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喻中 《理论探索》2017,(1):8-14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先秦法家对毛泽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已经开始接受先秦法家的主张。先秦法家偏好的富国强兵、以法治国得到了青年毛泽东的强烈认同。从1958年直至1975年,特别是在毛泽东晚年,他正式思考法家。毛泽东反复论及法家人物,反复阅读法家文献,以"厚今薄古"概括法家,以"评法批儒"彰显法家,把他对法家的思想认同转化成为了一场全国性的政治运动。理解毛泽东的法家观,有助于深化毛泽东研究。从法家的角度来看,法家第三期在当代中国的兴起,与毛泽东的法家观及其实践具有紧密的联系。描绘毛泽东的法家观,有助于理解法家学说、法家第三期在当代及未来中国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先秦法家对毛泽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已经开始接受先秦法家的主张。先秦法家偏好的富国强兵、以法治国得到了青年毛泽东的强烈认同。从1958年直至1975年,特别是在毛泽东晚年,他正式思考法家。毛泽东反复论及法家人物,反复阅读法家文献,以"厚今薄古"概括法家,以"评法批儒"彰显法家,把他对法家的思想认同转化成为了一场全国性的政治运动。理解毛泽东的法家观,有助于深化毛泽东研究。从法家的角度来看,法家第三期在当代中国的兴起,与毛泽东的法家观及其实践具有紧密的联系。描绘毛泽东的法家观,有助于理解法家学说、法家第三期在当代及未来中国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陈多旺 《学理论》2010,(7):51-52
法家思想推动秦国从落后走向兴盛是一个不争的历史事实。该思想之所以在战国的社会变革时期卓然于其他各家,并适应秦国的历史文化特点推动秦国的发展,在于其以法的手段将自己主张的宁君主公利和民众私利于一处的功利思想所设定的合理的价值取向制度化。即,制度的价值合理性是法家思想推动秦国发展的内在机制,这给我们今天和谐社会的构建留下了启示。  相似文献   

4.
思考先秦法家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应立基于中国法理学的语境。倘若"法律的强制力观念弱化"作为中国法理学语境中的强势话语能成立的话,那么,以"严刑重罚"和"以刑去刑"为核心主张的先秦法家思想,其合理性与价值就会面临根本性挑战。而事实上,所谓"法律的强制力观念弱化"只是一个虚幻的法学乌托邦。强制力和威慑性仍然是法律的核心要素和本质特征,因此先秦法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并没有受到实质性冲击。对于当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而言,先秦法家思想仍然具有积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思考先秦法家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应立基于中国法理学的语境。倘若"法律的强制力观念弱化"作为中国法理学语境中的强势话语能成立的话,那么,以"严刑重罚"和"以刑去刑"为核心主张的先秦法家思想,其合理性与价值就会面临根本性挑战。而事实上,所谓"法律的强制力观念弱化"只是一个虚幻的法学乌托邦。强制力和威慑性仍然是法律的核心要素和本质特征,因此先秦法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并没有受到实质性冲击。对于当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而言,先秦法家思想仍然具有积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治国理念,其思想根源来自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体,融合道家、法家、佛教等多个思想流派,内涵丰富.儒、道、佛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极,其立意和宗旨虽各有不同,各有侧重,但共同具有"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形成了以"和谐"为特质的中国和谐思想文化传统.对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进行与时俱进的承继与弘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钟彩兰 《学理论》2011,(32):65-66
虽然社会控制概念是近代社会才提出来的,但其思想源头可追溯到中国古代社会,其中儒家和法家的社会控制思想影响最大。儒家认为"人性本善",主张"礼治"、"仁政";法家则认为"人性本恶",主张"法治""、重刑"。儒家这种以德治为主的"软控制"思想和法家以法治为主的"硬控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治国方针的基础。之后,各朝代的君主们结合现实需要,对儒家和法家的社会控制思想进行了综合、发展及完善,使其适用于本朝代。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行政与司法不分的体制,决定了科举制也是一项遴选司法官吏的制度.由于一直以来人们偏重"进士"科,使主要选拔法律人才的明法科日渐式微且终被废除,所以科举制加剧了古代司法实践中以儒家经义代替法律的倾向,造成了司法官员法律素质普遍低下,在清代由刑名幕友把持司法的局面.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的冲击,变法、维新、预备立宪等都要求对科举选官制度进行变革.1905年科举制的废除,终结了以依附行政为特征的传统司法体制,新学校尤其是法政学堂的兴盛则为近代司法体制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古代考选制度衰落的原因王一多近现代文官考选制度起源于19世纪后期的英、美两国,但它的更早的形态则应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早在隋唐时代,中国就已建立起高度完善的文官考选制,即通过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来选拨任用政府官吏的制度。自隋唐以后一千三百多年...  相似文献   

