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就业环境的持续改善可以通过学习和适应双重渠道提升农民工就业能力,形成"正反馈效应"。然而,在当前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阶段,我国农民工就业环境,特别是制度环境,对农民工就业以及就业能力的提升还存在比较明显的约束。从中长期看,在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旨在践行"共享式发展"理念的赋能性就业政策,需要作系统性制度安排。为此,本文提出一个包含户籍协调管理、就业准入配套、社会福利保障、公民权益保障"四位一体"的思路框架。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7)
当今中国就业歧视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反就业歧视力度势必要加强。1965年美国以总统行政命令形式出台了反就业歧视、促进就业平等的"肯定性行动"计划,并取得显著成效。中美虽在制度、文化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面临着反就业歧视、促进经济发展的时代问题,美国"肯定性行动"对中国反就业歧视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农转非"降温是国家政策调整的结果,更多的是农村经济发展利益增多驱动的结果,还源于就业形势和就业派遣方式的变化。"降温"在减轻公安部门和学校工作负担、引导毕业生面向农村就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也要看到"降温"也给高校农村生源毕业生在求职心态、就业行为选择和就业稳定性等方面带来负面效应。国家、各级政府、高校和农村大学生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降温"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整个国际范围的学界和劳动管理部门不仅都在为保持经济发展速度,拉动就业和创造就业岗位献计献策,同时也十分着力于推进"灵活就业"、"非正规就  相似文献   

5.
阮敏尔  马林东 《学理论》2012,(10):96-98
农村基层就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农村发展人才紧缺的有效路径。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选取大学生村官这一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群体进行深入调研,在关注高校毕业生农村基层就业是否"下得去"的同时,重点关注是否"用得上"和"留得住"。同时就高校毕业生农村基层就业的总体状况、面临的困境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及就业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大学生就业而言,最关键的影响因素还是"结构性的"。这些因素包括短期供给超量、区域选择偏好、就业能力不足等方面,其中解决就业能力不足问题将是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传统的正规就业岗位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尤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非正规就业以其就业形式灵活多样和低成本等特点成为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但由于体制因素、高校人才培养以及大学生就业观念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政府、高校、学生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孟繁中  陈明长  侯可 《学理论》2014,(3):253-255
针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应聘"低端"工作的高才低就现象进行分析,提出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偏差与干预的问题,实现从"高才低就"向"高才基起"的就业思想转变,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软实力。  相似文献   

9.
陈洪娇 《学理论》2013,(18):337-338
一方面,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难在对口就业量低,这主要是就业市场中供求规律在起作用,同时法学毕业生就业门槛高也是影响因素。另一方面,尽管法学就业难,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法学对口就业质量高这样一个法学就业特点。破解法学就业难题,需要提高就业"量",加强就业"质"。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8)
"特殊群体"作为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跨越式的发展呈现逐年递增的状态,已经成为制约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以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与个人访谈,从学校角度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对家庭经济就业困难群体、少数民族就业困难群体、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与心理障碍就业困难群体给予相应的援助对策。  相似文献   

11.
高校"校漂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胡解旺 《青年研究》2003,(10):15-23
高校"校漂族"主要以避开就业高峰、增加就业法码的"考研派"和求职不满意或遇到困难、回校再谋出路的"不就业派"为主,此外还有少量坐吃家庭财富的"潇洒派"和拿不到毕业证、学位证又不愿意离校的"围城边缘派".它对于社会、高校、学生家庭和大学毕业生本人都有较大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求知》2016,(6)
正就业为民生之本。宁河区人力社保局抓住城乡居民就业这个"牛鼻子",千方百计抓就业促创业,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狠抓就业。针对大中专毕业生和有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等重点就业人群和优势就业人群,宁河区开拓多种渠道广泛增加就业。充分利用就业综合服务大厅,积极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  相似文献   

13.
周世慧 《学理论》2010,(10):248-249
近年来,就业竞争加剧、就业市场紧缩、就业意识形成困难、大学生就业观念错误、就业目标模糊等问题日趋突出,这都对"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的建立、创新提出了迫切要求。其中,地方高校的就业问题在随着市场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中,更是遇到了新困难、新挑战。因此,就业指导体系的建立及创新对地方高校的就业情况改善显得非常重要。这将直接影响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状况新局面的打开。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是一项为了帮助回到原籍的、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而推出的制度.该制度的实施对于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使其适应从"学生"到"雇员"角色转变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广泛阅读和系统梳理学者们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核心概念、作用、存在问题、完善对策进行综述.目前,学术界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关注还很少,研究上缺少理论的深度和实践的广度,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学毕业生平等就业保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与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各种深层次原因中,不平等就业违背了不歧视的法律原则,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源。保障大学毕业生平等就业,是有效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键,主要措施包括从需求、供给和匹配三个方面完善大学毕业生平等就业的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6,(3)
"基层就业项目"政策是我国根据基层发展的现实情况与长远发展制定的,该政策实施以来,在缓解大学生就业方面以及推动社会均衡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通过对学界关于"基层就业项目"人员流失的内涵、原因等方面的研究来进行分类和梳理,面对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应对"基层就业项目"人员流失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巴志鹏  袁婷婷 《学理论》2013,(22):99-101
中共指导思想之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强调重视和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而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残疾人口有8千多万,但近些年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残疾人的就业率却不尽如人意。教育水平低、法律制度不健全及落实不到位、就业观念的落后等诸多因素导致了当下残疾人低就业率的局面。完善残疾人教育体制、实现残疾人就业由"救助型"到"发展型"转变、加强有关残疾人就业保护的法制建设和促使残疾人向"独立人"转变等则是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6,(6)
科学合理的就业期望,有利于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目标。为探明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问题,以便开展科学的就业指导工作,笔者在对湖南省衡阳市2016届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调整毕业生就业期望值的建议如下: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全校重视、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格局;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推行个性化咨询辅导;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相似文献   

19.
李亚妮 《学理论》2012,(25):77-78
近年来,随着"4050"下岗、失业人员逐步进入退休年龄",2030"青年的就业问题成为新的难题。"2030"失业青年的就业问题对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运用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结合实际案例,为解决失业青年就业问题提供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华玉昆 《学理论》2011,(23):227-228
近年来,大学生不计后果的"先就业后择业"和"错位就业"现象较为普遍。为改变这种现状,基于大学全程化视角的就业教育课程按照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阶段性规律,结合用人单位用人要求和高校就业教育的实际需要,将大学生就业教育课程划分为四大阶段十三大模块,按时间先后顺序递次推进,通过不同教学形式和课程形态,对大学生实施就业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