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都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推动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都是实现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新目标的重要手段。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呵护好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禀赋,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要全面建设我省的小康社会,需要有较高的人口素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支撑,但就目前的情况看,这些因素已构成了我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瓶颈”。确立正确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十六大报告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入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如何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双赢,是我们实际工作中必须解决的大课题。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对一个国家而言,生态环境是全民族的共同财富。可以说,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条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对此,党和政府给予了充分的重视。经各方努力,虽然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生态环境建设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  相似文献   

5.
加强生态道德教育 共建文明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生态文明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特征和标志.建设生态文明,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持和法规制度的保障,更离不开文化意识的支撑.生态道德意识是发展生态文明的依托和精神动力来源.因此,大力培育全民生态道德意识,不断强化全民生态文明观念,对于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目标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本文拟就乐山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发展正朝着生态文明的阶段迈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性的大潮流。党的十六大强调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然而我国特别是西部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还相当严重,危及到了生态安全。因此,必须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问题来抓。乐山地处长江上游,承担了保护"母亲河"工程,全市十一个区县都列入了全省生态建设的重点县,担负着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任。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明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加速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应当采取调整产业结构、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等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率先提出小康概念。全面小康社会与小康社会是有区别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包括经济总量和生活水平、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社会保障体系、国民教育体系、良好社会秩序、可持续发展、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尊重和保障等内涵和要求。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首先需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这是由西部的地域特点、民族特点及经济的落后性决定的。同时 ,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又要求西部大开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把投资环境的改善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依法协调起来。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在本世纪头 2 0年 ,中国经济发展的思路就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这是振兴我国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要立足于我国国情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工业化道路的创新紧密地结合起来 ,以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为保证 ,积极探索实现工业化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彰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战略意义。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生态文明建设面临较多困难,严重影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3.
发展绿色农业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必须转变传统农业发展观念,走绿色农业发展道路。针对现阶段绿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树立绿色农业理念;加快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绿色农产品的竞争力;加强绿色农产品市场建设,完善绿色农产品监督检测体系;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对绿色农业的投入;建好绿色农业示范区、培育优质品牌和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化发展等,以加快绿色农业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如果说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一种能带来价值和效益的“资本”,那么,能力建设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资本”的积累过程。而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资本积累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减低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二是资源(人力资源等)的不断开拓,以拓宽资源利用的领域,使人类能生生不息地繁衍。而这两个基本问题的解决,都  相似文献   

15.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中心内容.报告第三部分,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从"建设"到"建成",是一个质的阶段性标志,昭告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更明确,方向更清晰,要求更严格,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对世界的郑重承诺和昭告.对这一目标及其新的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和领会,正确认识和把握,全面贯彻执行和落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埋头苦干,顽强拼搏,确保如期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而确立正确的政绩考核指标,发展循环经济,推行绿色技术,既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抓手",又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三亚的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绿色是三亚可持续发展的主线,没有绿色,没有良好的生态,就没有三亚的发展。为此,三亚人大始终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己任,在推动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打造三亚人民的幸福家园中履行职责,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定位,牢牢扭住绿色这根三亚发展的主线"实现绿色崛起,最基本的依托是悉心呵护海南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省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海南科学发展的核心资源,随着开发建设强度  相似文献   

18.
强化各民族干部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的再学习,是进一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毛泽东邓小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确立了不同的指导思想。通过这些思想的具体实施 ,起到了良好的现实作用 ,推动了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健康发展 ,最终使我国走向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通过比较 ,总结了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路及产生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20.
建设生态文明,探索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1世纪中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作为新事物的生态文明产生和发展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从观念到行动都会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建设生态文明,重构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