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宁都是我省农业大县,如何对接“长珠闽”?如何建立起与“长珠闽”对接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在以家庭经营为主的经营形式下,怎样解决大量分散和独立生产经营的农户与大市场的联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拟对提高我县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政府部门需解决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现阶段农民组织化程度现状分析 近年来,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合作空间越来越大,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专业联合大量涌现;合作的内容越来越多,服务链条进一步拉长,大多已延伸到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而且层次越来越高,分工趋于合理,经营手段也日趋现代化,效益越来越好,可以说,近些年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了一定的发展。概括起来是“五个带动”。 ——龙头企业产品带动。这几年我县已引进和涌现了一批龙头型企业,带动和吸取了一大批农户为其配套,加工增值,形成产业链,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也带动了非农产品的发展。如宁都东山坝镇生猪协会的成立,有力地促地了当地生猪养殖的健康有序的发展。依靠“龙头企业的整体效益”,带动了农民与企业之间的良性循环,出现了双赢或多赢的良性发展态势。 ——各类园区示范带动。我县目前涌现了外向农业开发区,生态农业园区、生态农庄和农业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深度转型进程,当前中国农村组织结构与农民组织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基于社会学的理论维度,从组织功能视角深入探讨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民组织化的生长空间对农民组织化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当前我国农民面临的主要生活风险入手,分析了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加入WTO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中国农民将面临强有力商业集团的无情竞争,而我国农业生产者相对分散,势单力薄,无组织的农民,在市场经济中始终处于被动的不利地位,是没有竞争力的弱势群体,经受不起国际市场带来的冲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高低,决定着农民在市场中的地位,决定着农民的切身利益,影响着农村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也决定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作者认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关键是建立和发展农民经济性自治组织。  相似文献   

5.
农民组织对于农民来说,有着经济、政策及教育功能。但在方兴未艾的新农村建设和目前大力引导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中,农民组织及农民组织化问题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应重新审视农民组织化,梳理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的说来,农民组织要在规范、依法的轨道内运行,包括法律在内的制度安排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6.
农民自始至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而农民组织又是新农村建设得以推进和完成的生力军.在社会转型期,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效率与成败.所以,进一步加快、加强农民组织化建设,探析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路径方法,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民环境权益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权是公民的合法权益之一,是公民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每个人都应当享有环境权益上的公平与公正.目前,作为环境弱势群体的农民的环境权却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影响了农民的生存和基本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农村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文章着重从确立环境权,调整国家公共政策,完善环保机构,建立权利补偿机制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保障农民环境参与权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农民环境权益保护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对农民土地权利的保障一直没有停止,但是实践的窘态和理性的求证使人们认识到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权利保护功能的严重不足.从权利保障重于权利宣告的思路出发,考虑中国土地权利立法的历史沿革,借鉴国外先进的土地立法模式,从我国基本土地权利的现状出发去分析问题,逐步建立和发展农村土地用益物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良性运行制约机制,大力培育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在征收征用农民土地房屋时应给予农民公平的补偿,正确解决农民的就业安置和基本生活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农民是我国人口最多的一个社会阶层,其所从事的农业也被视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但立法所给予农民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却始终不尽人意。为此,应加强农民合法权益法律保障的基础研究,进行农民合法权益法律保障的历史审视,正视农民合法权益法律保障的时代呼唤,建立农民合法权益法律保障的理念基础,为完善农民合法权益法律保障体系的构建奠定坚实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0.
农民平等权的宪政分析与法律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农民权利的充分实现无疑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也是中国“三农”问题的关键与核心。解决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实现农民的平等权,而平等权问题解决的关键是宪政问题。因而从宪政的角度看,国家和社会应站在法律的高度,真正把农民当作公民来看待,尊重还原农民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使农民实现法律上的解放,寻求真正的法律平等。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组织化的程度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目前我国农民组织化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民政治意识淡漠、乡镇职能转变不到位、农民观念保守和法制建设滞后。在国家主导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格局依然存在的条件下,政府应该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过程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供政策指导、制度保障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合作及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中的现代农业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风文明建设以及农村综合改革都需要农民合作,农民合作意识已成为新型农民必备的素质,也直接关系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水平,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13.
农民组织化面临着发展农村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重任务,单纯强调农民经济组织的合理性或政治组织的正确性都是片面的,采取怎样的方式组织起来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无法逃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农民的低组织化水平已经影响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强贫困地区的农民组织化建设已非常迫切。政府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对农民自组织能力建设给予更多的资金与政策帮扶。作为贫困地区自组织能力建设主体的农民,必须改变思想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5.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溧水区农民组织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农民对发展社会组织认识不足、民间组织发展缓慢、精神文化类组织及其他相对滞后、民间精神文化活动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人才和资金匮乏、部分村干部认识不到位、宣传工作相对落后等问题。因此笔者建议从加大宣传力度和扶持力度,优化农民组织的外部环境、培育骨干,提高农村民间组织工作人员的素质、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引导作用和典型示范作用、扩大组织化领域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更好地维护农民的公民权利,实现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实现新农村建设基本目标的根本途径,因为建设新农村的目的是让农民能够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尽最大努力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而把农民组织起来,使其能够以集体的力量去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应是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三农”问题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弱势地位问题。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各种各样的农民组织,是着眼于农村内部制度创新、解决农民弱势问题的根本途径,对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然而,当前的家庭分散经营、缺少政府扶持和法律制度保护以及集体行动困境等因素严重阻碍着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发展好村民自治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制度建设和法律保护,建立农民组织与其他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和矛盾调处机制等,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关系到八亿农民切身健康利益的重要制度,但在目前的实际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医疗保障不到位、农民医疗利益被侵犯等各种问题,致使农民的生命健康权得不到应有的保障。鉴于此,以农民健康权理论作为我国农村合作医疗法律制度研究的理论起点,进而以农民利益保障为研究视角,提出我国农村合作医疗法律制度构建中的责任制度、资金制度、监管制度和纠纷解决制度等具体制度安排,以使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切实保障农民健康权的落实和农民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保障农民的经济权益可以有力地促进农民的发展,二者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农民经济权益保障是推动农民发展的物质基础,为农民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持,有利于农民本质力量的提升,促进农民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要以保障农民的经济权益为根本,从相关制度的完善、国家政策的扶持和组织化程度的提高等方面来维护农民的经济权益,创造农民发展的条件,探寻农民经济权益保障与农民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按照党的十六大“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要求,近年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各地积极推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在发展农民专业协会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