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书奇 《世纪行》2007,(2):22-22
跨入21世纪以来,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人们的治水理念和思路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水利部先后提出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治水思路和治水理念。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湖北水利也在与时俱进,努力探索,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认为,湖北水利应努力实  相似文献   

2.
廖寅 《求索》2010,(5):239-241
宋代荆湖北路治水工程仍以传统的政府主导为主,而荆湖南路已经明显呈现出以民间强势群体为主导力量的趋势。透过治水工程管窥宋代湖南、湖北社会可以发现,在唐宋社会变革的大潮中,湖北仍生活在传统之中,而湖南则紧跟时代潮流,民间强势力量“自存性”强,“公共意识”浓厚,公共领域勃兴,为湖湘学派及其经世致用之风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3.
《政策》1999,(1)
一部湖北的发展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荆楚儿女的治水史 湖北得水独“丰”。 长江和汉水逶迤千里,滋润着富饶、美丽的江汉平原,哺育了5800万荆楚儿女,也孕育出灿烂的楚文化。  相似文献   

4.
胡昌新 《中国减灾》2011,(15):56-57
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是位卓越的治水专家。"管领江淮河汉"是他自己刻的一枚图章,这忠实地表现了他的抱负。他的治水赈灾足迹遍及长江、淮河、黄河和汉水,以及后来的新疆地区,特别在江南、湖北等地,其进行救灾奇策的事迹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5.
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是位卓越的治水专家。“管领江淮河汉”是他自己刻的一枚图章,这忠实地表现了他的抱负。他的治水赈灾足迹遍及长江、淮河、黄河和汉水,以及后来的新疆地区,特别在江南、湖北等地,其进行救灾奇策的事迹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6.
《湖北政报》2010,(8):2-50
<正>湖北馆位于上海世博园区被称为"东方之冠"中国馆的省区市馆内,占有600平米室内展示空间。湖北馆今年1月中旬进场施工,4月19日竣工,20日开始试运行,5月1日正式开馆迎宾。湖北馆主题为"江湖连通,城市公园",紧扣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充分展示湖北人治水、亲水  相似文献   

7.
段安华 《政策》2005,(11):31-32
水资源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我省面临着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土流失、水污染四大挑战,尤其要做好水利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水和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湖北水利工作的主线。坚持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区域水利建设进一步完善治水思路。坚持与时俱进,树立新的治水理念,不断丰富完善符合我省实际的治水思路。注重在“结合”和“转变”上下功夫,力求做到注重工程单一效益与注重工程体系整体效益、水利发展与  相似文献   

8.
江汉平原地势低洼,历来是长江中游洪涝重灾区,清代以来更是十年九涝。林则徐在道光年间先后两度来湖北做官,为防治江汉平原洪涝灾害竭尽心力,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在充分挖掘利用原始文献的基础上,从水利史与环境生态学角度,对林则徐在江汉平原的治水救灾实践进行了系统考察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的治水道路可谓一波多折。从大禹到李冰,从孙叔敖到范仲淹,从王安石到郭守敬,古人的治水范例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经验。然而,再好的治水思想,仍无法  相似文献   

10.
湖北地处长江经济带"龙腰",是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也是三峡工程库坝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加强湖北水生态建设,是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关键抓手。调研发现,湖北段水生态建设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水资源供需日益矛盾突出,水污染形势依旧严峻,水生态恶化趋势未能有效控制,水安全保障能力与现代治水能力亟待增强。水生态保护公众认知不足、参与意识薄弱,涉水事务管理体制不完善,产业布局、结构不合理,投入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因素是问题的主要成因。建议加强水生态文明教育以提升公众参与意识,理顺地方水生态建设管理体制,建立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倒逼机制,创新水生态建设领域投融资机制。  相似文献   

11.
正在治水这个干部能力作风比拼的主战场、大擂台上,记者感受到"全民治水"的激情、"全域治水"的齐心、"全力治水"的震撼。人勤春早。2月7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金华进行全市"五水共治"总动员。走进金华热火朝天的治水现场、春回大地的美丽乡村……在治水这个干部能力作风比拼的主战场、大擂台上,记者感受到"全民治水"的激情、"全域治水"的齐心、"全力治水"的震撼。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治水道路可谓一波多折。从大禹到李冰,从孙叔敖到范仲淹,从王安石到郭守敬,古人的治水范例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经验。然而,再好的治水思想,仍无法消止水灾,每年要面对的洪水成了政府和民众的心头之痛。  相似文献   

13.
“治水兴蜀”,是从四川的省情、农情、水情实际出发,分析了兴水则兴农,兴农则兴蜀,兴蜀必先治水的辩证关系,总结了“历代治  相似文献   

14.
治水先治根     
晏利扬 《今日浙江》2013,(15):14-15
我省通过铁腕治水倒逼企业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和集约发展,治好老祖宗留下的青山绿水,加快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治水与转型紧密关联。如果治水没跟上,影响用水,就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制约,影响转型;如果转型没跟上,排放超标,就会给生态环境带来破坏,影响治水。在新的治水战役中,我省通过铁腕治水倒逼企业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和集约发展,治好老祖宗留下的青山绿水,加快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  相似文献   

15.
《政策瞭望》2014,(9):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治水发表重要论述,形成了新时期我国治水兴水的重要战略思想。我们应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使之成为新时期治水兴水的科学指南。一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情水情的透彻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水旱灾害频发,自古以来是我国基本国情。我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农耕文明决定了治水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国家统一兴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五水共治”工作开展以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治水为了人民,治水依靠人民,治水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指导思想,广泛发动和组织辖区居民、企业、学校等各阶层、各团体,着力解决影响河道水质和群众反响强烈的水污染问题,营造既有政府推动,也有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形成了全民治水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17.
正金华地处钱塘江上游、四江源头。金华市坚持以送下游人民一江清水为己任,从水质最差的支流浦阳江开始,以此为里程碑和参考系,围绕"依法治水、科学治水、铁腕治水、全民治水",多管齐下、综合施策、统筹推进,全面打响全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浦阳江治水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肯定。重点流域治水的探索实践从2013年5月开始,金华市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全面全力推进浦阳江等重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17,(28)
<正>今年6月",成都治水十条"出台。作为成都治水政策的加强升级版,其中提出的"重量级"举措,强化了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三水"共治,致力解决十类问题,并注重全民参与,充分体现出成都治水的决心。成都,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翻开历史,曾经有多少文人墨客溯江而上,"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就连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减灾》2004,(6):32-33
1998年长江等江河发生大洪水以后,我国提出了“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防洪减灾开始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的理念转变。在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既要治水又要约束人类的自  相似文献   

20.
叶慧  袁卫 《今日浙江》2014,(2):13-14
2013年,浙江吹响新一轮全面治水的号角: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浙江省"两会"期间,省长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把"五水共治"作为倒逼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全面开展水环境治理。治水攻坚战怎么打?参加省"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话说。"治水是民心所向""五水共治",赢在合力。既需政府强力推动治水,更需全民参与联动治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