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论在语词形式,还是在哲学意义上柏拉图都是辩证法的创始人。在柏拉图的著作中存在着两种意义上的辩证法理论:“对话辩证法”与“思辨辩证法”。思辨辩证法被黑格尔辩证法所继承,奠定了整个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时代辩证法理论的基础;而对话辩证法则由苏格拉底所开创,有可能为后形而上学时代的辩证法提供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的唯物辩证法基本理论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的辩证法合理形态探索中,形成了系统辩证法、发展辩证法、社会主义发展辩证法、生态辩证法、实践辩证法、交往实践辩证法等新的“形态”学派,孕育着按照实践唯物主义精神和时代精神构建辩证法在当代中国的合理形态的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3.
辩证法是关于世界状况的学说,它在人类认识史中存在着两种形态:自发形态和自觉形态。自发形态的辩证法包括着人们还不知道辩证法一词时的辩证思考和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恩格斯说过:“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正象人们在散文这一名词出现以前,就已经用散文讲话一样。”(《马克思  相似文献   

4.
辩证法不是抽象的形而上学原则,而是对客观现实的辩证关系的深刻反映,是具有实践意义的具体的辩证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发展表明:列宁关于对立面的统一是辩证法实质的规定是对辩证法的最有普遍意义的最高层次的概括;对辩证法实质的不同理解,是“两极相联”、“对立面的统一”,还是“对立面的斗争”、“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导致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辩证法运用上的重大差别;辩证法的实质问题是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的关键环节。 列宁《哲学笔记》出版以后,对辩证法实质问题的探索与争鸣促进了辩证法理论的全面发展。但近几年来,在一些论著中,广泛存在着一些流行论点,这些论点经过论著者的“理解”、“引申”或“推论”,就作为对辩证法问题的定论强加在列宁头上,使人们误以为这就是列宁的结论。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在于论著者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辩证法及其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代辩证法大师毛泽东生前曾赞誉邓小平善于“照辩证法办事”。的确如此,邓小平始终“尊重生活和历史的辩证法”。善于“照辩证法办事”构成了邓小平理论和实践的特色。没有精湛的辩证法,邓小平不可能形成“总设计师”的思维方式,也不可能创立恢宏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为什么要研究“自然辩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格斯一再宣称自己的研究和马克思保持着高度的一致,但其“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似乎与马克思的理论旨趣相去甚远。其实,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并非关于“自然界”的辩证法,而是通过反思“自然科学”的理论思维,从而确证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把辩证法从黑格尔唯心主义的神秘形式中拯救出来。通过追问恩格斯为什么要研究“自然辩证法”,澄清“自然辩证法”的真实含义与意义,将有助于我们重新思考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之间的关系,并进而反思所谓的“马恩对立论”。  相似文献   

7.
评本·阿格尔对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本·阿格尔,对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作了深入研究和独到理解.他把历史辩证法与社会主义的实践可能性结合起来,认为历史辩证法是北美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武器;历史辩证法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决定论与非决定论之间坚持“中间路线”,始终在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性动力”与“目的性动力”之间寻求统一性,将资本主义危机与工人阶级的革命意志结合起来;用历史辩证法对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进行解蔽,将资本主义被“合理化”的“不合理性”揭示出来,强化无产阶级改变不合理社会的阶级意识、意志和行动.  相似文献   

8.
《理想国》中的辩证法教育是培养哲人、助人走出“洞穴”的重要“技艺”。作为“技艺”和“知识”,辩证法以“实在”为关切的重心,体现对世界的整体认知和态度并确定注意力和行动的方向。辩证法通过雄辩和讨论(对话)说服人,而且讨论构建的“相互支援”关系优于雄辩构建的“相互竞斗”关系。辩证法通过培养人对智慧的爱,提高人洞察实在、把握永恒真理的理性能力,最终帮助人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柏拉图关于辩证法教育内容、形式和目的的论述,为现代人走出数智时代的信息“洞穴”,在不确定性中把握确定性、追求自由和幸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思维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是人类思想史上理论创新的典范。在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实现由黑格尔的以目的联系为基础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向以因果联系为基础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转变,是整个思维创新的关键。马克思通过对人类的对象化活动的研究,创立唯物主义的主客体辩证法,实现了方法论的根本性突破。运用主客体辩证法这一理论武器,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剖析,形成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历史唯物主义最重要的范畴,科学地揭示了历史的真实联系。  相似文献   

