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裁判要旨】消费积分是企业根据自身运营需要,对购买了产品的消费者提供的营销活动。消费积分以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为载体,法律性质是财产性利益,可以作为财产犯罪的对象。被告人利用积分规则漏洞取得消费积分,当积分交付行为由机器执行指令完成时,需首先判断机器交付与被害人处分意思是否一致。  相似文献   

2.
一、消费积分类别及特点消费积分,也可称之为消费积分返利机制,是指商户为吸引和鼓励消费、提高消费者忠诚度以及增加客户黏性而采取的根据消费额度返给相应物质性利益的激励机制。这种机制的主要表现是,当消费额达到一定数额时,可以积分换取奖品、抵扣消费金额,可以用于商品、服务之支付,甚至可以换取购物卡等类似货币的财物。根据商家所属领域,可将消费积分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信用卡积分,即银行为促进信用卡消费者积极刷卡消费以获得信用卡消费提成、透支利息等营业收入的一种营销策略。二是预付卡积分。  相似文献   

3.
正一、基本案情2012年7月起,被告人朱某、戴某在未取得国家相关部门发放的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开设"上海金融家德州扑克俱乐部",并先后雇佣被告人代某等11人,从事收银、发牌等工作,在上述俱乐部内以"德州扑克"形式供他人进行聚众赌博活动,并从中抽头渔利。该俱乐部内所谓的比赛方式主要是二种:一种称为组织比赛型:(1)参加者先以300元人民币换取一张参赛门票,300元人民币可兑换300万积点,再兑换成5000  相似文献   

4.
孙文若 《行政与法》2010,(1):122-126
消费安全问题事关消费者的生存与发展,是构建我国消费安全法律体系的前提与基础。消费安全权是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侵害的权利。其以经营者不得从事消费侵权行为为前提,核心为"安全"。消费安全法律体系以实现消费者的安全权为宗旨,通过国家立法、行政、司法等行为约束消费侵权行为,保障消费安全法律体系内部运转之和谐和外部环境之优良,最终达到消费者享其权,经营者尽其务的目的。这一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从制度上约束消费侵权行为,符合世界民事立法的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5.
消费纠纷仲裁是指消费者因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与生产经营者发生争议时,由第三方来进行判断、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它是近年来我国保护消费者事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个新事物。本文试就消费纠纷仲裁的若干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建立消费纠纷仲裁制度的必要性消费纠纷仲裁制度的建立,是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消费争议,有效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商品经济秩序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从国外来看,不少国家都纷纷成立了  相似文献   

6.
一、基本案情2020年6月,被告人毛某在重庆市南岸区四公里摆地摊卖胡豆,在被害人买胡豆交付现金的时候,被告人以自己走亲戚需要整钱或新钱的理由,要求被害人用面值100元人民币进行交易,被告人收取被害人面值100元人民币后,趁被害人不备,把事先准备好的面值100元假币调换被害人的真币,而后编造各种理由不再兑换钱币,将假币退还给被害人,换取被害人真币。被告人毛某在1个月内实施以假币换取真币的行为共计4次。  相似文献   

7.
旅游购物坑害消费者事件层出不穷已成公害,而深究个中原因,其之一便是消费欺诈行为与消费诈骗犯罪在实务中认识模糊,以致变成旅游中一个大煞风景的现象。因此,关注和辨析旅游购物消费领域存在的诸如诈骗罪及消费欺诈行为,势将有利净化消费环境,彰显消费维权正能量。  相似文献   

8.
辩诉交易的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诉交易(plea bargaining)是美国的一项司法制度,就是指在法官开庭审理之前,处于控诉一方的检察官与被告人(一般是通过其辩护律师)就被告人的罪行及量刑问题进行协商和交易。检察官以撤销指控、降格指控或要求法官从轻判处刑罚为条件,换取被告人的认罪答辩(plea of Guilty)。若双方能达成协议,就向法官报告,如果法官接受(几乎都接受)了双方商定的量刑意见,就进入了审理程序:首先,由法官  相似文献   

9.
检察机关应结合具体案情确定提起的公益诉讼案件类型。从检察机关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的初衷分析,为消费者提供正义正是公益诉讼替代性和补充性的价值体现。针对非法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并进行消费欺诈的行为,检察机关提出惩罚性赔偿诉讼请求,可以加大对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和权益行为的惩治力度,维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和合法权益,对惩治和预防该领域严重违法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腾远 《法制与社会》2013,(28):111-112
消费知情权是法律为了弥补消费者的消费信息劣势而赋予其的特殊权利。本文分析了消费者消费信息劣势产生的原因,并由此关注我国现行的消费者消费知情权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最终以消费信息义务为视角分别论述了经营者、政府、消费者相关组织等主体所负有的消费信息提供义务并比较了各个主体提供制度的功能优势及缺陷。  相似文献   

