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和平外交"到"和谐外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去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发表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以来,"和谐"一词频繁地出现在中国高层的外交活动中,它已成了反映中国外交新内涵和新特点的一个响亮的关键词.这说明,中国将始终不渝地把自身的发展与人类的共同进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因此,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2.
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中国2005年在亚非峰会首次提出和谐世界理念后具体实施这一理念的重要一年.特别是2006年10月举行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课题.今年将召开党的十七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构建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仍将成为中国为之奋斗的目标.过去两年,中国政府倡导建立"和谐社会",并将"和谐"理念延伸到处理国际事务的实践中,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从和谐中国到和谐地区、和谐世界,中国向世界展示出一个文明古国选择的和平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和谐世界是指世界各国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为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共同目标,相互间及与自然环境间处于对称平衡、相宜相生、和衷共济的状态。它在立意上是顺势性和济世性的统一;在内容上是普世性和渐进性的统一;在实践上是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和谐世界具有整体性、制度性、均衡性、自洽性和开放性五大品质。和谐世界的涵义及其品质决定了中国在参与建设和谐世界的过程中,应坚持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核心目标不动摇,贯彻循序渐进的方针和量力而行的原则不改变。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5年4月22日亚非峰会上首次提出"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的重要思想.同年9月15日,他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进一步提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并对此作了重要阐述.  相似文献   

5.
与理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相比,建构主义更重视国际法的地位与作用。它为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为国际法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路径。后冷战时期的国际法仍然具有"共处"性与"合作"性,但其主要特征是向"共进"发展。共进国际法对维护世界和平、实现人类共同繁荣以及构建和谐的国际法治社会具有基础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6.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绘制了未来5年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在对外工作部分再次提出,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是对当代中国对外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达到什么目标和怎样实现目标的深刻阐述,对做好新形势下的对外工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崛起已经成为世界政治中最重要的因素,对世界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也达到一个新高度。但从中国崛起的大背景看,世界多种不同声音同时出现,再次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推到前台。"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在和平发展进程中的现实选择。以"软实力"为和谐世界理念的价值取向,是构建和谐世界最根本、最直接的动力;"和合意识"是构建和谐世界理念的思想基础及理论资源;"和谐共处"是和谐世界理念的本质,建设和平、和睦、和谐的政治秩序范式是一种理性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外交在立足自身的基础上,兼顾世界,对世界的重大贡献.其广博而深厚的内涵彰显了中国领导人的大智慧,集中呈现了中国领导人对自身发展经历与走向的深层探索和对世界变动矛盾与趋势的宏观把握.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来看,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拓展了中国影响世界的渠道与方式,必将在推进中国与世界的和谐互动和深入融合中,推动人类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伟大进程.  相似文献   

9.
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加快发展,国际安全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和平、发展、合作虽已成为时代的主流,但当前的国际安全形势并不乐观,传统安全威胁依旧没有消除,非传统安全的挑战却日益显现.在复杂的国际安全背景之下,中国政府在国内建设和谐社会的同时,创造生地提出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为国际社会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树立了典范.实践证明,构建和谐世界是新世纪实现国际安全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紧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紧密结合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顺应历史时代的潮流,进一步确定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建立和谐世界的新型战略构想.建设和谐世界就要致力于实现各国和谐共处,致力于实现全球经济和谐发展,致力于实现不同文明和谐共处.它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是世界上最大的超地区性经济论坛.它横跨太平洋,囊括大洋洲,裹挟俄罗斯.今天,它的21个成员总人口逾26亿,占世界总人口1/3以上,经济规模近23万亿美元,占世界GDP的一半以上.它的发展方向和运行轨迹,对整个世界的未来无疑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自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05年在联合国讲话中首次提出构建"和谐世界"以来,建立"和谐世界"已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理念,这一理论是中国执政党正在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国际延伸,日益得到世界各国的瞩目和重视.  相似文献   

13.
今年5月中旬到6月中旬,笔者有幸参加了"中瑞合作项目管理培训班"在瑞士阶段的考察学习,零距离体验了这个被世人称为"世界花园"、"旅游王国"、"吐界首富"的西方高度发达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真正领略了瑞士这个非凡国度秀美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姿的历史文化,更深切地感受到了瑞士社会的发展理念,社会高度和谐.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以及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对新时期中国外交的长远目标进行了新概括,提出了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这一指导中国对外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新方针.  相似文献   

15.
民间外交是中央整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整体外交的补充.开展民间外交,不仅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近年来,地处祖国最南端的滨海旅游城市三亚,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通过民间外交的积极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中拉关系的快速稳步发展,中国共产党与拉美地区政党的交往也日趋活跃,每年都有数十个拉美国家的政党代表团应中国共产党的邀请访问中国,中国共产党也应邀派出不同级别的代表团访问拉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