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公选是现阶段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一种主要实验方式。但是,在公选过程中却遇到了公选成本过高的困境。解决公选成本过高问题,必须深入分析公选成本过高的原因,采取多方面措施,建构一个相对合理的公选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
公推公选:干部制度改革的新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伯乐”下岗,制度“选官”,公开竞争,民主评议,公推公选成为干部制度改革的一个亮点,吏改新风吹遍各地。相对于传统的干部选拔制度,公推公选融入了更多的民主因素。但是,公推公选并未达到十分健全与科学的程度,体系有待完善,制度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秦汉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以来,各级官员皆由国家任命,由于荐举征辟和籍贯回避的规则,中央的官员多从地方选拔举荐,地方的官员多从其他郡国选调。这样一来,无论是当京朝官还是当地方官,大多存在为本人及随任家属解决住房的需要,由此产生了国家为官员在任期内提供住房的官邸制度。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中共湖北省荆州市委组织部紧贴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推进干部制度改革为重点,采用公开选拔方式,着力培养和选拔了一批懂经济、会管理的干部,在党政机关和社会上都引起了较好的反响。一、在公选的视野上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倾斜“公选的岗位难定、发展型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一般为“民主推荐、组织考察、上级任命或民主选举”。这种源于战争年代,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的“组织考察任命”形式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和机制,曾经发挥过很好的作用。建国以后,这种传统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了它潜在的种种弊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传统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应结合新的实际加以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公选”方式制度化中的困境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选是公开选拔的简称,现阶段被广泛运用在我国厅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副职的选拔任用中,成为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一种主要方式。但在公选自身的建构与实践过程中却遇到一些困境,需要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进行应对,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发展现状的公选模式,实现公选的制度化和体系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苏州市提拔任用党外干部大多从“公推公选”中产生,“公推公选”已成为党外干部成长的重要途径。苏州市委统战部根据近年来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实践,积极探索了一条适合党外干部任用的“公推公选”新模式:一是实行“多轮过关”。每次“公推公选”前都进行前期调研摸底,并根据拟提拔职位分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积极组织参加“公推公选”的党外干部通过群众公认关、能力水平关、组织考察关等“多轮过关”,将一些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的党外干部推选至各个岗位。二是实行“多层测评”。在“公推公选”中,专门为党外领导干部岗位设计了…  相似文献   

8.
公开选拔、公推公选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补充。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是一个新建区。干部队伍总体比较年轻。为建设“水城、花城、商城、最佳生态休闲人居城”,实现相城区创业的第二次飞跃,我们通过开展干部公开选拔、公推公选等工作,既“造血”又“输血”,激发了全区各级干部的工作干劲和创业热情。  相似文献   

9.
《公民导刊》2013,(6):3-3
近日,微博爆料江苏扬州市委政法委书记女儿袁某“火箭升迁”,质疑其“毕业三年升副处”。扬州市委组织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袁某此次任职是公开、公平、公正的。尽管从当前的各种信息来看,袁某的“火箭升迁”和现有官员选拔制度并无明显冲突,可父女在同一处为官,且父亲还是扬州重要主政官员,自然难以彻底消除瓜田李下的嫌疑。尤其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官员子女“火箭升迁”的背后,往往少不了父辈的各种影响,给人一种隐性的潜规则“绑架”官员选拔制度的担忧。  相似文献   

10.
耿建军 《现代领导》2005,(12):34-34
科学做好组织考察工作,把最适合、最胜任选拔职位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实现领导岗位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是公选工作中最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建立公选领导干部百分制量化考察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