11.
《法律与生活》2000,(3):7-7
“明明白白消费”已被确定为2000年中消协活动年主题。据介绍,该主题是为了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扩大内需”,“引导和鼓励消费”的精神而确定的。中消协2000年将突出对消费者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广大消费者在了解党和国家的消费政策、了解消费领域真实、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转变消费观念,敢于消费和放心消费,从而实现启动消费,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目的。 此外,加强对消费者“知情权”和“获知权”这两项基本权利的宣传和保护也是“明明白白消费”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部分网络经营者通过隐瞒真实身份、发布虚假广告、使用网络消费格式条款等欺诈手段侵害网络消费者的知情权。根据网络交易新特征,公权机构为保障网络消费者知情权,可以考虑运用信息规制工具去规制信息不对称、建立信息有效披露机制;同时采取赋予网络消费者反悔权、完善网络经营者赔偿责任制度等措施有效规制网络消费欺诈行为。  相似文献   

13.
彭有志 《人民司法》2022,(29):17-20
<正>【裁判要旨】消费领域中商业保理公司对消费者预先审核消费资质,承诺为个人超前消费提供分期保理融资,商业保理公司实际向消费机构支付约定融资款后,消费机构才与消费者建立合同关系,其与消费者形成的保理合同本质为消费借贷,双方构成名为保理实为借贷的法律关系。保理公司超越经营范围发放贷款,违反法律特许经营规定,形成的保理合同应认定无效。  相似文献   

14.
所谓诉辩交易,是指法院开庭审理刑事案件前,控诉方因掌握被告人犯罪的证据较少,并且收 集证据比较困难或代价高昂,为避免所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或为节约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而以作出较轻的指控、许诺代为向法官求情为代价,换取被告人有罪的供述,而与被告人(一般通过辩护律师)在庭外讨价还价达成妥协的一种制度。  相似文献   

15.
消费者概念的法律再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玉文 《法学杂志》2006,27(1):136-138
消费者概念可重新界定为: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用于生活消费而非用于经营性行为的单位与个人。消费者的主体要件包括单位与个人,消费者的行为目的要件是通过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客观行为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一、辩诉交易的内涵和价值 根据《布莱克法律辞典》,辩诉交易(Plea Bargain-ing)是指在刑事被告人就较轻的罪名或者数项指控中的一项或几项做出有罪答辩以换取检察官的某种让步,通常是获得较轻的判决或者撤销其他指控的情况下,检察官和被告人问经过协商达成的协议。  相似文献   

17.
一 诉辩交易又称诉辩谈判或诉辩协议,按照理论上的阐释,是指在法院开庭审理刑事案件前,控诉方为了换取被告人作有罪答辩,以作出比原来罪行更轻或较少罪名的指控,或者允诺向法官提出有利于被告人的量刑建议为条件,与被告人(般通过其辩护律师)就有利于其的最佳条件在法庭外所进行的协商与交易.  相似文献   

18.
消费信用法律制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莉 《经济与法》2001,(6):14-16
一、导论所谓消费信用,是指金融或商业等机构以货币、商品或劳务的形式,向有一定支付能力的消费者调剂资金余缺的信贷行为和信用关系。消费信用作为现代信用的一种主要形式,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商品供给大于商品需求的必然选择。近十几年来,主要西方发达国家,消费信用规模之大,发展之快,范围之广,已成为银行扩大盈利,企业促进生产和经营,  相似文献   

19.
章法 《法庭内外》2010,(8):34-35
美容卡、健身卡、餐饮卡、购物卡……如今,人们口袋中的消费卡越来越多。持卡消费,消费者确能享受到便利与实惠,然而,一些发卡商家的不当经营行为也让消费者吃了不少苦头。  相似文献   

20.
炫耀性消费的兴起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的产生。消费问题是环境问题的核心,消费者既是环境退化的牺牲品,同时也是环境退化的原因,而我国消费者保护法和环境法领域都相对欠缺对可持续消费的制度规定。本文主要从生活型消费的角度来分析可持续消费制度在法律上的规定及完善,思考制定《绿色消费促进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