希望两岸学术界继续努力,为台湾研究交叉学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留守儿童群体的研究是学术界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从非社会性行为这一理论视角来分析留守儿童群体中的非社会性行为,借助这一新的理论视角来拓展、深化留守儿童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8.
公安学基础理论存在着理论深度不够、学术术语不规范、缺乏具体研究方法指导、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认识的片面性、研究问题的封闭性、学科名称不规范、研究停留于表面等诸多原因造成的。因此,必须对其内容进行重构,并从文献资源、学术交流、解放思想、专门人员培养等制度层面上入手,以保障这一设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县政改革逐步纳入到学者的研究视野,是国家与学术在地方政治生态中互动的结果。政治学研究重心下沉到非国家政治领域的农村社会,继而又在研究中提升其视角,从村庄到乡镇,进而到关注县政,呈现出一种层层递进、渐次扩大的学术理路。本文在对该段学术史的宏观脉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国家与学术的互动为切入点,探讨学术在国家话语影响下的运作形态,以及县政改革被学者忽视,而后又逐渐引起重视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20.
大学是一个以发展科学、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三大职能于一体的学术组织,学术性是大学的根本属性。学术是大学存在的合理性土壤,大学的管理从本质上说也是学术管理。只有学术之花在大学的土壤上开的芬香、开的绚丽多姿,大学才能永葆其生命力,大学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而在当今时代,大学的学术研究的功利化、泡沫化、腐败化趋势愈演愈烈,如果这些现象得不到根本上的解决,大学的科学研究将难以有创新性或创造性.也难以做出创新性、创造性的成果。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的学术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