10.
对黑格尔辩证法科学性的理解是马克思早期超越和批判同期思想家的重要理论武器和工具,辩证法在马克思的理论活动中事实上承担着方法论上解构和建构的功能。马克思博士论文的理论创新源于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初次解构与建构。运用辩证法的解构功能,马克思分析了伊壁鸠鲁原子论哲学与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哲学的内在区别及其社会意义。通过辩证法的建构,马克思阐发了“自我意识”的能动性、无神论和人的精神解放、激进的自由和民主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创造性运用,他具有高度辩证思维能力,善于进行宏观思考和战略设计。尊重辩证法,“照辩证法办事”,是他一以贯之的作风。运用辩证法这一伟大认识工具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实际运用的辩证法”思想体系。本文仅阐发其中普遍联系的辩证思维观和开拓进取的发展观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冯洁 《前沿》2011,(15):58-6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的一个核心概念是中国化的问题。“平等”“集体主义”“阶级斗争”“辩证法”“共产主义”这些概念在西方进化论思潮的影响下,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以群体为本位的价值观、传统大同理想、朴素辩证法、理想人格模式的设定等思想资源,或是直接烙上中国特色的烙印,或是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路完成现代性转型,或是直接创新再造,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其中国化,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形态。  相似文献   

13.
当代社会发展理论正在实现由传统理论形态向当代理论形态的转向,具体表现为:在理论内容上由片面向全面转向,在理论重心上由物本向人本的转向,在发展战略上由单纯的经济发展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向,在发展模式上由一元价值取向向多元价值取向的转向,在研究方法上由理性思辩向实证分析的转向。  相似文献   

14.
矛盾辩证法质疑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张尚仁 《岭南学刊》2006,8(4):50-53
“矛盾”一词的本义是“不可同世而立”。在特定的历史时代,矛盾被有些人看成了辩证法的同义语。一个本来和辩证法无关的概念,主观地将其设定为反映事物对立统一关系的核心范畴,必然陷入无法摆脱的理论困境。由于矛盾概念所表明的是相互排斥和斗争的关系,后来在现实中发展成“斗争哲学”。这是“左”的错误路线的哲学思想理论基础。我们今天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清除矛盾辩证法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5.
辩证法的本质是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持否定、批判和超越的态度。既成对象的类型不同 ,否定和批判的方式也就有别。从这一维度考察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 ,我们似乎能发现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有三种具体形态 :一是对既成知识的否定与超越 ,这是面向未知世界的发现辩证法 ,二是对既成现象的否定与超越 ,这是面向本质世界的再现辩证法 ,三是对既成现实的否定与超越 ,这是面向未来世界的实践辩证法。  相似文献   

16.
在这篇文章里,我想提出一个设想,就是用“事物”作为一般辩证法范畴逻辑运动的主体,来建构一般辩证法理论体系。所谓逻辑运动的主体,即指逻辑范畴由以引出的对象,逻辑体系由以展开的轴心。我认为,一般辩证法的范畴都是事物的规定及其相互关系,可以通过“事物”把它们的内涵及相互关系较全面地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17.
何云波 《求索》2014,(9):105-109
中国古代“艺术”与西方的“艺术”,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小的差异.它们代表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知识谱系,体现着两种知识形态:“感悟型知识形态”和“理念知识形态”.在这两种知识谱系下的“艺术”,也就拥有了各自的身份和不同的发展轨迹.而20世纪中国艺术研究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就是一个不断西化的过程.移植西方艺术理论,以“科学”的方法取代传统的感悟、体验,使文艺理论科学化.这种转型,不光是思想观念的更新,更是知识范型的转换.  相似文献   

18.
略论邓小平“经济发展辩证法”的本质刘家俊从经济发展和辩证法的双重角度研讨邓小平文选,会发现邓小平在阐述其经济发展思想时,字里行间浸透着唯物辩证法精神。将这一阐述方式所创造的经济发展方面的理论成果总称为邓小平“经济发展辩证法”,不应该被视为主观拼贴和机...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全党学哲学过程中,有人认为辩证法是一种“令人捉摸不定的玄思”’“不学则已,学了形而上学更多”。还有人认为“学了辩证法,不产钢、不产粮,有啥用途”? 笔者认为,对辩证法的这种偏见与责难的深层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为重要的是这些人没有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认识唯物辩证法的特殊功能。因而,深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论辩证法的生命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来 《长白学刊》2000,42(1):22-27
众所周知,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自八十年代以来,我们对辩征法的理解先后经历了“本体论的辩证法”、“认识论的辩证法”和“实践论的辩证法”三种“范式”,三者立足于各自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