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共产党的党内民主怎样被破坏殆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制度是在列宁领导下建立起来的 ,但苏共在斯大林执政时期逐步演变成为个人集权制政党。苏共的消亡 ,其主要根源在于过度集权的体制积重难返 ,难以寻求、开拓一条从发展党内民主着手 ,取得体制内改革成功之路。可以说 ,苏联东欧各国共产党即是因为缺失党内民主而消亡的。  相似文献   

2.
列宁时期,苏共高度重视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使党内充满民主氛围。但由于列宁关于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某些思考不成熟、某些规定不明确、某些设计不够周密以及某些设想不科学导致列宁对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存在局限性。进入斯大林时期后,苏共党内民主制度迅速遭到破坏,党内民主被个人集权和个人专断所取代。进入后斯大林时期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尽管对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做出某些调整,但并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的羁绊。到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苏共更走上了极端民主化的歧路。苏共的历史实践表明,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力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3.
苏共的垮台,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来说,无疑是一杯“苦酒”。它的垮台,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透视苏共衰亡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苏共的垮台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苏共对党内监督体制的探索逐步偏离了正确的“航道”,从而造成苏共党内权力高度集中,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不断滋长、蔓延,从而严重损坏了党的形象和声誉。本文就原苏共执政后党内监督体制的演变与启示进行探讨。一、苏共党内监督体制的演变纵观苏共执政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苏共执政后党内监督体制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苏共党内关于布列斯特和约签订与否争论过程的研究,我们发现,列宁对党内同志的不同意见,不是采取简单的压制,也不是清洗反对者,而是以会议和报纸为平台,通过沟通、协商、讨论等方式来消除分歧,增进团结,达成共识。这不仅体现了列宁的人格魅力,更彰显了早期苏共的党内民主,也表明了共产党组织从诞生初期就蕴含着浓厚的民主氛围和思想。  相似文献   

5.
影响党内民主建设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宁 《理论前沿》2004,2(17):30-31
影响党内民主建设的主要因素,既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深层历史因素,也有苏共党建模式制约的国际因素,更有党内现行体制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苏共权力监督机制存在的主要弊端:党外缺乏制约,党内监督乏力;监督机构缺乏独立性,而且其地位偏低;监督机构权限狭窄,监督对象部分错位。综观苏共权力监督制约的历史,我们可以从中引出以下几点教训和启示:第一,必须充分认识执政党党内权力监督的重要性,加强权力监督机制建设。第二,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第三,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7.
从戈尔巴乔夫上台到苏共28大,苏联“人道的 民主的社会主义”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过程。 第一阶段(1885年3月至1987年11月),从戈尔巴乔夫接替去逝的前苏共中央总书记契尔年科成为苏共新领袖,到他应美国一位出版商之约,公开出版自己撰写的《改革与新思维》一书。这个阶段可以称之为苏联“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思潮的兴起阶段。  相似文献   

8.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党内民主建设的教训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党内民主建设实行绝对化的"公开性"和"民主化",造成了党内思想混乱;否定民主集中制,允许党内派别活动,破坏了党的组织统一;取消党的领导,实行多党制;高调宣扬"公开性"和"民主化",但实际实施高度个人专权。以苏为鉴,当前我们党的党内民主建设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体制的关系,最根本的要构建具有自我矫正纠错和修复能力的体制和机制;坚持改革的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反对党内民主建设的浪漫主义和急躁冒进以及无所作为;正确把握民主的特性、边界和功用;以求实创新的精神坚持完善民主集中制原则。  相似文献   

9.
苏共亡党,究其根本原因是党在自身建设上存在不足: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盛行导致苏共失去执政的群众基础、党内改革变相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导致苏共丧失执政的正确方向、党内干部任免机制僵化导致苏共缺乏竞争活力、党内特权阶层利益合法化导致腐败加快苏共亡党步伐、党内高度集权和缺乏有效监督更是扼杀了苏共的生命。以苏为鉴,只有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把从严治党贯穿到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之中的,我们党才能长期执政,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们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0.
每一个政党内部几乎都永远存在不同的思想倾向乃至思想流派,发展党内民主必然会遭遇这些思想倾向或者流派演变为政治派别的问题.苏联共产党的历史经验说明,党内不同的思想倾向、流派一旦演变为有组织的派别活动,党内的政治对抗将难以避免.党内政治对抗不但会削弱党的组织、动员和行动能力,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导致党的分裂与毁灭.苏联共产党在1991年瓦解的直接的组织原因就是党内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政治对抗导致的党事实上的分裂.因此,在发展党内民主的过程中,防止党内有组织的派别形成,消除党内政治对抗的土壤,是党内民主健康发展的组织前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党的最高活动原则,也是党内力量相互协调、集体智慧的结晶,对党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其他任何党内法规都不能与党章相违背,否则即是无效。党内民主是民主制度在中共内部的运用,它的建设与发展都深刻地体现在党章的制订和修改的过程中。从党章的内部变化可以看出党内民主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演变特征。总的来看,党内民主的制度建设、主体建设及权力运行机制建设在曲折中发展,在前进中也有倒退,但是总的趋势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党内“一把手”体制的由来、危害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把手"现象是党内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而且已经演变为事实上的党内"一把手"的体制形态,从而对发展党内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造成了诸多不良后果,严重破坏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阻碍了党内民主的健康发展,背离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势。亟待引起各级党组织足够的重视,深刻认识"一把手"体制的严重弊端和危害,痛下决心根除这一顽疾。需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尤其是要加强制度监督,完善制度体系,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从党内民主的实质和本质看党内民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党内民主的实质和本质出发,论述了党内民主的实质是党内权力的分配,而党内民主的本质则是党员在党内生活中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14.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发展党内民主,必须加强党的建设。本文从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创新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完善党内民主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举措。文章剖析了目前党内民主的不足,提出从三个方面完善党内民主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党内民主建设,视党内民主为党的生命。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建设,是从军队民主开始的。遵义会议,是一次党内民主得到极大弘扬的会议。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特别强调民主的重要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把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恢复和推进了党内民主建设。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战略高度,从实现可持续执政的根本要求出发,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7.
杨中华 《理论前沿》2008,(19):29-30
党员的民主素养是影响党内民主实现和发展的基础因素,从目前党内民主的政治实践来看,党员的民主素养与推进党内民主的时代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应在党内广泛开展民主教育,组织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党内民主实践,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促进党员民主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在实践中积极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内基层民主作为党内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构成整个党内民主的基石.要在认真总结我党发展党内基层民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大胆探索与实践,从民主教育入手,抓住党务公开这一重点,通过民主制度建设,确保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9.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完善党内民主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举措。文章剖析了目前党内民主的不足。提出从三个方面完善党内民主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张荣臣 《理论前沿》2007,492(3):30-31
从本源上说,党内民主就是一般民主原则在党内一定意义上的适用。发展党内民主,核心是要树立党员在党内的权利主体地位,不断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