10.
学界有一种看法,认为法家的法治思想类似于西方的形式法治思想,可以称之为一种"最低限度的法治",希望能从中探寻法家法治思想的现代价值,使之实现现代性的转化。然而,将法家的法治思想类比于西方的形式主义法治,不仅是对西方形式主义法治观念的误读,而且忽视了法家法治思想中导致极权的思想因子。法家思想遏制社会自治的发展,忽视家族伦常对于社会治理的意义,其中的法治主张并非没有价值因素,但隐藏在其形式主义法治主张背后的是国家至上、君权至上的价值预设。因此,忽视社会自治与道德价值的法家式法治并不是能带来良善的社会治理方式。当下的法治中国建设需要从古代法家的法治思想中吸取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重视对社会自治力的培育,尊重市场和社会的自我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1.
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从学术思想的层面、从历史纵深感的层面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三个不同的视角。从"新法家"的视角看,当代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古代中国的法家、现代中国的新法家,都有内在的联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吸纳了法家与新法家的思想;从"新宪政"的视角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这个内容可以支撑一种新的中国式宪政;从"新中国"的视角看,"新中国"是一种文明秩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是对"新中国"作为一种文明秩序的说明。  相似文献   

12.
刘超 《学理论》2015,(8):14-15
法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制度中的一支强劲力量,自汉代以后,在话语层面一直处于失语状态。儒、法、道分别提供的道德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最终共同决定华夏民族的超稳定结构。法家之"法"与西方法治之"法"指称相同,内涵不同:前者的背景是封建专制,通过物质手段在制度上完成对人的支配,而后者的背景是民主政治,主要通过主体间的对话达到对自由精神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中国自秦以后确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如何实现对地方官员的有效监督一直是一个政治难题,巡视制度为此而创立。传统巡视制度所包含的监督的独立性、权威性和激励相容性原则,构成了当前转化利用这一制度资源的合理性因素。传统巡视制度与当前中国监督体制在结构上具有的契合性,构成了转化利用这一制度资源的可行性基础。为超越传统巡视制度的历史局限,实现创造性转化还需要改变目前自上而下单向施压的做法,进一步落实自下而上的参与和问责,为党内巡视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和制度反腐建立起长效的环状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4.
孔子及其儒家从其“仁政”思想观念出发,创建出一个科学完整的廉吏思想体系,对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廉吏制度建构,全方位防止政权机构腐败,强化政权的思想和组织保证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是中国传统思想理论的精华。其所具有的社会科学义理,特别是在心理意识、文化观念、制度规范等方面所做的具体深入思考,对我们今天推进政权思想理论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创建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保证社会主义政权长治久安,具有特别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中国传统制度伦理历经了萌芽、发展、奠基、过渡、中兴和衰落六个发展阶段,其理论体系的形成具有深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传统中国社会特色。对其进行研究,既有助于我们对传统制度伦理及其思想进行新的开发、转化、创新和利用,又可以为建设当代中国制度文明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6.
王哲华 《学理论》2014,(23):44-45
法家思想在春秋战国这个大变革时期诞生,目的是富国强兵。法家思想希望用实际、有效的方法来实现统治目的。韩非作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和代表者,其理论代表的是法家思想的整个系统。从整体和局部全面展示韩非的"法、势、术"思想,展示其中的逻辑结构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17.
韩非的“法术势”给现代企业领导者的启示山西大同糖厂党委书记杨英光韩非是我国战国不期的著名思想家。他与李斯同为苟子的学生,但他没有师承苟子,而是继承了商鞅等人的法家思想,吸收了老子的道家思想,从而成为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孤愤》、《五蠹》等著作受到...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3,(2)
"儒家文化圈"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而科举制度是一种以考察儒家知识和观念作为选择标准的选官制度,由于科举制度的实施,儒家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总之,科举制的实行使儒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更为突出,为儒家文化的传承创造了良好的教育条件、文化氛围和社会背景。因此科举制度对儒家文化圈的形成和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3,(30)
战国中后期的特殊时代需要确立了法家思想在诸子百家中的主导地位。秦国率先引进法家思想,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之后,秦国的经济得到巨大发展,国富民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为强大的封建国家。我国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充分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当前体制的弊端也慢慢暴露出来,深化政治体制变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4,(27)
为了适应统治需要,中国历史上一共有三个影响深远的人才选拔制度,分别是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这三种制度是一种承上启下的关系,都是为了解决当时官吏选拔和社会治理。这种选拔制度的建立也对当时社会的文化、观念、法制的直接体现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