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紧密结合新时代特征和中国的具体国情,以新的思想、观点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作出了新贡献,主要表现在:在强调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还强调解放生产力;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论断;提出以生产力标准为核心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相似文献   

2.
丁乃今 《理论前沿》2003,(16):40-40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耕经济国家,长期以来形成了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由此产生了“三大差别”。一是工农差别;二是城乡差别;三是地区差别。要缩小这“三大差别”,最根本的就是按照十六大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部署,用“五化”思维解决“三农”问题,全面繁荣农村经济。(一)用现代化的思维发展农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农业效益的最大化。以农业生产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要为目的,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什么畅销就种什么,什么效益高就发展什么,从根本上解决“卖难”问题,实现农业效益最大化。2.充分发挥比较优…  相似文献   

3.
王瀚林 《理论前沿》2003,(20):18-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不是单层面而是多层次的,不是单向度而是全方位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从中国当代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和新观点,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体系。这里择其要点谈谈四个方面内涵的创新:(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思想。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第一,从对生产力的一般性理解到提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观点。从上个世纪中叶之后,科技革命的浪潮席卷着整个世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敏锐地觉…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不断推进,大量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出现,吸收了众多青年就业.这些“两新”青年游离于传统体制外,因此在基层出现了许多团建工作的盲区和管理空白点.针对这一现象,必须加强“两新”组织团建,遵循属地化管理原则,加强街道团工委对“两新”组织团建的指导,“两新”团组织也要结合自身实际和青年特点,积极探索符合“两新”组织发展规律的团建工作之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转型,大量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出现,并吸收了众多青年就业,这些“两新”青年游离于传统体制外,因而在基层出现了许多团建的管理盲区和工作空白点.针对这一现象,必须加强“两新”组织团建,遵循属地化管理原则,加强街道团工委对“两新”组织团建的指导,“两新”团组织也要结合自身实际和青年特点,积极探索符合“两新”组织发展规律的团建工作之路.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作风的核心内容。它是对中国传统美德和荣辱观念的新继承;是对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和先进文化建设经验的新概括;是对社会主义道德观和荣辱观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遵义“四在农家”价值及其创建活动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遵义“四在农家”是革命老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载体,建设有遵义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遵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让“四在农家”这种形式承载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本文论述了“四在农家”的价值,并就下一步深入开展“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后形成的新哲学;其主要思想资源是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但也充分吸收并整合了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发展的积极成果,儒家学说是其重要部分.在当代,对儒家学说绝对维护的"保守派"与否定其一切的"激进派"均已式微;主张对其革新的,一是"现代新儒学";二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后者以毛泽东为其创始人和奠基者.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儒家学说一有其伟大贡献,二有其历史局限性,三又有可继承性.我们尊重儒家学说的崇高价值观,充实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达到价值论与科学论的统一;我们捕捉儒家学说的真理性论断,将其纳入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面性的体系之中,达到哲学学理的发展;我们沿用儒家学说的一系列中性范畴,给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释,达到文化思想的创新;我们把握儒家学说中的隐性内涵,将其显性化,给马克思主义哲学增添有中国气质的学理;我们继承儒家优良的文化精神,结合新时代的新实践,发扬光大而成为中华民族的新精神.这样做的结果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而且是中国现代哲学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9.
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推进和谐广东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有助于“两新”组织健康发展,有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协调各方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两新”组织中的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深刻认识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针对“两新”组织的特征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现状,创新“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推进和谐广东建设。  相似文献   

10.
1998年以来,我省检察机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突出“强化监督,公正执法”的主题,认真履行检察职能,大力加强检察队伍建设和基层检察院建设,各项工作都有了新发展,为我省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  相似文献   

11.
郑保国 《外交评论》2007,81(5):80-86
"9·11时代"美国对外战略的危险"创新"是:以"布什主义"为基本原则;以建立"新帝国"为最高目标;为实施"新帝国"战略而严重夸大外部威胁;以对"流氓国家"的"预防性战争"、"政权更迭"和"民主化改造"作为"新帝国"扩张基本手段。这些"创新"相互影响,其危险是:践踏国家主权平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当代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加剧国际军备竞赛和"安全困境",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蒋庆泉 《工会论坛》2015,(3):7-8,30
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工会要准确把握角色定位,统一思想,做经济新常态的“宣传员”;要服务大局,做促进转型发展的“引导员”;要完善机制,做构建和谐企业的“调解员”;要履行职责,做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员”,为构建和谐企业、和谐社会作出积极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1936年的救国会运动是以上海为中心的全国规模的抗日救亡运动。这次运动的领袖群体是一批与社会各阶层有广泛联系和在城市民众中拥有很高威望的知识分子。救国会提出了的“无色彩”的抗日联合阵线的主张,提倡以共同抗日为前提,置所有不同政见的党派和政治势力于平等的地位,通过抗日民主的途经以达到全民族的和解,实现各党各派的真正联合和共同抗战。这一主张为各阶层的民众和各党派所赞同,给大敌当前的民族和解带来了新希望,对挽救“九一八”以来严重的民族危机,实现"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抗战有着重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是“与时俱进”的要求,它以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思想原则,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从否定错误中突出立党方面的重大创新,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作为理论创新的文化视野,以总结实践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作为理论创新的现实基础,以实践基础上的自我批判作为理论创新的重要条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的内在逻辑体现了理论创新的内在规律。探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的内在逻辑,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黔东南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少边穷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重道远。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急农民之所急,让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就成为黔东南州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二十字”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广大农民群众,为实现黔东南各族人民脱贫致富,建成和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独特价值观,明显区别于西方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资本至上的价值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定了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地走现代化道路的信心,打开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思路,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和新智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终结了西方的“历史终结论”,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为世界社会主义走出低谷打下了基础、提供了智慧;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为创造人类新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全面深入系统研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发展理念是唯物史观在当今时代的运用,也在运用中深化和拓展了唯物史观的视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都出自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人民主体,还深刻地体现了唯物史观中贯穿的实践意识、问题意识和辩证思维。新发展理念对于唯物史观的新贡献表现在: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明确指出“创新”已经成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从当今中国的实际和世界的实际出发,强调了“协调”的理念;突出“绿色”发展,表达了对当代社会人与自然界关系问题的忧虑和关切;以“开放”和“共享”两个理念很有代表性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所在。五大理念对于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全方位的、完整的。它引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也将引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基本情况和发展规律,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在“强起来”进程中民族自为自强意识的反映和要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求对民族工作主线的正确把握。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需要结合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所作出的历史贡献,系统梳理和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深刻领会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要想成为可能,一定要切实做到“四个必须”:必须坚持走科教兴国、科技创新之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日益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必须法、德并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必须以人为本,保证个体的全面、自由、充分发展;必须以“仁”为本,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方位、新使命和新目标,对统一战线的定位、作用和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从功能型统一战线角度来看,新时代统一战线可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一战线",是爱国统一战线在新时代的新发展,其定位、作用和发展都将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奋斗目标来展开.新时代统一战线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突出功能,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最大价值公约数,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方案为外部效应.新时代统一战线将深度嵌入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展现对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完善和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统一战线制度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和定型;统一战线民主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和完善;统一战线关系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整合和凝聚.新时代统一战线围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的重大任务,其发展图景是:形成国内与国际、网上与网下高度统筹的统一战线空间布局;形成策略与战略、法宝与目的高度一致的统一战线理论认识;形成利益与认同、政策与法治高度协同的统一战线工作方法;形成衔接紧密、权威高效的统一战线运转体制;形成紧贴时代、着眼未来的统一战线发展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